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03篇
  免费   2700篇
  国内免费   1755篇
耳鼻咽喉   138篇
儿科学   374篇
妇产科学   94篇
基础医学   1424篇
口腔科学   428篇
临床医学   2781篇
内科学   2240篇
皮肤病学   211篇
神经病学   677篇
特种医学   987篇
外科学   2007篇
综合类   6771篇
现状与发展   3篇
预防医学   2877篇
眼科学   279篇
药学   2918篇
  33篇
中国医学   3165篇
肿瘤学   951篇
  2024年   103篇
  2023年   337篇
  2022年   867篇
  2021年   1081篇
  2020年   995篇
  2019年   471篇
  2018年   476篇
  2017年   690篇
  2016年   513篇
  2015年   937篇
  2014年   1198篇
  2013年   1619篇
  2012年   2380篇
  2011年   2571篇
  2010年   2251篇
  2009年   1860篇
  2008年   1861篇
  2007年   1782篇
  2006年   1543篇
  2005年   1305篇
  2004年   803篇
  2003年   721篇
  2002年   638篇
  2001年   596篇
  2000年   440篇
  1999年   147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肠黏膜屏障作为肠道内环境与外界接触的第一道防线,是肠道防御机制最重要的环节,能够维持机体内的稳定环境。肠黏膜屏障损伤,会使肠道通透性改变,导致细菌移位、内毒素入血,从而诱发一系列由炎症反应引起的相关组织损伤,加重原发疾病的发生。脾为后天之本,能维持人体的内外平衡,抵御外邪,其生理功能与肠黏膜屏障的功能具有相似之处。脾气亏虚,易导致肠黏膜屏障功能下降。因此益气健脾、恢复脾胃之气的防御和运化功能是防治肠黏膜屏障损伤的基础及关键所在。近年来研究表明,健脾类中药可通过促进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表达、调节肠道免疫功能、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和补充肠道营养等作用修复肠黏膜的损伤,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现结合国内外研究,阐述常见中医证型及脾虚时肠黏膜屏障的变化、健脾类中药对肠黏膜屏障损伤的修复作用机制,以期为健脾类中药治疗肠黏膜屏障功能紊乱相关疾病的研究提供一定线索。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上腹下丛毁损术改良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慢性盆腔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CT引导下经蛛网膜下腔及L5~S1椎间盘以无水酒精毁损上腹下丛。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天、1个月、3个月对患者行VAS、血浆β内啡肽变化的评价。结果:治疗后患者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β内啡肽较治疗前明显增高,且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上腹下丛毁损术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慢性盆腔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对比观察局灶性甲状腺炎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常规超声及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6例局灶性甲状腺炎及100例PTC患者[其中50例合并桥本甲状腺炎(HT)],对比其常规超声声像图表现及杨氏模量值。结果 136例甲状腺结节均为实性。局灶性甲状腺炎与PTC患者之间,结节位置、数量、直径、形态及内部钙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边界模糊、内部回声及纵横比>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局灶性甲状腺炎与PTC之间杨氏模量值最大值(Emax)、最小值(Emin)及平均值(Emea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TC患者中,合并HT者与无HT者之间SWE杨氏模量值Emax、Emin及Emea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局灶性甲状腺炎与PTC常规超声表现存在一定差异,有助于鉴别诊断;SWE对二者无明显鉴别诊断价值,是否合并HT不影响SWE诊断PTC。  相似文献   
994.
目的:分析携带乙肝病毒(HBV)的不育男性的精液质量,探讨HBV感染对男性精液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门诊初诊的782例不育男性,年龄25~35岁,根据HBV感染情况分为小三阳组(血清学检查乙肝表面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阳性,n=286)和大三阳组(血清学检查乙肝表面抗原、e抗原、核心抗体阳性,n=230),以未感染者作为对照组(n=266),对上述3组进行精液常规、精子顶体酶活性及精子染色质结构分析,比较3组结果是否有差异。结果:①小三阳组精子浓度[(71.49±60.03)×10^6/ml]、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30.70±14.79)%]、精子活率[(42.67±17.23)%]、精子存活率[(81.07±10.19)%]、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5.72±3.47)%]均低于大三阳组[(88.20±82.62)×10^6/ml、(34.88±15.60)%、(45.77±16.58)%、(82.55±7.55)%、(6.93±4.45)%]和对照组[(89.29±53.80)×10^6/ml、(37.82±13.63)%、(48.16±14.03)%、(85.26±6.39)%、(7.27±4.43)%],除精子存活率以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三阳组精子浓度、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精子活率、精子存活率、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均低于对照组,其中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精子存活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小三阳组的精子顶体酶活性[(57.07±26.38)μIU/10^6精子]显著低于大三阳组[(63.03±28.75)μIU/10^6精子,P<0.05]和对照组[(78.00±33.49)μIU/10^6精子,P<0.01];大三阳组的精子顶体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③小三阳组精子DNA碎片指数[DFI,(14.79±9.46)%]和高可染性[HDS,(9.62±6.20)%]均高于大三阳组[(12.95±7.29)%、(8.43±4.72)%]和对照组[(11.60±5.98)%、(8.41±4.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三阳组的DFI和HDS均高于对照组,仅DFI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V携带者的男性精液质量显著低于未感染者,HBV感染可能是引起男性生育力降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95.
