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76篇
  免费   2729篇
  国内免费   1593篇
耳鼻咽喉   210篇
儿科学   426篇
妇产科学   113篇
基础医学   1627篇
口腔科学   528篇
临床医学   3270篇
内科学   2627篇
皮肤病学   474篇
神经病学   577篇
特种医学   940篇
外科学   2561篇
综合类   7962篇
现状与发展   4篇
预防医学   3232篇
眼科学   272篇
药学   3675篇
  29篇
中国医学   2791篇
肿瘤学   980篇
  2024年   91篇
  2023年   334篇
  2022年   792篇
  2021年   930篇
  2020年   886篇
  2019年   459篇
  2018年   525篇
  2017年   746篇
  2016年   536篇
  2015年   1017篇
  2014年   1405篇
  2013年   1822篇
  2012年   2507篇
  2011年   2790篇
  2010年   2722篇
  2009年   2362篇
  2008年   2427篇
  2007年   2274篇
  2006年   2038篇
  2005年   1554篇
  2004年   1081篇
  2003年   843篇
  2002年   620篇
  2001年   634篇
  2000年   437篇
  1999年   150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6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10篇
  1963年   4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9篇
  195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软件系统探讨国医大师治疗心悸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国医大师验案良方·心脑卷》中治疗心悸的病案并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采用规则分析、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统计分析其中的用药规律。结果:分析纳入的83个病案得出149味中药,所用中药性味多为甘温,主要归心、肺、脾三经,包括丹参、黄芪、炙甘草、麦冬等高频次中药。提取置信度为1的丹参,五味子→麦冬组合,可窥见生脉饮的雏形并衍生出10个新方,新方可分为五类,分别为行气化痰类、滋阴养血类、温通心阳类、益气活血类和化痰祛瘀类。结论:国医大师治疗心悸有规律可循,主要以“益气通阳”“养阴补血”“化痰祛瘀”为组方规律,标本并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脂多糖(LPS)对骨肉瘤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将人MG-63骨肉瘤细胞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LPS组。LPS组细胞用10 g/ml的LPS干预24 h,对照组用生理盐水干预。ELISA检测干预后培养基中促炎因子的水平,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PS组培养基中促炎因子TNF-α、IL-1和IL-6的释放水平均显著增高(P<0.05),LPS组迁移细胞数和侵袭细胞数均显著增高(P<0.05),LPS组中E-cadherin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而N-cadherin、α-SMA、波形蛋白、TLR4和HOTAIR的表达均显著增高(P<0.05)。结论LPS诱导的肿瘤微环境可促进骨肉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其机制与TLR4/HOTAIR途径介导的EMT过程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最常见的消化道间叶组织来源肿瘤,约10%的GIST患者分子检测无KIT/PDGFRA基因突变,称为野生型GIST。根据是否有琥珀酸脱氢酶B(SDHB)表达缺失,野生型GIST可分为SDH缺陷型和非SDH缺陷型,SDH缺陷型包括无综合征相关性、Carney三联征相关性及Carney-stratakis综合征相关性GIST;非SDH缺陷型包括BRAF突变、Ⅰ型神经纤维瘤病相关性、K/N-RAS突变及四重野生型GIST等。野生型GIST的发生发展、临床病理特征和治疗原则均与KIT或PDGFRA突变的GIST有较大差异。本文就野生型GIST的分子机制和临床诊疗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并分析8例寄生虫病例,其中包括脑裂头蚴病、眼部裂头蚴病、肺吸虫幼虫移行症、肺吸虫病、钩虫病、肝吸虫病、包虫病和广州管圆线虫病各1例。8例寄生虫病均有不同程度的误诊,其中6例在寄生虫抗体筛查检测阳性后得以确诊。