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91篇
  免费   1859篇
  国内免费   1095篇
耳鼻咽喉   168篇
儿科学   254篇
妇产科学   122篇
基础医学   1225篇
口腔科学   323篇
临床医学   2167篇
内科学   1616篇
皮肤病学   208篇
神经病学   550篇
特种医学   946篇
外科学   1684篇
综合类   5568篇
现状与发展   5篇
预防医学   2076篇
眼科学   166篇
药学   2147篇
  37篇
中国医学   1746篇
肿瘤学   837篇
  2024年   75篇
  2023年   199篇
  2022年   595篇
  2021年   678篇
  2020年   684篇
  2019年   292篇
  2018年   337篇
  2017年   541篇
  2016年   396篇
  2015年   720篇
  2014年   995篇
  2013年   1167篇
  2012年   1723篇
  2011年   1825篇
  2010年   1655篇
  2009年   1435篇
  2008年   1551篇
  2007年   1573篇
  2006年   1365篇
  2005年   1053篇
  2004年   796篇
  2003年   647篇
  2002年   546篇
  2001年   434篇
  2000年   316篇
  1999年   98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 毫秒
101.
目的总结和分析神经内镜术后发热反应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行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病人的临床资料。将病人按手术方式分为5组:外侧裂蛛网膜囊肿造瘘组(SAC)、脑室内蛛网膜囊肿切除组(VAC)、透明膈造瘘组(SPF)、第三脑室底造瘘组(ETV)、脉络丛烧灼术组(CPC),分别总结各组病人的术后发热反应特点。结果术后发热反应以CPC组最重。术后达到最高体温的时间所有病人均不超过术后第3天。ETv组术后最高体温可出现在手术后当El的数小时内.而非ETv组病人无此现象。结论电凝烧灼、坏死组织残留、下丘脑刺激、脑脊液循环能力等多种因素.使神经内镜手术后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反应。  相似文献   
102.
钳夹法建立小鼠胆管缺血狭窄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建立小鼠胆管缺血狭窄模型的方法。方法 先探索昆明小白鼠胆管缺血最适时间点,尔后选取昆明小白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10只,模型组用2枚显微血管夹(宽0.1cm)夹闭一段长约0.4cm的胆总管90min,正常对照组仅暴露胆管未夹闭。术后21d两组小鼠均行胆道造影,下腔静脉取血,分离血清进行总胆红素及谷丙转氨酶含量测定,取胆总管和肝组织石蜡包埋,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结果 模型组钳夹部位以上胆管明显扩张,胆管造影示胆管扩张,壁光滑,狭窄部位以下胆管未显影;正常对照组肝内胆管未显影,肝外胆管显影。血清总胆红素模型组高于正常对照组5倍以上,谷丙转氨酶模型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6倍以上。病理示缺血胆管管腔变小或闭塞,胆管黏膜坏死脱落,管壁纤维化增厚;病变部位以上胆管管腔增大,管壁变薄。肝脏可见少量肝细胞坏死,炎性细胞浸润。结论 血管夹钳闭缺血法成功地建立了小鼠胆管缺血狭窄模型,为肝移植术后胆管缺血狭窄并发症发生机制的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提供可靠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03.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the positi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arge craniopharyngiomas and the third ventricle on the outcome of surgical resection of the tumors. Methods In 72 cases of craniopharyngiomas, the tumors were classified into two types according to the radiographic and surgical findings defi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umors and the third ventricle. For each type of tumors, 3 grades were classified based on the tumor size, texture, and infiltration pattern of the third ventricle. The extend of tumor removal was confirmed by both intraoperative evaluation and postoperative CT o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degree of hypothalamus invasion and the extend of tumor removal was analyzed in all the cases. Results The craniopharyngiomas were classified into two types, namely those residing in the third ventricle (7 cases) and those invading the third ventricle(65 cases). The degree of tumor resection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3 grades: total tumor removal was achieved in 95.7% of grade Ⅰ cases, in 80.0% of grade Ⅱ cases, and in only 47.4% of grade Ⅲ I cases (P<0.05). conclusion Understanding of the anatomical relationship of the tumor to the third ventricular floor can be great value for improving the outcome of surgical resection of large craniopharyngiomas.  相似文献   
104.
