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7篇
  免费   151篇
  国内免费   39篇
耳鼻咽喉   14篇
儿科学   63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48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133篇
内科学   130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53篇
综合类   372篇
预防医学   17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10篇
  1篇
中国医学   141篇
肿瘤学   4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39篇
  2011年   129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120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比较不同参比点豚鼠体表的心电图。方法 取30只成年豚鼠,分别以中心电端和右前额为参比点,同步记录豚鼠第1、4、7肋间隙环胸3圈18个点的心电图。比较相同测试点中不同的参比点的两组心电图R(r)波振幅。结果 以右前额为参比点记录的心电图R(r)波振幅比以中心电端为参比点的心电图R(r)波振幅大,具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右前额作为记录心电图的参比点要比中心电端优越。  相似文献   
12.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和临床表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钙化特征和临床表现.方法对60例63眼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和CT钙化特征进行分析,单个钙化的最大直径<4 mm者描述为斑点状,>4mm者描述为斑块状.结果视网膜母细胞瘤以眼压升高、白瞳征、眼底黄白色隆起性肿块和新生血管等为主要眼征.钙化率为93.6%,不规则斑块状钙化46眼,其中>4 mm、<10 mm的不规则斑块状钙化33眼;散在及孤立的小斑点状钙化13眼.结论CT提示视网膜母细胞瘤的钙化表现较为特征,对于非典型者,CT与临床表现相结合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顺德地区0~6岁儿童铅中毒及其相关因素调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调查顺德地区 0~ 6岁儿童铅中毒的流行率以及引起铅中毒的相关因素。 【方法】 采集 3个镇城乡共 6间托儿所、幼儿园儿童的静脉血标本 3 49人 ,新生儿之脐血标本 10 8人 ;并收集工业区污水、乡村河涌水、鱼塘水 ,乡村田边土、交通繁忙的主干道及大街边尘土 ,铅皮牙膏、药膏及塑料皮牙膏 ,汽油等标本进行铅含量检测。对每个抽血对象的家长进行相关因素问卷调查。 【结果】 铅中毒的流行率为 42 .7% ,其中农村儿童铅中毒为3 9 .4% ;城镇儿童铅中毒为 46.2 % ;脐血铅超标达 42 .6%。相关因素有 :小儿及孕妇常吃罐装食品、饮料、皮蛋 ,小儿喜欢咬玩具、吮手指、咬铅笔、进食前不常洗手 ,父母亲从事铅暴露作业 ,家住大街边及大马路边等有关。工业区污水、鱼塘水、交通繁忙的主干道及大街边尘土、铅皮牙膏、药膏的铅含量明显高于乡村河涌水、乡村田边土、塑料皮牙膏。 【结论】 铅中毒与环境污染、小儿或孕妇饮食嗜好、不良习惯、父母从事铅暴露作业以及家住大街边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广西自治区农村儿童发生溺水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在广西自治区2县(市)随机整群抽取的20个乡镇中,筛查出在2002年1月1日至2004年12月31日期间发生溺水死亡的1~14岁儿童133例,进行1:2配对病例对照研究;资料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农村儿童溺水死亡以失足落水为主,男童高于女童(P=0.0264),夏秋季多见,大多数溺死在出事地点。经单因素及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有:母亲饮酒(OR=13.282)、村中无懂溺水急救者(OR=10.520)、遇小孩溺水看护人不知所措(OR=6.410)、儿童常在水边玩耍(OR=2.002);保护因素有:经游泳培训(OR=0.004)、游泳时有看护人照看(OR=0.034)、看护人健康(OR=0.030)、有事和大人沟通(OR=0.347)。结论农村儿童溺水死亡的危险因素具有多元性,应采取干预措施,改变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应加强监管、加强安全教育。  相似文献   
15.
