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6篇
  免费   245篇
  国内免费   115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21篇
妇产科学   17篇
基础医学   126篇
口腔科学   45篇
临床医学   224篇
内科学   190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58篇
外科学   156篇
综合类   598篇
预防医学   268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384篇
  1篇
中国医学   262篇
肿瘤学   9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217篇
  2011年   265篇
  2010年   213篇
  2009年   167篇
  2008年   191篇
  2007年   162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01.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中药两面针活性成分新棒状花椒酰胺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其结构性质、提取分离、鉴定方法、药理作用及应用.  相似文献   
102.
滑桃树茎皮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滑桃树茎皮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凝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波谱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滑桃树茎皮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部分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豆甾-4-烯-6α-醇-3-酮(1),豆甾-4-烯-6β-醇-3-酮(2),7β-羟基谷甾醇(3),7α-羟基谷甾醇(4),schleicheol 2(5),蒲公英赛酮(6),abbeokutone(7),β-hydroxypropiovanillone(8),邻香兰醇(9),单棕榈酸甘油酯(10)。结论:化合物1~5,7~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3.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微转移CK19 mRNA基因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运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检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微转移。方法对15例乳腺癌患者的122个腋窝淋巴结和5个正常对照淋巴结同时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组织学检查和细胞角蛋白19(CK19)RT-PCR检测。结果15例乳腺癌组织均有CK19 mRNA表达,而5个正常淋巴结中均未见表达。122个腋窝淋巴结中14个组织学检查证实转移,其CK19 mRNA亦表达阳性。组织学检测无转移的108个淋巴结中有24个CK19 RT-PCR表达阳性,84个阴性;提示该24个淋巴结存在微转移只能用CK19 RT-PCR方法检测出。经统计学分析,CK19 RT-PCR与组织学检查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K19表达于恶性乳腺细胞,正常淋巴细胞无表达,CK19能作为组织特异基因进行RT-PCR扩增以检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微转移。CK19 RT-PCR方法比组织学方法更敏感,特别对在筛选组织学检查淋巴结阴性而具有高度复发危险性的患者将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找出大学生叛逆心理的发病特点及产生机制.方法:采用调查表法对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医科大学、广西中医学院不同专业的在校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通过对南宁市2000名在校大学生调查时发现,其中经常存在严重叛逆心理的学生有768人,占调查总人数的38.4%.结论: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叛逆心理与个人、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等因素密切相关,找出了该病的发病特点及产生机制,为防治该病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冠心病病人空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尿酸(UA)和三酰甘油(TG)水平改变及其相关关系。方法抽取49例冠心病病人空腹肘静脉血5mL,分离血清后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测定血清hsCRP、UA及TG水平,并随机选择30例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冠心病病人血清hsCRP、UA和TG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差异有显著性(t=2.294~2.926,P<0.05)。49例冠心病病人中hsCRP、UA和TG水平超出正常参考范围的人数分别为21、15和18例,三者间差异无显著性(X^2=1.581,P>0.05)。Person相关分析表明,冠心病病人3项指标间无明显相关性(r=-0.18~0.60,P>0.05)。结论血清hsCRP、UA和TG升高分别县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三者联合检测将有助于冠心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定。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单、多循环两种缺血预处理方案对大鼠肾脏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加只雄性SD大鼠经切除右肾、分离出左肾动脉后随机均分为4组:①缺血再灌注(I/R)组:直接夹闭左肾动脉45 min恢复血供24 h;②单循环缺血预处理(SCP)组:夹闭左肾动脉10 min,开放血流10 min,仅一个循环,余同I/R组;③多循环缺血预处理(MCP)组:夹闭左肾动脉2 min,开放血流5 min,反复三个循环,余同I/R组;④假手术(Sham)组:暴露术野60 min后,直接缝合.24 h后取材行生化、病理检查及肾小管损伤评分.结果:sham组未见明显改变;I/R、SCP、MCP组血肌酐(Ser)水平及肾小管损伤评分明显高于sham组(P<0.01),MCP组低于L/R组,差异显著(P<0.01);SCP组低于I/R组,差异显著(P<0.05);MCP组低于SCP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缺血预处理可从功能和组织学上减轻肾脏的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多循环预处理方案的保护作用在24 h内强于单循环的方案.  相似文献   
107.
