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912篇
  免费   7030篇
  国内免费   4168篇
耳鼻咽喉   682篇
儿科学   972篇
妇产科学   414篇
基础医学   3891篇
口腔科学   1308篇
临床医学   7962篇
内科学   6067篇
皮肤病学   773篇
神经病学   1479篇
特种医学   3024篇
外科学   5624篇
综合类   19697篇
现状与发展   14篇
预防医学   7448篇
眼科学   814篇
药学   8121篇
  99篇
中国医学   7656篇
肿瘤学   3065篇
  2024年   249篇
  2023年   872篇
  2022年   2332篇
  2021年   2721篇
  2020年   2449篇
  2019年   1243篇
  2018年   1400篇
  2017年   2000篇
  2016年   1440篇
  2015年   2625篇
  2014年   3350篇
  2013年   4201篇
  2012年   6399篇
  2011年   6666篇
  2010年   6284篇
  2009年   5469篇
  2008年   5505篇
  2007年   5345篇
  2006年   4815篇
  2005年   3792篇
  2004年   2545篇
  2003年   2187篇
  2002年   1624篇
  2001年   1567篇
  2000年   1208篇
  1999年   389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2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
目的分析成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接受强烈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性肠炎(NE)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预后情况。方法收集2004至2013年接受化疗的1804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记录患者血常规、凝血检测和血液生化检测结果,并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原发病、既往化疗次数、既往化疗方案中是否使用阿糖胞苷、临床症状、肠壁厚度、中性粒细胞最低计数、中性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NE的治疗方法和预后等,探讨NE起病诱因、临床特征、腹部B超特点、症状的预后意义及化疗药物对发病的影响等。结果1804例患者中226例(12.5%)化疗后合并NE,化疗后10~19d起病,中位起病时间为化疗后第14天。发生NE后26例患者死亡,病死率11.5%。化疗药物包括阿糖胞苷、临床症状≥4项、中性粒细胞缺乏持续超过7d以及B超下肠壁厚度≥10mm的患者病死率相对较高。结论NE是接受强烈化疗的血液系统肿瘤患者的严重的并发症,发生NE后患者病死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降低心率可能成为心血管疾病治疗的新靶标,伊伐布雷定可通过特异性地抑制If起搏电流通过降低窦房结节律而减慢心率,目前在心血管疾病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对其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高中设 《医学综述》2015,(2):338-339
目的探讨氧合指数与急性呼吸衰竭行有创通气治疗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10月山东省即墨市人民医院行有创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患者75例,其中死亡28例,设为死亡组,存活47例,设为存活组;比较两组患者行有创通气治疗前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Ⅲ评分、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评分,治疗1、3、7 d后氧合指数(Pa O2/Fi 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及p H值等血气分析指标水平。结果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行有创通气治疗前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Ⅲ(APACHEⅢ)评分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治疗1 d后Pa O2/Fi O2、Pa CO2及p H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3、7 d后Pa CO2和p H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死亡组患者治疗3、7 d后Pa O2/Fi O2水平明显低于存活组(P<0.05);存活组和死亡组在治疗后不同时间(1、3、7 d)的Pa O2/Fi O2和Pa C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合指数与急性呼吸衰竭行有创通气治疗患者预后关系密切,可作为临床评价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优化早期干预方案,预防社区生活受限,制定相应社区康复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20年3—4月在武汉华润武钢总医院治愈出院的COVID-19患者57例,于2020年4—5月通过"问卷星"平台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12V2)调查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调查患者的焦虑状态;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患者的抑郁状态;采用呼吸困难指数量表(mMRC)调查患者的呼吸困难程度。比较不同特征COVID-19患者生活质量的差异;分析患者生活质量与焦虑、抑郁和呼吸困难程度的相关性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发放57份调查问卷,剔除重复及无效问卷3份,获得有效问卷54份,问卷有效率达94.74%。(1)COVID-19出院后患者生活质量情况:生理总评分和心理总评分分别为(37.02±12.32)分、(38.46±14.42)分;呼吸困难等级0~3级的分别为3例(5.56%)、45例(83.33%)、5例(9.26%)、1例(1.85%);有19例(35.19%)存在焦虑情绪(SAS≥50分)和抑郁情绪(SDS≥53分)。(2)不同特征COVID-19患者生活质量比较:不同疾病分型的患者在生理总评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生活质量与焦虑、抑郁和呼吸困难程度的相关性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F-12V2生理总评分与焦虑程度(r=-0.34,P=0.011)和呼吸困难程度(r=-0.39,P=0.003)之间存在负相关性,SF-12V2心理总评分与焦虑程度(r=-0.46,P=0.001)和抑郁程度(r=-0.40,P=0.002)之间存在负相关性。