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94篇
  免费   2688篇
  国内免费   1384篇
耳鼻咽喉   191篇
儿科学   417篇
妇产科学   83篇
基础医学   1366篇
口腔科学   350篇
临床医学   2760篇
内科学   2173篇
皮肤病学   186篇
神经病学   565篇
特种医学   864篇
外科学   1905篇
综合类   7113篇
现状与发展   4篇
预防医学   2936篇
眼科学   234篇
药学   2680篇
  42篇
中国医学   2691篇
肿瘤学   1206篇
  2024年   93篇
  2023年   350篇
  2022年   803篇
  2021年   991篇
  2020年   901篇
  2019年   501篇
  2018年   518篇
  2017年   684篇
  2016年   523篇
  2015年   970篇
  2014年   1342篇
  2013年   1574篇
  2012年   2343篇
  2011年   2354篇
  2010年   2108篇
  2009年   1936篇
  2008年   1912篇
  2007年   1889篇
  2006年   1653篇
  2005年   1224篇
  2004年   861篇
  2003年   688篇
  2002年   531篇
  2001年   469篇
  2000年   314篇
  1999年   110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0 毫秒
991.
目的了解江苏省人民医院肝移植术后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2年1月—2015年1月江苏省人民医院肝移植术后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1 380株,主要来源于痰液标本。病原菌分布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69.57%,革兰阳性菌和真菌分别占20.07%、10.36%;其中革兰阴性菌以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以溶血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对美罗培南、阿米卡星、亚胺培南较为敏感,耐药率均低于30%,对头孢曲松、氨曲南等的耐药率均较高;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较为敏感,耐药率均低于20%,对氨苄西林、诺氟沙星等耐药率均较高。结论肝移植术后感染病原菌的构成主要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溶血葡萄球菌,临床选择抗菌药物时建议选用病原菌表现较低耐药性的美罗培南、阿米卡星、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等药物。  相似文献   
992.
目的建立稳健的大鼠体外心肺复苏(ECPR)模型,为体外生命支持研究的发展提供思路。方法12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常规心肺复苏(CCPR)组及体外心肺复苏(ECPR)组,各6只。两组均吸入七氟烷诱导麻醉,行气管切开术置入自制气管插管,经右股动脉监测血流动力学。C组仅行常规心肺复苏治疗,E组建立V-A ECMO,CA后行ECMO辅助下心肺复苏,大鼠复苏成功后继续观察90min。两组均持续监测呼吸、血流动力学,并于窒息前、复苏后30min行血气分析。实验结束后均给予过量麻醉处死大鼠并取材。结果12只大鼠中11只建模成功,E组均成功ROSC,血流动力学稳定,血气结果良好;C组5只成功ROSC,1只抢救失败死亡,余循环稳定。两组大鼠的体重、窒息前的肛温、MAP、心率、窒息法致CA时间、CA持续时间等基线资料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大鼠的心肺复苏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血气分析与基线血气相比均变化较大,以pH及BE异常为著。另外,E组与C组相比,复苏后血气分析中pH、BE、PO2、Hct及Hb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E组的Hct、Hb明显下降(P<0.001)。结论本实验成功建立了无血预充大鼠ECPR模型,ECPR组改善组织灌注的疗效优于CCPR组。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究P130cas(Crk associated substrate)在低压低氧肺动脉高压大鼠血清及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将2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低压低氧组。正常对照组在正常环境下饲养28天,低压低氧组在低压低氧舱(低压低氧舱模拟海拔5000米高度)饲养28天。右心导管方法测定各组大鼠肺动脉压力,ELISA方法测定每组大鼠血清中P130cas表达,免疫组化检测肺动脉中P130cas的表达,应用Western blot测定大鼠肺组织中P130cas蛋白表达量。结果低压低氧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力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且达到肺动脉高压诊断标准;低压低氧组P130cas在大鼠血清及肺组织中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结论P130cas可能参与了低压低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早期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early 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治疗老年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ogastric variceal bleeding,EVB)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9年7月西部战区总医院282例老年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急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倾向性匹配评分(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进行1∶1匹配,最终分为早期TIPS组(治疗组)及内镜下套扎组(对照组)各60例纳入研究;Kaplan-Meier曲线计算两组累计再出血率、累计生存率、累计肝性脑病发生率,组间率比较采用对数秩检验。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12、24个月累计再出血率分别为3.7%vs 28.8%、10.4%vs 45.2%,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6、12、24个月累计肝性脑病发生率分别为11.7%vs 5.0%、16.8%vs 12.0%、26.7%vs 18.0%、33.7%vs 2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24个月累计生存率分别为84.7%vs 76.7%、72.8%vs 55.8%,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3个月静脉曲张治疗有效率为88.3%,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结论早期TIPS是治疗部分老年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急性出血的安全有效方法,与内镜下套扎治疗相比在降低再出血率,提高生存率、食管静脉曲张治疗有效率方面有突出的优势,并且肝性脑病的发生率没有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995.