目的:制备12h烟酸缓释微丸并考察其释放度。方法: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烟酸载药素丸,以Surelease水分散体为包衣材料,进行流化床包衣。单因素考察不同包衣增重、致孔剂及其用量、不同pH释放介质及工艺参数对释放度的影响。结果:烟酸素丸圆整度良好,20~40目素丸收率约80%;包衣增重和致孔剂是影响释放的重要因素,HPMCE5的致孔作用相对较强,不同pH介质中释放有差异,在pH 6.8 PBS中突释明显。结论:模拟人体胃肠道条件下溶出,自制缓释烟酸微丸达到较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08.
蜂毒素脂质体质量评价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考察蜂毒素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方法和游离药物的含量测定方法,对蜂毒素脂质体进行质量评价.方法对于游离蜂毒素的含量测定,比较了单波长考马斯亮蓝法、双波长考马斯亮蓝法、福林-酚法、二喹啉甲酸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等5种含量测定方法.对于蜂毒素脂质体包封率测定,筛选了透析法及超滤-离心法.结果在吸收度及线性均良好的情况下,双波长考马斯亮蓝法可用于测定蜂毒素脂质体包封率时游离蜂毒素的含量,检测范围为0.5~25.0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6.脂质体包封率测定采用超滤离心法,游离药物的平均回收率在95.75%~98.30%之间,脂质体不能透过截留相对分子质量为105的超滤膜.采用超滤离心法结合双波长考马斯亮蓝法测定3批蜂毒素脂质体的包封率为(91.45±0.83)%,RSD小于1%.结论该方法可用于蜂毒素脂质体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探讨自体心包组织作为主动脉瓣膜替代材料的可行性及可靠性,为临床实验提供基础.方法 静脉全麻、腹主动脉阻断下行心包瓣膜材料腹主动脉内移植.进行预试验,筛选实验动物.然后监测实验中动物基本生命、生理指标;采用血管超声和 CTA方法评价其血流动力学指标;通过观察动物存活情况,判断是否有栓塞事件等,以评价其生物相容性.结果 猪是理想的实验动物,手术死亡率6.25%.实验动物无栓塞事件发生,肉眼观察可见心包瓣内有血栓形成.结论 腹主动脉阻断下心包瓣膜移植,手术安全易行,心包瓣膜模型较为可靠.建议术后应常规抗凝.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探讨介入栓塞化疗对宫颈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RT-PCR方法测定47例局部晚期宫颈癌病人介入栓塞化疗前后癌组织中VEGF表达,并进行MVD计数,评定化疗近期效果.结果 介入栓塞化疗的总有效率80.9%,ⅠB2期、ⅡA期、ⅡB期宫颈癌介入化疗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ⅢA期及ⅢB期宫颈癌介入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且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前3组(X2=3.98~6.11,P<0.05).治疗前局部晚期宫颈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均明显相关(t=2.4、3.0,F=5.62、7.12,P<0.05);介入治疗后高分化宫颈癌及无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中VEGF表达无明显下降(P>0.05); 不同临床分期、有淋巴结转移、不同病理类型及中、低分化的局部晚期宫颈癌介入治疗后VEGF表达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1.84~13.20,P<0.05) ;介入栓塞化疗后MVD计数明显降低(t=21.92~53.51,P<0.01).结论 术前介入栓塞化疗能降低宫颈癌组织VEGF的表达,减少MVD计数,能减小肿瘤体积,提高手术切除率,是一种可行、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