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577篇
  免费   8433篇
  国内免费   5561篇
耳鼻咽喉   651篇
儿科学   1162篇
妇产科学   704篇
基础医学   7024篇
口腔科学   1472篇
临床医学   9904篇
内科学   9448篇
皮肤病学   819篇
神经病学   3001篇
特种医学   2728篇
外国民族医学   33篇
外科学   7257篇
综合类   18134篇
现状与发展   22篇
一般理论   2篇
预防医学   7121篇
眼科学   1554篇
药学   9520篇
  94篇
中国医学   6600篇
肿瘤学   5321篇
  2024年   254篇
  2023年   1237篇
  2022年   2426篇
  2021年   3929篇
  2020年   3172篇
  2019年   2387篇
  2018年   2443篇
  2017年   2648篇
  2016年   2276篇
  2015年   3710篇
  2014年   4476篇
  2013年   4698篇
  2012年   6687篇
  2011年   7175篇
  2010年   5753篇
  2009年   4977篇
  2008年   5347篇
  2007年   4925篇
  2006年   4590篇
  2005年   3841篇
  2004年   2724篇
  2003年   2417篇
  2002年   1945篇
  2001年   1739篇
  2000年   1453篇
  1999年   1124篇
  1998年   613篇
  1997年   565篇
  1996年   474篇
  1995年   463篇
  1994年   368篇
  1993年   220篇
  1992年   258篇
  1991年   233篇
  1990年   179篇
  1989年   145篇
  1988年   161篇
  1987年   128篇
  1986年   96篇
  1985年   78篇
  1984年   37篇
  1983年   43篇
  1982年   26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16篇
  1978年   9篇
  1964年   11篇
  1957年   9篇
  195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 毫秒
71.
Identification of deleterious variants in hereditary breast and ovarian cancer (HBOC) susceptibility genes allows for increased clinical surveillance and early detection, and could predict the response to 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 (PARP) inhibitor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ovarian carcinomas. To determine the prevalence and clinical prediction factors for HBOC syndrome, 882 selected individuals underwent multigene panel testing for HBOC risk assessment during the period from January 2015 to March 2018. Overall, 176 deleterious mutations were observed in 19.50% (n = 172) of individuals. Twenty‐six of 176 mutations could not be retrieved in related public databases and were considered to be novel. Among patients with ovarian cancer, 115 deleterious mutations were identified in 429 patients (48.6%) with significant enrichment for a family history of breast or ovarian cancer syndrome (P < .05). In the breast cancer subgroup, 31 deleterious mutations were identified in 261 patients. Besides BRCA1 (8; 25.8%) and BRCA2 (11; 35.5%), the most frequently occurring genes, an additional 12 deleterious mutations (38.7%) were found in seven other susceptibility genes. Higher mutation incidence (57.9%) was observed in subjects with histories of breast and ovarian cancer. Our results highlighted the genetic heterogeneity of HBOC and the efficiency of a multigene panel in carrying out risk assessment.  相似文献   
72.
73.
咳嗽虽为临床常见的症状,但对咳嗽患者迅速作出诊断和合理治疗却并非易事。因为引起咳嗽的病因繁多,涉及面广,既有咳嗽系统疾病所致,又有全身性疾病在肺部表现所为。因此对咳嗽患者在询问病史和症状,作出详细体检之后进行适当的辅助检查(简称辅检)也并非可以一蹴而就的,而需要深思熟虑,以正确有序的临床思维作导向,才能得心应手,合理有效。本文按辅检的目的、辅检项目的选择、辅检的准备、辅检结果的评析和辅检结果与临床不符的原因分析等几方面来阐述对咳嗽患者进行辅检的临床思维。  相似文献   
74.
乳腺癌X线表现分析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目的分析乳腺癌典型及不典型X线征象,提高对乳腺癌不典型X线表现的认识。方法对6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1例乳腺癌主要X线征象:肿块39例;微小钙化30例;不伴肿块及微小钙化的乳腺局部结构紊乱4例、星芒征3例、非对称性密度增高3例。结论肿块及微小钙化是乳腺癌最主要、最直接的X线征象,但部分乳腺癌X线上缺乏上述2种表现,单纯以结构紊乱、非对称性密度增高或星芒征为主要表现。提高对此类乳腺癌不典型X线表现的认识,有利于防止误、漏诊。  相似文献   
75.