(4)COVID-19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β=8.27)、抑郁程度(β=-0.34)和疾病分型(β=-11.68)是患者SF-12V2生理总评分的重要决定因素(P<0.05);焦虑程度(β=-0.62)是患者SF-12V2心理总评分的重要决定因素(P<0.05)。结论:COVID-19出院患者存在呼吸困难、焦虑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下降的问题;性别、疾病分型、抑郁程度和焦虑程度是COVID-19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的重要因素。COVID-19患者(特别是女性患者和重型患者)出院后要尽早进行抑郁症和焦虑症的筛查和干预,减少患者负性情绪,鼓励患者适当参与康复训练,提高呼吸功能,从而促进生活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建立一种放射治疗全身器官剂量数据库平台的可行性。方法:使用基于深度学习的自动勾画软件DeepViewer?1例食管癌患者的全身CT上勾画全身器官,然后利用基于GPU加速的蒙特卡罗软件ARCHER计算相应的器官剂量分布,最后利用Lyman-Kutcher-Burman(LKB)模型评估放疗患者正常组织并发症概率(NTCP)。结果:针对该病例,成功建立基于DeepViewer?ARCHER和LKB模型的全身器官剂量数据库,发现距离靶区越近的器官剂量越大,其中心脏与靶区间距离最小,剂量为14.11 Gy,但因其模型参数特殊,通过LKB模型计算的NTCP为0.00%;左、右肺的剂量分别为3.19和1.16 Gy,但是NTCP值却很大,分别为2.13%和1.60%。对于距离靶区较远的头颈部器官(视交叉、视神经和眼)和腹部器官(直肠、膀胱和股骨头)剂量分别约为9和2 mGy,并且NTCP均近似为0.00%。结论:研究结果证明通过自动勾画软件DeepViewer?蒙特卡罗软件ARCHER和LKB模型建立全身器官剂量数据库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新生儿肺部超声在早产儿肺部感染评价中的价值。 方法 选取肺部感染早产儿80例为观察组,无肺部感染的早产儿80例为对照组,均给予新生儿肺部超声检查,比较2组肺部超声评分、氧合指数、呼吸指数,比较观察组不同病情、预后患儿肺部超声评分、氧合指数、呼吸指数,分析肺部超声评分和氧合指数、呼吸指数的相关性。 结果 观察组肺部超声评分、氧合指数低于对照组,呼吸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极危重患儿肺部超声评分、氧合指数低于危重和非危重患儿,呼吸指数高于危重和非危重患儿,危重患儿肺部超声评分、氧合指数低于非危重患儿,呼吸指数高于非危重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超声评分与呼吸指数呈负相关(r=-0.455,P<0.05),与氧合指数呈正相关(r=0.470,P<0.05)。观察组死亡患儿肺部超声评分、氧合指数低于存活患儿,呼吸指数高于存活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超声评分预测患儿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4,高于呼吸指数和氧合指数(P<0.05),其截断值为20分时,敏感度和特异度为88.50%和75.00%。 结论 新生儿肺部超声在早产儿肺部感染评价中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重庆市肺癌发病死亡和疾病负担归因于被动吸烟的情况,为开展肺癌防治提供建议。 方法 肺癌死亡个案数据来源于2019年重庆市肿瘤登记报告系统,被动吸烟率来自2013年重庆市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计算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opulation attributable risk percent, PAR%)、被动吸烟导致的肺癌发病、死亡和疾病负担。采用Excel 2010与SPSS 25.0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 2013年30岁及以上成年人被动吸烟率为52.37%。2019年重庆市30岁及以上人群肺癌发病率与标化发病率分别为118.44/10万与80.83/10万,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分别为96.51/10万、63.58/10万。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归因于被动吸烟的PAR%分别为19.76和19.04,归因发病率与归因标化发病率分别为23.41/10万和16.34/10万,归因死亡率与归因标化死亡率分别为18.38/10万和12.40/10万。2019年重庆市30岁及以上肺癌早死所致寿命损失年率(years of life lost,YLL)、残疾所致寿命损失年率(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YLD)、调整伤残寿命损失年率(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DALY)分别为21.16‰、0.31‰、21.47‰,YLL率、YLD率、DALY率归因于被动吸烟的PAR%分别为21.16、19.76和20.49,归因YLL率为4.34‰,归因YLD率为0.06‰,归因DALY率为4.40‰。 结论 2019年重庆市30岁及以上人群肺癌发病率、死亡率、YLL率、DALY率高,被动吸烟率高,肺癌归因于被动吸烟的疾病负担重,应加强落实控烟工作。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回顾性分析芪地固肾方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科门诊及住院IMN患者141例,根据用药方案分为西药组(西药标准疗法)、中西药结合组(芪地固肾方+西药标准疗法)和中药组(芪地固肾方)3组各47例,观察3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6个月后,中西药结合组和西药组总有效率72.34%、68.09%高于中药组,治疗12个月时3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8个月后中药组和中西药结合组总有效率75.76%、78.72%高于西药组。中药组和中西药结合组在治疗12个月和18个月后较西药组在提高中医证候疗效、减少中医证候积分上更具优势。中药组和中西药结合组复发率更低,3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芪地固肾方能提高IMN缓解率,在提高中医证候疗效、降低复发率上更具优势,远期疗效可观,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肿瘤的转移前微环境(pre-metastatic niche,PMN)特指原发肿瘤灶为肿瘤细胞远处播散和定植准备的微环境,此微环境的六个特征包括炎症、免疫抑制、血管生成/血管通透性、亲器官性、重编程和淋巴管生成。PMN形成的关键成分包括肿瘤源性分泌因子、细胞外囊泡(含外泌体)、骨髓源性细胞、免疫抑制细胞和宿主基质细胞等,其中,外泌体作为细胞间重要的信使,在肿瘤PMN的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综述就外泌体在肿瘤PMN形成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