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29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51篇
内科学   23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39篇
综合类   126篇
预防医学   52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37篇
中国医学   46篇
肿瘤学   1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51.
A 51-year-old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positive male patient (CDC stage 3C) had had a painful nodule on his left external ankle joint for 10 months. A biopsy suggested bacillary angiomatosis, but Kaposi's sarcoma could not be excluded. Rods were detectable in lesional skin by a Warthin-Starry stain. A 298 base pair (bp) gene fragment specific for Bartonella species was amplified from lesional skin and direct nucleotide sequence analysis of the amplification product clearly identified Bartonella quintana. Kaposi's sarcoma-associated herpes virus specific DNA was not amplifiable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in our patient, suggesting that the lesion represented bacillary angiomatosis alone, despite clinical and histopathological features which suggested the coexistence of bacillary angiomatosis and Kaposi's sarcoma. The lesion regressed after erythromycin was prescribed. However, 4 and 9 weeks after initiation of therapy, PCR still yielded a positive result in material obtained by a swab. After complete healing, following 12 weeks of antibiotic therapy. PCR became consistently negative. The optimal length of antibiotic treatment in HIV-positive patients with bacillary angiomatosis is not yet known and inadequate therapy may be followed by disseminated disease and a fatal outcome. PCR-based monitoring of the success of treatment is valuable for determining the duration of treatment resulting in a cure.  相似文献   
52.
玄参3种栽培类型遗传关系和遗传多样性的SRAP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玄参3种栽培类型的遗传关系和遗传多样性.方法:对玄参3种不同栽培类型的92个单株进行SRAP分析.运用POPGENE version 1.31软件计算相关参数,采用UPGMA聚类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①20个SRAP引物共扩增出227条带,其中有119条呈多态性.②玄参3种不同栽培类型的遗传多样性居中等水平.在物种水平上,多态位点百分率PPB=52.42%,平均每个位点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_e=1.281 2,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0.167 1,Shannon's多样性信息指数H_(sp)=0.252 6.在栽培类型水平上,PPB=21.44%,N_e=1.121 6,H=0.072 5,shannon's多样性信息指数H_(pop)=0.108 3.③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计算的栽培类型间遗传分化系数(0.562 5)与shannon's栽培类型分化系数(0.571 3)基本一致,均说明大部分遗传变异存在于栽培类型间.④栽培类型间基因流为0.388 9,说明栽培类型间基因流动较少,遗传分化程度较高.⑤两两栽培类型间的Nei's遗传一致度(Ⅰ)的范围为0.808 2~0.913 3.根据Nei's遗传距离进行各类型间的UPGMA聚类,基于SRAP分子标记的聚类结果与形态分类基本一致.结论:栽培玄参的遗传多样性居中等水平,且栽培类型间的遗传差异大于栽培类型内的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53.
光叶番荔枝提取物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光叶番荔枝提取物对小鼠移植性肉瘤S180瘤体生长的抑制作用。定量称取光叶番荔枝提取物。用1%CMC-Na研磨配制成所需浓度的混悬液。将制备的肿瘤细胞悬液,以0.2ml/只接种于小鼠右前肢腋部皮下.24h后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组、环磷酰胺组及光叶番荔枝组.并开始用药。各组均连续给药7d.停药后处死小鼠。剥取瘤块称重.计算抑瘤率。结果:光叶番荔枝提取物对小鼠移植性肉瘤S180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抑瘤率可达64%-68%。  相似文献   
54.
目的 :研究两种牙本质表面处理剂对Dyract修复Ⅴ类洞边缘封闭性的影响。 方法 :选择 10 0颗无龋坏的前磨牙在颈部制备Ⅴ类洞 ,随机分为四组用 2 .5 %NaOCl、17%EDTA处理窝洞后Dyract复合体充填。经品红染色后纵剖牙体 ,检测充填体与牙体间的染色深度。结果 :2 .5 %NaOCl处理组 ,17%EDTA处理组与未处理组之间染色深度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以 17%EDTA +2 .5 %NaOCl+17%EDTA组效果最佳。结论 :联合使用EDTA和NaOCl进行窝洞充填前的处理可减少牙本质窝洞与充填体间的边缘微渗漏  相似文献   
55.