目的初步探讨雄黄对体外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生长及抗氧化酶的影响。方法在体外培养的基础上,将不同浓度雄黄分别作用细粒棘球蚴原头节2 d,光镜下观察原头节活力及形态变化;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观察原头节表面及内部超微结构改变;采用ELISA法测定SOD、ROS、HO-1和NQO-1表达情况;采用Caspase-3试剂盒检测原头节Caspase-3酶活性。结果250、500、1000、2000μmol/L雄黄体外作用于细粒棘球蚴原头节均能抑制其生长,雄黄作用2 d后光镜下观察原头节形态结构均发生改变,虫体萎缩,伊红染色呈红色(正常虫体为透明无色);SEM下观察原头节虫体皱缩,原头节正常形态被破坏;TEM下观察原头节内部微绒毛减少,合胞体带变薄、结构松散并有少量脂滴。EUSA检测SOD、HO-1和NQO-1活性均呈下降趋势,ROS和caspase-3酶活性均呈升高趋势(均P<0.05)。结论雄黄体外可抑制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生长,破坏原头节形态结构,降低抗氧化酶活性,该抑制作用与机体抗氧化防御系统平衡失调有关。  相似文献   
996.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Gal-3)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新发心房颤动(AF)的关联性。方法 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AMI合并新发AF患者30例(新发AF组),另选同期AMI未合并新发AF患者30例(非AF组)。通过医院病历系统收集两组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MI患者新发AF的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Gal-3与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左房前后径的相关性。结果 新发AF组左心房前后径、NT-proBNP和血清Gal-3水平高于非A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较高水平的血清Gal-3是促进AMI患者新发AF的危险因素(OR=2.719,P=0.006)。AMI患者的血清Gal-3水平与NT-proBNP水平、左心房前后径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血清Gal-3水平与AMI患者新发AF密切相关,具有作为预测AMI患者新发AF标志物的潜力。  相似文献   
997.
[摘要] 目的 探讨伴平滑肌分化的胃肠间质瘤(GISTs)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9年11月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65例GISTs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通过手术方法切除病灶,采用免疫组化链霉亲和素-生物素复合物(SABC)法检测平滑肌源性标志物高分子量钙调结合蛋白(H-caldesmon)、结蛋白(desmin)及平滑肌肌球蛋白重链(SMMHC)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情况与患者病理特征的关联性。结果 65例GISTs中,有43例(66.15%)伴有平滑肌方向分化,其中H-caldesmon阳性30例(46.15%),desmin阳性7例(10.77%),SMMHC阳性6例(9.23%)。H-caldesmon与肿瘤直径、危险分级情况存在显著关联性(P<0.05)。desmin和SMMHC与性别、年龄、肿瘤直径、核分裂数、危险分级等情况均无显著关联(P>0.05)。联合三个指标而言,GISTs伴平滑肌方向分化情况与肿瘤直径、核分裂数和危险分级情况存在显著关联性(P<0.05),而与年龄、性别无显著关联(P>0.05)。结论 伴有平滑肌方向分化的GISTs患者可能有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998.
[摘要]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MPC)是一种少见的乳腺癌亚型,在乳腺癌中所占比例为3.0%~8.0%,故IMPC在临床实践中仍面临一些问题。鉴于其脉管侵犯率和淋巴结转移率高以及较高的局部复发率,越来越多的学者探索其病理学机制和诊疗方案。该文就乳腺IMP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99.
李海波  于洋  王振中  梅玉丹  秦大鹏  李林  萧伟  姚新生 《中草药》2015,46(11):1597-1602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热毒宁注射液化学成分。方法综合应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和Toyopearl HW-40柱色谱以及反相MPLC、HPLC等现代色谱技术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化合物的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并通过观察细胞病变效应(CPE)和检测细胞存活率的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咖啡酰奎宁酸类化合物进行了体外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作用研究。结果从热毒宁注射液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O-咖啡酰奎宁酸(1)、5-O-咖啡酰奎宁酸甲酯(2)、4-O-咖啡酰奎宁酸(3)、4-O-咖啡酰奎宁酸甲酯(4)、4,5-O-二咖啡酰奎宁酸(5)、4,5-O-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6)、3,5-O-二咖啡酰奎宁酸(7)、3,5-O-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8)、3,4-O-二咖啡酰奎宁酸(9)、3,4-O-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10)、断马钱子酸(11)、马钱子苷半缩醛内酯(12)、7-表-马钱子苷半缩醛内酯(13)、E-aldosecologanin(14)、Z-aldosecologanin(15)、5H,8H-pyrano[4,3-d]thiazolo[3,2-a]pyridine-3-carboxylic acid(16)。化合物1~10具有较强的体外抗RSV的效果,其中化合物1~4的EC50值在10~30μmol/L,选择指数(SI)大于30;化合物5~10的EC50值小于10μmol/L,SI大于100。结论化合物1~16均为首次从热毒宁注射液中分离得到,咖啡酰奎宁酸类化合物可能为热毒宁注射液抗病毒的主要药效物质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建立龙血通络胶囊指纹图谱,并进行多成分定量分析,为评价龙血通络胶囊提供依据。方法采用Kromasil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 L/min,柱温35℃,检测波长为280、325 nm。测定10批次龙血通络胶囊,建立指纹图谱,同时采用Q-TOF/MS对指纹图谱中共有峰进行指认及对部分特征峰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得到分离度、重复性均较好的龙血通络胶囊指纹图谱,标示出18个共有峰,相似度在0.92以上;采用LC-Q-TOF/MS方法指认了16个共有峰,其中7个共有峰经对照品比对,分别为白藜芦醇、7,4′-二羟基黄酮、龙血素A、龙血素B、紫檀茋、2,6-二甲氧基-4,4′-二羟基二氢查耳酮和2-甲氧基-4,4′-二羟基二氢查耳酮,并对这7个成分进行了定量分析,平均回收率在98.47%~101.93%(RSD均小于2.27%)。结论同时对龙血通络胶囊指纹图谱和7个指标成分进行分析,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作为全面评价该制剂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