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93篇
  免费   1064篇
  国内免费   800篇
耳鼻咽喉   212篇
儿科学   161篇
妇产科学   55篇
基础医学   549篇
口腔科学   194篇
临床医学   1390篇
内科学   812篇
皮肤病学   79篇
神经病学   194篇
特种医学   436篇
外科学   1049篇
综合类   2977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1234篇
眼科学   51篇
药学   1248篇
  12篇
中国医学   1170篇
肿瘤学   432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45篇
  2022年   344篇
  2021年   395篇
  2020年   369篇
  2019年   151篇
  2018年   191篇
  2017年   285篇
  2016年   187篇
  2015年   371篇
  2014年   511篇
  2013年   641篇
  2012年   1048篇
  2011年   1041篇
  2010年   974篇
  2009年   872篇
  2008年   880篇
  2007年   823篇
  2006年   662篇
  2005年   582篇
  2004年   422篇
  2003年   361篇
  2002年   301篇
  2001年   250篇
  2000年   232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41.
目的探讨转移相关蛋白(nm23和P53及S100A4)在晚期胃癌转移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nm23、P53和S100A4在74例胃癌患者的癌、癌旁、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肝脏、胰腺、卵巢等)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同癌旁组织相比,癌组织中P53和S100A4表达明显升高(P〈0.01),而nm23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同癌组织相比,淋巴结中nm23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远处转移组织S100A4表达明显升高(P〈0.01)。3者的阳性表达与胃癌的部分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癌组织中nm23^+/P53^+、P53^+/S100A4^+和nm23^+/S100A4^+的基因表型比例分别为48例(64.9%)、50例(67.6%)和39例(52.7%),其中P53^+/S100A4^+、nm23^+/S100A4^+和nm23^+/P53^+/S100A4^+均与胃癌的高转移潜能相关。结论nm23和S100A4在肿瘤转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联合检测nm23、P53和S100A4的表达可用于评定胃癌的转移潜能。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天鹅记忆接骨器 (SMC)固定下持续加压应力对骨折局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GF- )和骨钙素含量的影响。 方法 :30只新西兰大白兔两侧肱骨行中段断骨处理 ,建立肱骨骨折模型 ,随机选择一侧肱骨用 SMC固定 ,对侧用 4孔加压钢板 (DCP)固定 ,分别于术后第 2、3、4、6、8和 12周各处死 5只兔取材 ,标本按内固定物分为 SMC组和 DCP组 (n=5 )。用放射免疫技术测定骨折局部 IGF- 和骨钙素的含量。 结果 :SMC组和 DCP组 IGF- 和骨钙素的含量随时间延长均呈增高趋势。术后 3、4和 6周 ,SMC组 IGF- 含量分别为 (2 .98± 0 .32 )、(3.36± 0 .18)和 (3.4 7± 0 .17) ng/ mg,DCP组 IGF- 含量分别为 (2 .5 4± 0 .2 1)、(2 .78± 0 .4 3)和 (3.0 6± 0 .6 2 ) ng/ mg,SMC组明显高于 DCP组 (P<0 .0 5 ) ;术后 4、6和 8周 ,SMC组骨钙素含量分别为 (387± 2 3)、(395± 31)和 (4 16± 37) ng/ mg,DCP组骨钙素含量分别为 (32 3± 16 )、(35 6± 5 1)和 (378±2 6 ) ng/ mg,SMC组明显高于 DCP组 (P<0 .0 5 )。结论 :SMC固定后所产生的持续稳定的记忆加压应力有利于促进兔骨折端IGF- 和骨钙素的分泌。  相似文献   
43.
肝细胞生长因子对实验性急性胰腺炎细胞凋亡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外源性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小鼠轻症实验性急性胰腺炎的炎症反应及胰腺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以雨蛙肽腹腔注射诱发小鼠轻症实验性急性胰腺炎。第1组以盐水腹腔注射作为对照,第2、3及4组每小时腹腔注射雨蛙肽诱发急性胰腺炎;第3组在造模前及造模中两次皮下注射重组人肝细胞生长因子(rhHGF);第4组同时皮下注射rhHGF及其单抗。观察HGF对炎症反应的干预作用及对腺泡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炎症小鼠予每公斤体重4、20μgrhHGF时,与单纯炎症组相比,血清淀粉酶、脂肪酶下降,胰腺组织学炎症评分减少,胰腺腺泡细胞TUNEL凋亡指数增加,caspase3活性增强。予每公斤体重4或20μgrhHGF时,其效应无显著性差异。同时予rhHGF单抗的小鼠,上述指标与单纯炎症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HGF能减轻雨蛙肽诱导的小鼠轻症实验性急性胰腺炎。HGF单抗能消除HGF的生物学作用。HGF可以促进急性胰腺炎时腺泡细胞的凋亡,这可能是其保护胰腺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4.
