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75篇
  免费   2433篇
  国内免费   1597篇
耳鼻咽喉   301篇
儿科学   375篇
妇产科学   112篇
基础医学   1594篇
口腔科学   577篇
临床医学   3211篇
内科学   2566篇
皮肤病学   213篇
神经病学   501篇
特种医学   1161篇
外科学   2497篇
综合类   7182篇
现状与发展   11篇
预防医学   2980篇
眼科学   237篇
药学   2957篇
  17篇
中国医学   2533篇
肿瘤学   1080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265篇
  2022年   666篇
  2021年   819篇
  2020年   777篇
  2019年   459篇
  2018年   488篇
  2017年   735篇
  2016年   523篇
  2015年   992篇
  2014年   1232篇
  2013年   1632篇
  2012年   2646篇
  2011年   2931篇
  2010年   2533篇
  2009年   2189篇
  2008年   2239篇
  2007年   2048篇
  2006年   1909篇
  2005年   1496篇
  2004年   1030篇
  2003年   781篇
  2002年   530篇
  2001年   477篇
  2000年   380篇
  1999年   121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1.
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VEGF和PCNA表达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同一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BTCC临床、病理的关系,探讨二者与肿瘤血管形成和肿瘤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LDP法对77例BTCC组织中VEGF和PCNA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BTCC组织中VEGF与PC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23%和51.94%,VEGF表达和PCNA表达均与BTCC的组织学分级显著相关(P<0.05);浸润性肿瘤明显高于表浅性肿瘤(P<0.05);术后复发组明显高于未复发组(P<0.01);在VEGF阳性表达的病例中,PCNA表达随VEGF表达强度的升高而升高(P<0.05),且肿瘤复发率也升高,二者呈明显正相关性(P<0.05)。VEGF和PCNA阳性或同时表达阳性的患者复发迅速,PCNA阴性而VEGF阳性表达者较阴性表达者预后差。结论:VEGF和PCNA与BTCC组织学分级、恶性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BTCC是典型的血管依赖性和增殖性肿瘤。VEGF和PCNA均可能通过不同的途径参与了肿瘤血管形成和肿瘤细胞增殖的调控。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服用醋酸精氨酸对创烧伤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将96例创烧伤患者(实际完成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1例,服用醋酸精氨酸0.4 g·kg-1·d-1;对照组45例,服用安慰剂酪氨酸,剂量同前,均连用7 d。两组患者采用等氮、等热量的营养支持疗法。比较患者创面(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创伤患者治疗组(29例)创面(切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1.1±2.8)、(19±6)d,明显短于对照组(13.2±5.5)、(22±6)d(33例,P< 0.05);烧伤患者治疗组(12例)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各为(20±5)、(28±6)d,与对照组(22±8)、(29±8)d(12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为恶心、腹泻,其中治疗组1例占2.44%,对照组1例占2.2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1.000)。以上不良反应停药后消失。结论服用醋酸精氨酸能显著促进创伤患者创面(切口)愈合,缩短住院时间,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但对烧伤患者的预后无明显改善,这可能与病例数较少有关,其确切疗效有待于通过大样本的临床试验予以确定。  相似文献   
23.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mmediate conservative breast surgical reconstruction by trans-ferring the same lateral latissimus dorsal myocutaneous flap (LDM) for the treatment of stage Ⅱ and stage Ⅲ breast cancer, combined with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Methods Breast cancer patients in stage Ⅱ and Ⅲ with pathological diagnosis by core needle biopsy, had undergone immediate conservative breast reconstruction surgery with transferring the latissimus dorsal myocutaneous (LDM). We scored the reconstructed breast twice at one month after operation and completion of radiation. The final score was decided using the mean value of the twice evaluating score. Kaplan-Meier survival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survival of 18 cases with traditional mastectomy. Results The tumor size ranged from 30 mm to 55 mm before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and ranged from 25mm to 45 mm after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The median weight of the tumor specimens in breast conservative operation was 140 g (90 g to 220 g). A-mong the 18 patients, 16 cases had more than 3 scores with satisfied cosmetics (93.33 % ). Dorsal subcu-taneous seroma in donation area was observed in 5 of 18 patients (27.78 %) and dorsal incision dehiscence was observed in 2 of 18 patients (11.11%). None of the patients developed recurrence except that 1 pa-tient (5.55 %) had distance metastasis (bone metastasis} in a mean 22-months follow-up. The Kaplan-Meier survival curve in breast conservation reconstruction patients had no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raditional mastectomy patients at the same time. Conclusions Immediate conservative breast surgical reconstruction by using the same lateral latissimus dorsal myocutaneous flap i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stage Ⅱ and stage Ⅲ breast cancer patients combined with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which can increase satisfactory breast so that cosmetic outcome can be reached.  相似文献   
24.
.学者论坛·在动物实验中解决临床难题···························,·······································································……顾玉东(3)基因〕:程  相似文献   
25.
社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秀宁  宫丽娅 《职业与健康》2006,22(22):2029-2030
目的 评价社区健康教育在糖尿病(DM)防治中的作用.方法 对已经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健康档案的85例DM患者进行DM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通过患者不良生活方式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改变及监测血糖、血脂等指标的变化情况,观察健康教育结果.结果 实施健康教育后,患者不良生活方式明显得到改变,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显著提高,血糖、血脂控制理想.结论 对DM患者实施社区健康教育,有利于控制血糖、血脂,延缓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6.
27.
圆盖阴石蕨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圆盖阴石蕨的化学成分。方法:用甲醇提取,硅胶注色谱分离,IR、MS、^1H-NMR、^13C-NMR等方法确定圆盖阴石蕨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4-甲酰基羽扇豆酮、本栓酮、3,15-木栓二醇、十八碳酸、三油酸甘油酯和豆甾醇。结论: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获得。  相似文献   
28.
牛磺酸对大鼠缺血心肌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大鼠心肌缺血损伤与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表达的关系及牛磺酸的影响。方法: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心肌缺血模型。检测心肌线粒体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Ca^2 -ATPase活性及MDA(丙二醛)含量,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和Bax蛋白在心肌中的表达量。结果:结扎冠脉左前降支可致心肌线粒体MDA含量升高,SOD和Ca^2 -ATPase活性下降;缺血心肌Bax蛋白表达呈显著升高;牛磺酸能明显减少缺血心肌线粒体MDA的生成,降低心肌Bax蛋白的表达,增加Bcl-2蛋白的表达。结论: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导致的心肌缺血损伤与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9.
消化道狭窄应用内支架治疗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分析消化道支架的种类、特征和内支架在消化道狭窄治疗中的应用现状,探讨支架材料应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0.
艾灸联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0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艾灸联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0例按1∶1比例等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两组基于等同的基础治疗之上,联合组用艾灸联合弥可保治疗,对照组单纯用弥可保治疗,疗程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的神经传导速度变化和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联合组和对照组神经传导速度均改善,以联合组改善更明显;联合组和对照组显效、有效、无效分别是52.5%、32.5%、15.0%和35.0%、27.5%、37.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建立于基础治疗之上的艾灸联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优于单纯弥可保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