目的:观察乙肝Ⅲ号合近红外信息辐照治疗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选择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住院病人234例,分为乙肝Ⅲ号治疗组(76例)、近红外信息辐照组(73例)和联合治疗组(85例)。在基础治疗(包括甘利欣,复方丹参液等)上采用单纯的中药外敷、肝病治疗仪近红外信息辐照以及两联合治疗等三种不同方法,观察各组患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以及相关指标如PGA、肝纤三项(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CⅣ型胶原(CⅣ))、肝血流的变化。结果:3组皆能改善临床症状,但以联合治疗组为;3组肝功能复常比较,差异有显性,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性;在改善PGA、肝纤三项和肝血流量方面,联合治疗组优于乙肝Ⅲ号治疗组和近红外信息辐照组。结论:乙肝Ⅲ号合近红外信息辐照对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且较单一方法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05.
肿瘤是一个多因素的疾病 ,在其的发生、发展过程中 ,分子生物学事件的复杂性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基因组全序列测定的完成 ,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应用蛋白质组学的方法 ,可以对细胞生长、分化过程中的蛋白质与细胞信号传导通路上的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因而有希望发现控制肿瘤生物学行为的诸多蛋白质和信号分子。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在PCOS患者中的基因多态性和血脂、性激素的关系,以进一步认识PCOS脂代谢的特点。方法:应用PCR酶切方法检测108例PCOS患者及60例对照组的CETPTaqIB位点基因多态性。结果:CETPTaqIB基因频率及基因型分布在两组间分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CETPTaqIB基因多态性影响PCOS患者的HDLC水平,该基因在PCOS患者分布与正常人群分布无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7.
目的观察并探讨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细胞超微形态结构的变化及相互联系。方法抽取成年兔髂骨骨髓,分离、培养骨髓基质细胞,1周后分别采用含诱导因子的条件培养液和不含诱导因子的标准培养液继续培养,2周后收集细胞,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同时分别将上述两组细胞与煅烧骨体外复合并在原培养液中继续培养,分别于复合1、7、14d取出,用扫描电镜观察细胞表面超微形态。结果透射电镜下见诱导前的骨髓基质细胞浆少,核大,细胞器不发达,处于早期幼稚阶段,而诱导2周后的细胞核小、胞浆多,细胞器丰富,处于较为成熟阶段。扫描电镜下见复合培养2周内诱导前后的骨髓基质细胞均由圆盘形向多角形、条带状相互融合、重叠生长,诱导2周后的骨髓基质细胞间可见大量胶原纤维等基质成分以及钙盐颗粒,而诱导前的细胞始终未见基质分泌及钙盐颗粒。结论成骨诱导后,骨髓基质细胞内细胞器等超微结构极为丰富,细胞表面及细胞间有大量细胞外基质分泌和钙盐沉积。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可动态观察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超微形态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8.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影像学表现和特征。方法 收集 80例经临床证实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的影像学资料 ,分析其特征。结果 肺部异常表现平均出现在发热后 2 .3d ,多为片状密度增高影 ,可出现在肺内任何部位 ,多发病变占一定比例 (4 3 .8% ) ,病变变化快。CT在早期诊断和预后观察中有一定意义。结论 影像学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诊断和治疗效果判定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9.
随着工业贮存期的延长,啤酒酵母细胞的存活率及对葡萄糖连续磷酸化的速率迅速下降,1,6-二磷酸果糖在发酵液中的浓度由贮存前的75g/L降至贮存2个星期时的30g/L。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内固定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男53例,女19例;年龄16~65岁,平均34岁;左侧33例,右侧39例。闭合伤61例,开放伤11例。髌骨下极粉碎45例,髌底粉碎6例,全髌粉碎21例。内固定方式:钢丝环扎固定26例,克氏针张力带固定5例,镍钛聚髌器(NT-PC)固定41例,对其疗效作分析对比。结果:72例患者中有65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5年。所有骨折均临床愈合,以术后不同时期膝关节功能和X线检查综合判断疗效,钢丝环扎固定、克氏针张力带固定、NT-PC固定三组中,术后下地行走平均时间分别为35、18、10d,术后正常步态平均时间分别为48、45、22d,屈膝90°时间分别为50、30、26d,三组优良率分别为79·2%、50·0%、91·9%。结论:NT-PC用于粉碎性骨折的治疗,避免了髌骨部分或全部切除,最大限度保存膝关节功能,是目前理想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