外固定架在前臂严重粉碎及多段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前臂骨干严重粉碎性及多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3至2002年间收治的前臂骨干严重粉碎性及多段骨折患共22例。其中开放性骨折5例,均急诊清创复位外固定架固定;闭合性骨折17例,以切开复位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固定结合简单内固定为主要治疗方法。运用Anderson标准进行前臂功能评价。结果:22例患中发生1例骨延迟愈合,1例骨不愈合,均经二次手术植骨后得到愈合。按Anderson标准评价,优7例,良10例,不满意3例,失败2例,优良率78%。结论: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在前臂尺桡骨骨干严重粉碎性及多段骨折的治疗中有独特的优势,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或切开复位外固定架固定结合运用简单的内固定可发挥内外固定各自长处,在取得良好固定作用的同时,减少骨折端血运的破坏,达到生物学固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45.
扩大经额硬膜外入路切除巨大侵袭性垂体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扩大的经额硬膜外入路切除巨大侵袭性垂体瘤的临床应用.方法:1997年6月至2002年3月采用该入路显微外科切除巨大侵袭性垂体瘤10例,肿瘤主要累及于鞍上、蝶筛窦及上斜坡区.结果:本组10例中,肿瘤全切6例,次全切除3例,大部分切除1例.术后发生颅神经麻痹4例,其中动眼神经障碍3例,外展神经障碍1例.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影像学随访6~24个月,全切除肿瘤病例未见肿瘤复发,次全切除者无明显增大.结论:该入路可充分显露鞍区肿瘤,术野开阔,对脑组织损伤小,适用于已侵犯蝶筛窦区及上斜坡的侵袭性垂体瘤.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血清腹水蛋白梯度(SAAG)在腹水定性诊断上的价值。方法选择2001~2004年收治的病因明确的152例腹水患者的血清及腹水标本,分为门脉高压性和非门脉高压性。腹水呈混合型表现有5例(肝硬化合并结核1例、肿瘤4例,其中合并肝癌3例)。腹水总蛋白(AFTP)≥25gL,腹水密度≥1.1018为渗出液,反之为漏出液。SAAG≥11gL诊断为门脉高压相关性腹水,SAAG<11gL为非门脉高压相关性腹水。结果以SAAG<11gL为诊断标准判断腹水为非门脉高压性的准确率为91.3%,而AFTP为62.2%,P<0.01;混合性腹水5例肝硬化合并结核或肿瘤患者(应属于门脉高压性腹水、渗出液),SAAG的诊断准确率为100%(55),而AFTP的诊断准确率为20%(15)。结论SAAG直接反映了门脉压,建议在腹水的定性分类中用SAAG取代既往的渗出-漏出系统。  相似文献   
47.
药剂学主要研究药物制剂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药物制剂的稳定性、药物质量控制等内容,是联系药学与临床实践的一门应用性学科,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无论是在新剂型、新工艺、新技术、新药用材料应用等方面,还是在祖国传统中药的应用技术和研究开发方面,药剂学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从培养高素质药学人才的目标出发,牡丹江医学院药学专业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方面进行了改革,使药剂学课程建设与学科专业发展紧密联系,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相适应,形成了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全新的药剂学课程,为实用型药学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8.
人脐血中血管内皮祖细胞体外扩增和鉴定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从人脐血中分离、培养、体外扩增血管内皮祖细胞(EPC)的方法及体外进行EPC的鉴定。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脐血中分离EPC,体外分别培养在包被有FN和不包被FN的培养皿中,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ABC法)鉴定培养贴壁细胞表面标志CD31、CD34及KDR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CD133及表达CD133细胞比例。结果:包被FN的培养皿中细胞贴壁及增殖均比未包被的多,免疫组化染色CD31、CD34及KDR均呈阳性,培养第4天流式细胞仪检测CD133^ 占21.3%。结论:密度梯度离心法可用于体外分离脐血中EPC进行实验研究,FN对于体外培养EPC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9.
腹腔镜下造口旁疝补片修补术可行性、安全性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就所开展的腹腔镜下造口旁疝补片修补术的临床资料,进行该手术可行性和安全性的探讨。方法:自2004年9月至2006年4月,我院为10例造口旁疝病人进行了腹腔镜下补片修补术。结果:10例造口旁疝病人中9例修补成功,1例因腹腔内广泛致密粘连而中转为开腹缝合修补;手术时间平均113(45~180)min:疝环大小平均5.6(4~6)cm;术后2例出现暂时性腹胀;7例修补区域腹壁疼痛,持续2周后均明显缓解:1例出现呼吸功能减退,经使用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后缓解;5例出现浆液肿,经2~4次穿刺抽液并加压包扎后治愈,无血肿发生.也未发生与手术相关的感染。术后住院时间平均5.7(3-9)d;术后随访平均9.1(2~19)个月,未见早期复发。结论:腹腔镜造口旁疝补片修补术从技术上讲是安全、可行的,从早期的临床结果来看.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50.
经蝶窦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经蝶窦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临床疗效.方法:1990年3月至2002年12月采用经蝶窦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493例(微腺瘤93例,大腺瘤301例,巨大腺瘤99例),其中经唇下-鼻中隔入路345例,经鼻小柱-鼻中隔入路99例,经单鼻孔入路49例.结果:肿瘤全切除269例(54.6%),次全切除117例(23.7%),部分切除107例(21.7%);术后视力及视野改善者占86.7%(268/309),内分泌指标改善者占73.8%(259/351),出现并发症43例(8.7%).结论:经蝶窦手术切除垂体腺瘤是安全有效的;大型垂体腺瘤可以采用分次经蝶窦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