目的:研究体外缺氧对乳腺癌细胞系MCF7浸润能力及其细胞表面黏附分子E-cadherin和细胞骨架蛋白犤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波形蛋白(vimentin)犦表达的影响。方法:模拟体外缺氧环境,观察缺氧对乳腺癌细胞MCF7浸润穿透Matrigel的能力;以及采用半定量RT-PCR检测细胞表面黏附分子E-cadherin和cytokeratin、vimentin表达情况。结果:缺氧状态下MCF7细胞的浸润能力明显增强;且在缺氧条件下E-cadherin基因表达下降、cytokeratin、vimentin基因表达升高。结论:缺氧状态下MCF7细胞转移能力和其表面的E-cadherin基因、cytokeratin、vimentin基因表达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76.
目的了解广东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并提出相应建议。方法用康奈尔医学指数(CMI)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广东省5所高校5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采用SPSS11.0进行相关统计和分析。结果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在性别、地域来源等有差异。结论高校应重视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加强情感引导,尤其不能忽视对女贫困大学生的关注和帮助。  相似文献   
77.
目的:通过逆行神经追踪法研究大鼠骶髂关节的传入神经通路。方法:3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成非交感神经切除组(A组)和交感神经切除组(B组),每组15只,交感神经切除组切除左侧L1以下椎旁交感干。两组左侧骶髂关节注入30%的辣根过氧化物酶(HRP)20μl,72h后取出双侧的L1-S1背根神经节(DRG),TMB法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HRP阳性神经元细胞并计数。结果:两组左侧L1、L2背根神经节内HRP阳性神经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组HRP阳性神经元明显减少;左侧L3-S1背根神经节内HRP阳性神经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L1-S1神经节含有支配同侧骶髂关节的传入神经元,同侧椎旁交感干可能是骶髂关节到L1-L2神经节重要的传入神经旁路,而不是到L3-L5神经节的传入旁路或重要的传入旁路。  相似文献   
78.
原发性肾上腺皮质腺癌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分析原发性肾上腺皮质腺癌(ACC)的CT表现及其动态增强特征,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ACC11例,术前均经CT平扫、动脉期(30S)和门静脉期(70—80S)扫描,复习CT扫描表现并和手术病理作对照。结果11例ACC中,右侧5例,左侧6例。直径4.1—16.0cm,其中,〈5.0cm者2例,5.0—10.0cm者4例,〉10.0cm5例;肿瘤境界清楚3例,邻近脂肪间隙见条索状异常密度影3例,邻近实质脏器受侵犯5例。肿瘤实质成分平扫、动脉期和门静脉期CT值分别为21.9~46.7HU(平均35.3HU)、30.5~65.8HU(平均47.1HU)和52.6~97.0HU(平均74.2HU)。肿瘤中央坏死形成假囊肿4例,网络状改变6例,实质为主伴小囊变1例;6例网络状改变者动脉期可见显著强化的不规则肿瘤血管:结论ACC具有较明显的形态学和血液动力学特征,动态增强扫描尤其是动脉期扫描有明显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9.
胆囊结石伴胆囊癌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胆囊癌与胆囊结石的关系及胆囊结石伴胆囊癌的诊断和治疗特点。方法对1993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收治的27例胆囊癌合并胆囊结石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27例胆囊癌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男10例,女17例,男女之比为1:1.7。平均年龄68.5岁,其中60岁以上22例。临床症状最常见为腹痛(85.2%)。既往有明确胆结石病史患者15例,入院后发现胆结石的有12例。行B超检查的23例,诊断胆囊癌的有12例(52.2%)。CT结合增强扫描检查12例,诊断胆囊癌的有8例(66.7%)。行肿瘤根治切除者8例,根治率29.6%。随访13例,随访期为3个月~7年,获随访者的平均存活时间为12个月。结论胆囊结石是胆囊癌的发病因素之一,胆囊癌早期诊断困难,晚期治疗效果差,伴胆囊结石的胆囊癌关键是要引起重视,不能满足胆囊结石的诊断而遗漏胆囊癌。对胆囊结石患者要密切随访,高危患者要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80.
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在胸、腰椎结核外科治疗中,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对清除结核病灶,对脊髓神经的减压及重建脊柱稳定性的重要性。方法对2000年10月~2004年6月共收治的胸、腰椎结核患者46例,采用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38例,异体深冻骨植骨并胸、腰椎前路钛钢板内固定8例。结果经过平均18个月的随访,长达1~1.5年的抗结核治疗,44例患者结核治愈,植骨融合时间平均为5.2个月。术前截瘫、不全瘫或伴有神经症状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1例内固定松动、异体深冻骨植骨未融合;1例复发,但其异体深冻骨植骨块及内固定位置良好,经继续抗结核治疗6个月后结核治愈。结论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钛钢板内固定对胸、腰椎结核疗效肯定,异体深冻骨植骨存在融合慢或不融合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