目的 观察帕米膦酸二钠联合化疗治疗多器官晚期癌症骨转移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105例多器官晚期癌症骨转移患者分为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静脉滴注帕米膦酸二钠45 mg/次,连用2d,d3开始应用化疗.对照组仅静脉滴注帕米膦酸二钠45 mg/次,连用2d.全组均每4周1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治疗前均需采用口服或肌注镇痛药.结果 105例患者应用帕米膦酸二钠治疗后,两组疼痛控制总有效率为76.19%;其中治疗组帕米膦酸二钠联合化疗疼痛控制总有效率为78.18%,对照组帕米膦酸二钠对骨痛治疗的疼痛控制总有效率为74.00% (P>0.05).全组患者应用帕米膦酸二钠治疗后活动能力变化总有效率为64.76% (68/105);其中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 (P>0.05).结论 帕米膦酸二钠能有效地缓解多器官晚期癌症骨转移疼痛,改善活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帕米膦酸二钠联用化疗后不能继续提高多器官晚期癌症骨转移疼痛患者的镇痛疗效和活动功能;对于不能耐受化疗或已放弃化疗的晚期癌症骨转移疼痛患者的姑息镇痛治疗,也可单独应用帕米膦酸二钠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56.
目的观察曲普瑞林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促排卵的效果。方法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内分泌紊乱纠正后,实验组给予曲普瑞林+HCG治疗,对照组给予氯米芬+HCG治疗,比较两组给药后排卵时间、周期排卵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等。结果实验组用药72h内排卵率(χ2=4.39)、周期排卵率(χ2=4.71)、妊娠率(χ2=3.89)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还能减少OHSS(χ2=4.32)、LUFS发生率(χ2=4.69),两组流产率相似(χ2=0.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普瑞林具有较好的促排卵效果,与HCG合用更能提高排卵妊娠率。  相似文献   
57.
[目的]调查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苯职业危害企业职业卫生投入经费及分布状况,初步评估其职业病防治水平。[方法]对香河县245家苯职业危害中小企业职业卫生投入状况开展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每位劳动者平均享有758.7元人民币职业卫生费用;245家企业职业卫生总经费共237.2万元人民币,占其全年总产值的0.6%,企业职业卫生费用及其占全年总产值比值均呈正偏态分布,无职业卫生投入的企业23家,占9.4%;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卫生培训费用分别占职业卫生总投入的15.3%、17.2%、15.1%。[结论]香河县苯职业危害企业职业卫生投入较低,职业病防治工作总体较落后;有限的防治经费未能更多地配置到具有较高防治效费比的环节,防治策略针对性不强,未能突出高效环节。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治疗采用沙氏导丝支撑三腔二囊管插入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需气囊压迫止血的病人随机分为沙氏导丝支撑三腔二囊管插入法组(A组)和常规方法插管组(B组)进行插管对比研究。结果沙氏导丝支撑三腔二囊管插入法一次插管成功率为93.3%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误入气管2例占6.7%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沙氏导丝支撑三腔二囊管插入法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59.
以家犬驱虫为中心的棘球蚴病控制措施在新疆两县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通过新疆呼图壁县和温宿县区域试验,验证以家犬(包括牧犬)驱虫为中心的棘球蚴病控制措施的可行性和控制效果。 方法 1987-1990年在新疆呼图壁县和1990-1994年在新疆温宿县分别建立棘球蚴病控制试验区,采用消灭病原以阻断循环链的控制策略,即“犬犬驱虫、 月月投药”的措施,对试验区所有家犬用吡喹酮药饵剂型进行预防性驱虫。实施控制措施后,每年在试验区检测犬的细粒棘球绦虫和绵羊的棘球蚴感染率,以评价驱虫效果。 结果 经过连续3~4年实施“犬犬驱虫、月月投药”措施,呼图壁县和温宿县的家犬细粒棘球绦虫平均感染率分别从实施前的18.5%和14.7%降为0;两县新生绵羊的棘球蚴平均感染率比控制模式实施前降低了85%以上。 结论 以家犬驱虫为中心的策略,即“犬犬驱虫,月月投药”的措施对控制家犬的棘球绦虫病和绵羊的棘球蚴病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60.
目的研究易层贴敷疗法对骨性关节炎(OA)中滑膜炎症因子及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的影响。方法 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对照组及治疗组;模型对照组及治疗组通过切断兔左后肢前交叉韧带获得OA模型,术后6周外用易层贴敷;术后8周处死动物,取滑膜行Western Blot及荧光定量PCR检测IL-1β、MMP-1及MMP-13的含量及表达。结果 Western Blot测定模型对照组滑膜中MMP-1及MMP-13含量明显高于治疗组,正常组中含量最低;荧光定量PCR测定模型对照组中MMP-1及MMP-13的表达量最高,正常组最低;正常组滑膜中IL-1β表达明显最低,模型对照组与治疗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易层贴敷疗法能有效抑制滑膜中MMP-1及MMP-13的表达,从而降低了软骨基质的降解,缓解OA的进程,仍需进一步研究其具体的作用靶点,完善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