红霉素对哮喘豚鼠嗜酸性粒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红霉素对哮喘豚鼠嗜酸性粒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用卵白蛋白致敏复制哮喘豚鼠模型,分为哮喘组、地塞米松治疗组,及小、中、大剂量红霉素组6组。检测各组豚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EOS)总数、EOS百分数,分离纯化BALF的EOS,用吖啶橙/溴乙啶(AO/EB)荧光染色法检测EOS凋亡率。结果①豚鼠BALF白细胞总数、EOS总数及EOS百分数哮喘组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各红霉素组与哮喘组相比均有所降低,但小剂量红霉素组与之相比差异无显著性;②豚鼠BALF中EOS凋亡率哮喘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各红霉素组均高于哮喘组,但小剂量红霉素组与之相比差异无显著性;③EOS凋亡率与BALFEOS总数及EOS百分数呈显著负相关。结论红霉素具有一定的抗气道非特异性炎症作用,可以诱导EOS凋亡,这可能是其抗哮喘炎症作用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房颤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11b水平变化及其与左房内径的相关性,探讨房颤的炎症机制。【方法】收集房颤组与窦律组临床资料,采血检测中性粒细胞CD11b表达水平,同时超声心动图测定左房内径。【结果】纳入房颤组85例,年龄37~82岁,男性35例,女性50例,包括阵发性房颤36例,持续性房颤26例,永久性房颤23例;窦律组57例,年龄35~78岁,男性21例,女性36例。房颤组中性粒细胞CD11b表达高于窦律组(P<0.01);左房内径大于窦律组(P<0.01);心脏瓣膜病、中性粒细胞CD11b及左房内径是房颤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阵发性房颤发作时及持续性、永久性房颤患者中性粒细胞CD11b表达上调,提示炎症与房颤密切相关;中性粒细胞CD11b水平与左房内径相关,炎症可能参与了房颤的心房结构重构;房颤血栓栓塞高危患者中性粒细胞CD11b表达上调,炎症水平可能对房颤血栓栓塞危险分层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应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ealth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HFMEA),预防药物基因实验的风险事件,提高药物基因实验的操作质量。方法 药学实验室成立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活动小组,采用头脑风暴法,借助HFMEA模式,识别及分析药物基因实验过程前、中、后可能存在的操作、仪器及环境对药物基因实验质控造成的风险事件,同时制定相对应的解决方案。结果 开展HFMEA活动后,预防与补救了药物基因实验前、中、后的风险事件产生,风险系数值由总分值1 375分降至62.36分,降幅为95.47%(P<0.01);活动小组成员在品管手法、解决问题能力、沟通配合、积极性等方面得到了显著提高。结论 HFMEA活动有助于降低药物基因实验产生风险事件的频次,有效提升实验室的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替诺福韦对HBV基本核心启动子(BCP)突变孕妇HBV母婴的疗效。方法将慢性乙型肝炎孕妇分为治疗组(产前自愿接受治疗)和对照组(产前拒绝接受治疗)。根据是否发生HBV基本核心启动子(BCP)区1 762/1 764双位点突变,将治疗组、对照组孕妇分为突变株治疗组、野毒株治疗组、突变株对照组、野毒株对照组。突变株治疗组、野毒株治疗组分别于孕期第26周、第32周开始口服替诺福韦,分娩后即停药;突变株对照组、野毒株对照组均不用药,比较各组抗病毒疗效及乙肝母婴阻断效果。结果用药后6周、分娩前以及产后6个月突变株治疗组、野毒株治疗组HBV-DNA载量低于突变株对照组、野毒株对照组(P<0.05)。新生儿出生时、7月龄及12月龄时突变株治疗组、野毒株治疗组HBV-DNA阳性率、HBsAg阳性率均分别低于突变株对照组、野毒株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突变株治疗组与突变株对照组、野毒株治疗组与野毒株对照组新生儿身高、体质量、头围、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替诺福韦治疗可提高HBV BCP突变孕妇HBV母婴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Bmi-1、hTERT在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105例子宫内膜癌、4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Bmi-1、hTERT的表达。结果:在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Bmi-1、hTERT阳性率分别为86.7%、55%和25%,94.3%、72.5%和5%。Bmi-1在子宫内膜癌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中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中,Bmi-1与浸润深度、血管浸润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TERT与组织学分级、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和血管浸润相关(P<0.05)。Bmi-1和hTERT呈正相关(P<0.01)。结论:Bmi-1和hTERT共同参与子宫内膜病变的恶性转化,联合检测Bmi-1和hTERT对早期判断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单一节段行腰椎管扩大成形加植入腰椎棘突间动态辅助运动系统(DI-AM)与单纯行腰椎管扩大成形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的不同。方法采取随机设计的方法,将2008年12月至2010年5月我科治疗的29名患者分为A、B两组,A组12例,B组17例。A组12例患者采用腰椎管扩大成形加DIAM植入方案,B组17例患者采用单纯腰椎管扩大成形方案。两组中,L4/5椎间隙为手术操作最常见的节段。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d、1个月、3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摄腰椎正、侧位、动力位X线片,测量植入节段椎间隙前后缘的高度、棘突顶距、椎弓根间距离以及Cobb角。并通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术前、术后的椎间隙的高度、椎弓根间距离及Cobb角等影像学数据的变化不显著(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d的随访中,A组椎间盘后缘高度明显高于B组,长期随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前及术后的椎间隙高度变化不显著(P>0.05)。长期的随访结果表明,A组的腰背部疼痛平均VAS评分(2.06分)明显优于B组(3.23分)(P<0.05)。A组患者手术满意,无相关并发症及DIAM植入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腰椎管扩大成形加DIAM植入是一种治疗老年性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安全及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是缓解腰背部疼痛比单纯腰椎管扩大成形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