因此,寄生虫病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抗体筛查有助于发现寄生虫病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皖南地区儿童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探讨混合病原体感染患儿血清中干扰素诱生蛋白10(interferon-inducible protein-10,IP-10),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onog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表达水平在急性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7年6月~2019年6月皖南医学院第一、二附属医院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标本,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九项病原体IgM,分析不同年龄段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的差异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混合感染患儿血清中IP-10,MCP-1的表达水平,分析炎症因子表达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5 122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中,以肺炎支原体感染率最高,混合感染患儿共544例,以肺炎支原体联合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率最高。检测血清中的CRP,IP-10和MCP-1的表达水平相比较单独感染组,混合感染组升高更为明显,对比组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1.045~4.889,均P<0.05)。相关性研究分析显示,混合感染组IP-10,MCP-1与CRP 表达水平呈正相关性(r = 0.612,P<0.001; r= 0.804,P<0.001)。结论 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中,混合感染更易表现为咳嗽、鼻塞流涕及发热等症状,同时炎症反应增强,病情的严重程度增加,血清IP-10和MCP-1表达水平可作为急性呼吸道感染病情严重程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LC-ESI-MS/MS)分析人全血中环孢素的基质效应,并探究其发生机理。方法: 全血裂解物的蛋白沉淀上清液用作全血基质。分别用乙腈水溶液和全血基质配制等浓度环孢素A(CyA)、环孢素C(CyC)的质控样品。分别在添加H+、NH4+和Na+的流动相中,用LC-ESI-MS/MS的MRM模式检测质控样品中CyA,CyC的[M+H]+、[M+NH4]+和[M+Na]+(M=CyA,CyC)峰面积,以其计算基质效应因子;用MS Scan模式检查质控样品中CyA、CyC色谱流出峰的质谱离子组成情况,用于判断基质效应原因。结果: 在添加H+、NH4+和Na+的流动相中,全血基质中CyA、CyC基质效应因子分别为-76.6%~-54.0%、-86.0%~-55.3%和-42.8%~-34.1%。在加H+、加NH4+流动相中,标准液加全血基质的CyA、CyC色谱峰的质谱中出现丰度很高的[M+Na]+和[M+K]+,在加Na+流动相中它们出现丰度很高的[M+K]+,而对应的定量离子[M+H]+、[M+NH4]+或[M+Na]+的丰度显著降低。结论: 全血基质对环孢素的LC-ESI-MS/MS分析产生明显的基质效应,其原因与基质中Na+、K+同添加在流动相中用于辅助电离的H+、NH4+或Na+竞争与环孢素加合,导致定量目标加合离子丰度显著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7.
18.
咳嗽虽为临床常见的症状,但对咳嗽患者迅速作出诊断和合理治疗却并非易事。因为引起咳嗽的病因繁多,涉及面广,既有咳嗽系统疾病所致,又有全身性疾病在肺部表现所为。因此对咳嗽患者在询问病史和症状,作出详细体检之后进行适当的辅助检查(简称辅检)也并非可以一蹴而就的,而需要深思熟虑,以正确有序的临床思维作导向,才能得心应手,合理有效。本文按辅检的目的、辅检项目的选择、辅检的准备、辅检结果的评析和辅检结果与临床不符的原因分析等几方面来阐述对咳嗽患者进行辅检的临床思维。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体外缺氧对乳腺癌细胞系MCF7浸润能力及其细胞表面黏附分子E-cadherin和细胞骨架蛋白犤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波形蛋白(vimentin)犦表达的影响。方法:模拟体外缺氧环境,观察缺氧对乳腺癌细胞MCF7浸润穿透Matrigel的能力;以及采用半定量RT-PCR检测细胞表面黏附分子E-cadherin和cytokeratin、vimentin表达情况。结果:缺氧状态下MCF7细胞的浸润能力明显增强;且在缺氧条件下E-cadherin基因表达下降、cytokeratin、vimentin基因表达升高。结论:缺氧状态下MCF7细胞转移能力和其表面的E-cadherin基因、cytokeratin、vimentin基因表达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逆行神经追踪法研究大鼠骶髂关节的传入神经通路。方法:3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成非交感神经切除组(A组)和交感神经切除组(B组),每组15只,交感神经切除组切除左侧L1以下椎旁交感干。两组左侧骶髂关节注入30%的辣根过氧化物酶(HRP)20μl,72h后取出双侧的L1-S1背根神经节(DRG),TMB法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HRP阳性神经元细胞并计数。结果:两组左侧L1、L2背根神经节内HRP阳性神经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组HRP阳性神经元明显减少;左侧L3-S1背根神经节内HRP阳性神经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L1-S1神经节含有支配同侧骶髂关节的传入神经元,同侧椎旁交感干可能是骶髂关节到L1-L2神经节重要的传入神经旁路,而不是到L3-L5神经节的传入旁路或重要的传入旁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