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58篇
  免费   1939篇
  国内免费   1145篇
耳鼻咽喉   211篇
儿科学   258篇
妇产科学   144篇
基础医学   1361篇
口腔科学   377篇
临床医学   2305篇
内科学   2042篇
皮肤病学   231篇
神经病学   577篇
特种医学   77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940篇
综合类   4949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2155篇
眼科学   307篇
药学   2215篇
  29篇
中国医学   1714篇
肿瘤学   951篇
  2024年   85篇
  2023年   285篇
  2022年   674篇
  2021年   987篇
  2020年   793篇
  2019年   544篇
  2018年   519篇
  2017年   674篇
  2016年   499篇
  2015年   845篇
  2014年   1030篇
  2013年   1234篇
  2012年   1689篇
  2011年   1736篇
  2010年   1492篇
  2009年   1416篇
  2008年   1492篇
  2007年   1397篇
  2006年   1128篇
  2005年   1018篇
  2004年   658篇
  2003年   587篇
  2002年   456篇
  2001年   382篇
  2000年   256篇
  1999年   142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9篇
  1979年   3篇
  1965年   7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8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观察复方平阳霉素液(PYMco)瘤内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方法在1999年1月~2004年1月5年间用PYMco瘤腔内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61例.每周一次,2~4次为一个疗程.结果经2~6年随访,治愈18例(29.5%),显效29例(47.5%),有效12例(19.6%),无效2例(3.2%),总有效率96.7%.结论 PYMco治疗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疗效高,疗程短,副反应少,是一种简便安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2.
嗅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及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12例嗅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及其中2例的超微结构特点。光镜观察结果,12例均可见细胞之间由细胞突起形成的嗜酸性背景,有4例可见Flexner菊形团、7例见Homer-Wright菊形团(其中3例同时存在Flexner菊形团);电镜观察结果,细胞具有轴突样和树突样突起,胞体及突起内含微管、神经细丝及神经分泌颗粒,细胞突起之间见突触样的连接。作者并对该瘤的诊断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3.
金属支架植入治疗上尿路闭锁的中期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金属支架植入治疗上尿路闭锁的中期疗效。方法1995年10月至1998年12月,采用金属支架永久植入治疗上尿路闭锁患者13例,其中肾盂输尿管连接部闭锁8例,肾下盏输尿管吻合口闭锁3例,输尿管上段闭锁和输尿管膀膀吻合口闭锁各1例。闭锁长度1.0~3.6cm。采用影像学方法定期随访,必要时行输尿管镜检查。结果13例术后随访1~9年,平均92个月。输尿管引流通畅6例,需辅助停留输尿管内支架管、换管时见支架处上皮覆盖完全3例,因肾功能进行性恶化而行肾切除2例,因肾积脓感染无法控制而取出金属支架2例。3例患者分别于置管后4、6、6个月发现支架内肉芽组织生长,用钬激光汽化肉芽组织。其中1例4个月后又出现肉芽组织生长,再用钬激光汽化后长期留置双J管。2例患者于置管术后28、32个月并发支架近端结石,分别用微创经皮取石术和输尿管镜取出。结论金属支架植入治疗上尿路闭锁安全、有效,中期结果满意,其对上尿路动力学的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前后不同b值下瘤区组织的平均表观扩散系数(ADC)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对17例临床及影像学诊断为肝癌并行介入治疗的患者,术前及术后7天行常规平扫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比较不同b值下瘤区组织的平均ADC值的变化。结果在b值为50和100s/mm2时术前术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在b值为300、500和700s/mm2时,术前术后的平均ADC值变化有显著性差异。当b值大于300s/mm2时,随着b值的升高平均ADC值逐渐升高,术后瘤区组织的平均ADC值较术前升高,在b值为1000和1300s/mm2时图像质量太差无法测量。结论对肝癌TACE术后疗效进行评价时,b值最好选择300~700s/mm2之间。DWI通过瘤区DWI图像、eADC图像、ADC图像信号的变化和平均ADC值可以反映TACE术后瘤组织内的微观及超微结构的变化,平均ADC值可以为其早期疗效的判断提供量化标准。  相似文献   
95.