探讨miR-186在乳腺癌中表达水平及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乳腺癌组织、正常乳腺组织、乳腺癌细胞和正常乳腺细胞中miR-186的表达水平;分析miR-186高表达组乳腺癌患者与miR-186低表达组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析miR-186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乳腺癌组织中miR-186的表达水平低于乳腺正常组织;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的组织中miR-186的表达水平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细胞系中miR-186的表达水平低于正常乳腺细胞;miR-186低表达的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低于miR-186高表达的乳腺癌患者;miR-186的表达水平与乳腺癌患者的雌激素受体、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结果表明,miR-186在乳腺癌患者中处于低表达水平,且与患者的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996.
目的观察补肾固本方对去卵巢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大鼠骨组织中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补肾固本方干预OP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C组)、模型组(M组)、补肾固本方组(B组)、补肾固本方+PI3k受体特异性阻断剂LY294002组(B+L组)、PI3k受体特异性阻断剂LY294002组(L组),除正常组外,其余4组建立去卵巢大鼠OP模型。药物连续干预12周后,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E2、BGP、ALP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各组股骨组织中LC3、Beclin1、caspase-9 mRNA的表达情况,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股骨组织中PI3K、AKT、mTOR蛋白的表达。结果补肾固本方可显著增高OP大鼠血清E2水平,降低BGP、ALP水平,显著上调LC3、Beclin1表达水平,降低caspase-9、PI3K、p-AKT、mTOR的表达;而上述变化能够被PI3k受体特异性阻断剂LY294002所阻断,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固本方减少去卵巢后大鼠OP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及其下游基因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97.
998.
肩袖修补术是肩袖撕裂常用的治疗方式,能有效缓解肩关节疼痛,改善肩关节的活动,但肩袖修补术后肩袖再撕裂的发生率依然很高,主要原因在于肩袖修补术后肩袖止点处腱—骨愈合差,不能恢复原有的组织学结构和生物力学性能。因此,如何有效提高肩袖止点处腱骨愈合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目前随着人们对于肩袖止点研究的不断深入,各类治疗方法在改善肩袖止点腱骨愈合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将从影响肩袖止点处腱骨愈合的因素、肩袖止点处腱骨界面的恢复以利于肩袖腱骨愈合以及组织工程学在腱骨愈合中的应用3个方面阐述近几年关于肩袖腱骨愈合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肩袖撕裂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999.
背景与目的:锥形滤器是近些年较为常用的可取出下腔静脉滤器,但其容易发生倾斜及回收钩嵌入或穿透下腔静脉壁,导致常规腔内介入方法无法取出,甚至发生严重并发症。因此,本研究探讨全腹腔镜辅助下回收钩穿透下腔静脉壁的锥形滤器取出的安全性与效果,为临床提供有效的处理策略与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19年11月收治15例下腔静脉锥形滤器植入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3例;平均年龄(47.7±13.3)岁。置入Celect滤器12例,Denali滤器2例,Option滤器1例。所有滤器经颈静脉介入无法取出,术前CT提示滤器回收钩穿透下腔静脉壁,所有患者在全麻下采用全腹腔镜辅助下滤器取出术。结果:手术方式为经腹腔途径9例(60.0%),经腹膜外途径6例(40.0%)。全腹腔镜辅助下滤器成功取出14例(93.3%),其中1例为Option滤器,2例为Denali滤器,11例为Celect滤器。1例(6.7%)Celect滤器腹腔镜手术未能分离回收钩,中转开腹手术成功取出。腹腔镜取出率为93.3%。患者滤器置入时间为(103.9±70.3)d,围手术期1例(6.7%)术中失血给予输血治疗,1例(6.7%)切口皮肤感染,术后平均住院(7.4±2.8)d。结论:全腹腔镜辅助下取出回收钩穿透下腔静脉壁的锥形滤器是安全有效的,能避免滤器长期植入导致的并发症,术前CT评估能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针对慢性症状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chronic symptomatic osteoporotic thoracolumbar fracture,CSOTF),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基于骨折影像学特点的分型体系,并对其可信度进行了检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368例具有完整影像资料的CSOFT患者,影像学检查包括腰椎正侧位及过屈过伸位X线片、CT和MRI。根据影像学上伤椎是否存在失稳、椎管是否合并狭窄和有无后凸畸形三个关键特征,将CSOTF分为I型(动态稳定型)、II型(动态不稳型)、III型(椎管狭窄型)、IV型(后凸畸形型),V型(混合型)。随机抽取40例患者,由10名医生按照上述分型体系对患者进行分型评估,并在初次评估1个月后再进行第二次评估,计算测量者间信度(interobserver reliability)与测量者内信度(intraobserver reliability)。[结果]在368例CSOTF患者中,I型最多,占55.71%;V型最少,占5.99%。对40例CSOTF患者的分型评估,测量者间可信度的总体κ值为0.834,表明CSOTF影像学分型一致性好;测量者内可信度的总体κ值为0.853,表明两轮评估的重复性好。[结论]本研究表明CSOFT影像学分型,分类简单,一致性与重复性好,有利于临床评估与信息沟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