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130篇
  免费   16690篇
  国内免费   9458篇
耳鼻咽喉   1949篇
儿科学   3084篇
妇产科学   1178篇
基础医学   11954篇
口腔科学   2951篇
临床医学   21234篇
内科学   16647篇
皮肤病学   1766篇
神经病学   4707篇
特种医学   627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3篇
外科学   16670篇
综合类   45722篇
现状与发展   43篇
一般理论   4篇
预防医学   19348篇
眼科学   2043篇
药学   21155篇
  213篇
中国医学   15475篇
肿瘤学   7852篇
  2024年   485篇
  2023年   1958篇
  2022年   4878篇
  2021年   6871篇
  2020年   5942篇
  2019年   3519篇
  2018年   3801篇
  2017年   4964篇
  2016年   3771篇
  2015年   7030篇
  2014年   9152篇
  2013年   11302篇
  2012年   16008篇
  2011年   16638篇
  2010年   14731篇
  2009年   12950篇
  2008年   13438篇
  2007年   12922篇
  2006年   11745篇
  2005年   9321篇
  2004年   6885篇
  2003年   5870篇
  2002年   4594篇
  2001年   3703篇
  2000年   2687篇
  1999年   1170篇
  1998年   408篇
  1997年   362篇
  1996年   330篇
  1995年   308篇
  1994年   272篇
  1993年   198篇
  1992年   175篇
  1991年   179篇
  1990年   140篇
  1989年   132篇
  1988年   104篇
  1987年   114篇
  1986年   98篇
  1985年   89篇
  1984年   97篇
  1983年   69篇
  1982年   66篇
  1981年   58篇
  1980年   51篇
  1979年   51篇
  1978年   48篇
  1975年   44篇
  1974年   39篇
  1973年   3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12.
目的:探讨环状RNA hsa_circ_0006867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全转录组测序筛选结直肠癌中特异circRNAs表达谱,挑选出差异表达显著的hsa_circ_0006867,qRT-PCR检测54例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hsa_circ_0006867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hsa_circ_0006867在结直肠癌中的诊断价值。结果:测序获得circRNAs在结直肠癌中的差异表达谱,qRT-PCR验证hsa_circ_0006867在结直肠癌中表达下调(P<0.05)。其表达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和远处转移有关(P<0.05)。ROC曲线显示hsa_circ_0006867诊断结直肠癌AUC为0.851(95%CI:0.775~0.927),当截断值为0.0146时,敏感度为88.46%(95%CI:0.770~0.946),特异度为73.08%(95%CI:0.598~0.8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hsa_circ_0006867在结直肠癌中表达下调,与相关临床病理特征密切联系,可作为潜在结直肠癌临床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3.
本草学是东方医药学的重要标志。在生境中辨识药用植物是本草学的重点,本草著作在对药用植物进行描述的同时,基于知识传授的实际需要,会配以药图帮助学者掌握该药材的特点以方便识别。药图在发展过程中逐渐从本草著作的附属成为独立的册页,其科学和艺术价值也日益凸显,然而其重要性并没有被太多研究者重视,尤其将药图研究的视野从传统医药扩展至文化史、艺术史、美学和文化资源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更是鲜有。本文从本草学和本草图谱的演变发展历史为线索,以云南地域本草的杠鼎之作《滇南本草》各时期版本中代表性药图作为研究对象,对比《本草纲目》等几种代表性本草著作中的药图,结合文化和艺术史相关知识,初步梳理《滇南本草》各历史时期药图的特点,分析其演变原因和具体社会条件,尝试从历史角度理解和归纳这些不同时期和版本药图的发展变化呈现的特点并揭示我们今天研究和利用中国传统药图这一重要文化资源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通过调研江苏省公立医院编内及非在编人员参加养老保险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困境,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方法:对江苏省内公立医院发放调研问卷,收集数据整理后运用统计分析和比较分析法描述其运营概况、编内及非在编人员参加养老保险的情况,运用公平理论分析公立医院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结果:江苏省公立医院编内人员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非在编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省属公立医院非在编人员占比最高;编内人员缴费基数及养老待遇均显著高于非在编人员;编内人员参加职业年金,非在编人员尚未建立年金计划。结论:树立底线公平理念,完善养老保险制度体系;改革完善非在编人员年金计划政策;建立健全参保成本财政分担机制。  相似文献   
16.