奇奥心血丹滴丸对麻醉犬血流动力学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奇奥心血丹滴丸对麻醉犬血流动力学的作用.方法3%戊巴比妥钠静脉麻醉,颈总脉插管及左心室插管,测量血压、心率、心输出量、左室内压、左室舒张末压、±dp/dtmax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奇奥心血丹滴丸可明显降低血压、心率、心输出量、左室内压、±dp/dtmax.结论奇奥心血丹丸具有负性频率、负性肌力及降低血压等作用.  相似文献   
96.
兔膀胱出口部分梗阻所致逼尿肌超微结构的改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兔膀胱出口部分梗阻后逼尿肌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 方法 建立雄性兔膀胱出口部分梗阻动物模型 ,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其逼尿肌细胞内超微结构 ,应用ImagineTool图像分析软件检测粗面内质网面积和线粒体密度。 结果 梗阻组逼尿肌细胞内单位面积平均 1 1 5 .2 8μm2 ,胞质中粗面内质网面积 (5 .377± 2 .31 8) μm2 ,较对照组的 (0 .476± 0 .31 9) μm2 明显扩大 ;线粒体相对密度为 1 .0 2 7± 0 .0 64 ,较对照组的 0 .830± 0 .0 58明显下降 ,P均 <0 .0 1。 结论 膀胱出口部分梗阻后逼尿肌细胞内质网扩张 ,提示其合成蛋白质功能增强 ,从而引起膀胱壁增厚 ;而线粒体水肿明显 ,密度下降 ,提示逼尿肌细胞能量代谢障碍 ,导致其收缩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97.
胆固醇性肺炎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胆固醇性肺炎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经病理证实的胆固醇陛肺炎的胸部X线片及CT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胆固醇性肺炎X线片及CT均表现为肿块样病灶,其中2例伴有空洞和液平面,1例CT增强出现多环状强化。临床病程非常长,抗炎效果差;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大量富含胆固醇结晶的泡沫细胞。结论 胆固醇性肺炎是1种罕见的慢性特发性疾病,影像学表现对其诊断有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98.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滤过 (HDF)治疗高钠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16例高钠血症患者行HDF治疗 ,动态观察血清钠以调整置换液成分。结果  16例患者经 2~ 8h连续性静脉 -静脉血液滤过后血钠开始下降 ,6~ 2 8h可降至正常。结论 血液滤过透析治疗高钠血症效果确切 ,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9.
目的研究以碘油为主组合不同栓塞剂型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36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3组,采用与碘油不同栓塞剂组合,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UAE)治疗。Ⅰ组碘油 无水乙醇;Ⅱ组碘油 平阳霉素;Ⅲ组碘油 平阳霉素 无水乙醇 明胶海绵粒。术后随访观察月经恢复情况、瘤体大小、有无并发症发生等。结果Ⅰ、Ⅱ、Ⅲ3组UAE治疗后,子宫肌瘤缩小>50%分别为3、4、8例,Ⅰ、Ⅱ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Ⅰ、Ⅱ组与Ⅲ3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Ⅰ、Ⅱ、Ⅲ3组间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碘油与无水乙醇、平阳霉素、明胶海绵粒联合栓塞子宫肌瘤其疗效优于其它组合剂型。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改善微循环对周围神经嵌压性损害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和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分别检测坐骨神经嵌压后12、72h和7d背根神经节细胞VEGF水平与第4周神经干、神经节病理变化、脊髓病变神经元计数等,并运用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前列地尔组和丁咯地尔组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统计处理。结果:嵌压后72hVEGF水平达到高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余各组均显著增加(P<0.01,P<0.05);前列地尔组和丁咯地尔组较模型组为优(P<0.01,P<0.05);嵌压后4周前列地尔组和丁咯地尔组的神经干、神经节病理变化、脊髓病变神经元计数均优于模型组(P<0.05)。结论:对于周围神经嵌压性损害,改善微循环可增加VEGF的表达并减轻其病理损害,从而对周围神经嵌压性损害的修复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