对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研究方案注册情况进行分析,为提高相关研究设计质量提供参考和建议。检索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网站(www.chictr.org.cn)以及美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网站(clinicaltrials.gov),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019-nCoV等为检索词,检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相关临床研究方案。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研究注册时间、研究目的、研究类型、申办单位、研究对象、样本量、干预措施、评价指标等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共纳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相关研究方案49个,研究负责单位以湖北、北京、浙江等地医院或高等院校为主。研究具体实施单位属地集中在湖北、广东、浙江、河南等地医院。研究设计以干预性试验研究为主(共40个),其中随机平行对照研究30个,非随机对照试验7个,单臂研究2个,连续入组1个;观察性研究6个;卫生服务研究2个;预防性研究1个。总样本量30562例,单个研究样本量最大20000例,最小30例。49个方案的研究对象包括健康人群(3个)、隔离观察人群(1个)、疑似病例(10个)、确诊病例(31个)、康复期病例(4个)。31个拟纳入确诊病例的研究方案中,有16个研究未明确病情分级,3个研究明确排除危重症,4个研究纳入普通型,2个研究纳入轻型、普通型或重型,1个研究纳入轻型和普通型,1个研究纳入普通型或重型,3个研究纳入重型,1个研究纳入重症或危重症。评价的干预措施包括中成药(连花清瘟胶囊/颗粒、藿香正气滴丸/口服液、八宝丹、固表解毒灵、金蒿解热颗粒、复方鱼腥草合剂、金叶败毒颗粒、疏风解毒胶囊、双黄连口服液、痰热清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汤药、太极拳疗法。主要疗效指标以退热时间、临床症状缓解、新型冠状病毒核酸转阴、重症转化率、胸部CT影像为主。结果表明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的临床研究响应快速,当前注册方案涵盖了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全过程。但存在人群定义不清,研究目标不明确,干预方案需要细化,疗效评价指标需要优化等问题;另外,需要考虑疫情救治的实际困难和工作负担,在符合医学伦理条件下,优化流程,提高研究方案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7.
18.
以江苏省人民医院为例,介绍医院门诊分诊叫号系统设计。从软硬件实现两方面阐述系统整体架构、具体功能和应用实践,指出该系统有助于改善门诊就医环境、减轻医护人员工作压力、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对当前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机构面临的体系不健全、政府投入不充分、事业发展不平衡、人才缺失和能力不足、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体系的碎片化严重、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衔接不力、机构内部内生动力和活力不足以及体系治理能力不足等问题做了讨论分析,以期进一步分析在健康中国战略和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等宏观环境变化所带来的机遇以及疾控体系的发展策略和具体措施,促进疾病预防控制事业在改革中谋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UPLC-MS/MS分析方法同时测定玳玳果黄酮降脂提取物效应组分新橙皮苷和柚皮苷在大鼠10种脏器组织中含量,分布规律及特征。方法:采用UPLC-MS/MS技术建立提取物效应组分新橙皮苷及柚皮苷在大鼠心、肝、脾、肺、肾、脑、胃、小肠、脂质、肌肉组织中的定量分析方法;大鼠给药后分别于0.33,0.67,1,4,8 h的5个时间点,分别摘取以上10种脏器组织,测定脏器组织及血液中效应组分的质量浓度,采用DAS(V 2.0)药动学软件对各样本的药物浓度-时间数据进行房室拟合,并计算不同组织效应组分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及平均滞留时间(MRT)。结果:所建立的UPLC-MS/MS定量分析方法具备良好的专属性、标准曲线及线性范围良好、方法准确度与精密度、定量下限均符合有关规定;玳玳果黄酮降脂提取物效应组分在血液中的分布符合一室模型,除肾脏及脑组织外,其余脏器中提取物效应组分的房室特征多为静脉注射的二室模型,柚皮苷在肾脏中的拟合结果为非静脉注射的二室模型,新橙皮苷在脑组织拟合结果为静脉注射的三室模型,给药后8 h各组织中效应组分新橙皮苷及柚皮苷AUC值大小顺序均为小肠 > 胃 > 肾 > 脂质 ≈ 脾脏 > 肺 > 肌肉 > 肝 > 心 > 脑,效应组分在各脏器中均无明显蓄积;效应组分在血液、肾脏、肝脏中的滞留时间较长,MRT均大于2 h,脂质最短,MRT不足1 h;各脏器中新橙皮苷的药-时曲线下面积约是柚皮苷的3倍,而心、肝、肾中则是3.5,2.1和3.4倍。结论:玳玳果黄酮降脂提取物效应组分在大鼠组织中分布迅速,达峰时间早于血液;效应组分在肠道内消除缓慢,给药8 h后在各脏器中的含量均显著下降且无特异的蓄积部位。研究结果揭示玳玳果黄酮降脂提取物效应组分在大鼠体内的分布特征及规律,为进一步理解玳玳果黄酮降脂提取物在体内的作用靶点及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