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64篇
  免费   1542篇
  国内免费   1024篇
耳鼻咽喉   125篇
儿科学   230篇
妇产科学   118篇
基础医学   981篇
口腔科学   424篇
临床医学   1877篇
内科学   1303篇
皮肤病学   216篇
神经病学   397篇
特种医学   719篇
外科学   1291篇
综合类   4476篇
现状与发展   5篇
预防医学   1909篇
眼科学   155篇
药学   1670篇
  34篇
中国医学   1895篇
肿瘤学   605篇
  2024年   78篇
  2023年   219篇
  2022年   578篇
  2021年   716篇
  2020年   658篇
  2019年   335篇
  2018年   322篇
  2017年   421篇
  2016年   354篇
  2015年   657篇
  2014年   797篇
  2013年   1009篇
  2012年   1437篇
  2011年   1538篇
  2010年   1388篇
  2009年   1394篇
  2008年   1240篇
  2007年   1212篇
  2006年   1061篇
  2005年   790篇
  2004年   627篇
  2003年   474篇
  2002年   373篇
  2001年   336篇
  2000年   237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21.
gax和HIF-1α基因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同源盒基因(gax)和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表达产物与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印迹技术(Westernblot)分别检测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癌及癌旁肝组织中gax和HIF1α的mRNA以及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肝癌组织中HIF1αmRNA(118.1±33.2)及蛋白表达(10.86±2.76)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分别为42.7±10.5与3.52±1.53,P均<0.05);肝癌组织中gaxmRNA表达(39.5±13.8)及其蛋白表达(4.10±1.26)水平低于癌旁组织(P均<0.05)。结论gax和HIF1α基因是调控肝癌组织血管生长的重要基因之一,与gax表达下调及HIF1α表达下调肝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2.
目的提高静脉血管充盈不佳患者的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对112例静脉穿刺困难患者按输液单双日采用不同方法进行静脉穿刺。双日采用传统方法如握拳、拍打局部使静脉充盈后进行静脉穿刺(传统法);单日采用从静脉远心端向近心端推压3~6次后行静脉穿刺(回压法)。比较两种方法浅静脉充盈程度及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回压法浅静脉充盈良好率显著高于传统法(P〈0.01),一次穿刺成功率回压法与传统法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回压静脉穿刺方法可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固本延衰方延缓亚急性衰老模型小鼠衰老的机制。方法: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均皮下注射D-半乳糖造成衰老模型,并给予不同剂量的固本延衰方治疗,分别用放免法及流式法测定脾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2及其受体水平。结果:衰老模型组IL-2及其受体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固本延衰方各剂量组IL-2及其受体水平明显高于衰老模型组(P<0.05,P<0.01)。结论:提示固本延衰方通过提高衰老机体淋巴细胞IL-2及其受体表达水平,从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延缓衰老。  相似文献   
24.
肿瘤坏死因子及中性粒细胞在脊髓继发性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炎性反应对脊髓损伤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健康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与对照组。采用Allen法挫伤大鼠T10节段脊髓,于术后1、8h和1、2、3、7d取材。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与髓过氧化物酶水平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肿瘤坏死因子与髓过氧化物酶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 中性粒细胞及TNF-α参与了脊髓继发性损伤,并可能是触发迟发性神经元凋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5.
计算机辅助检测对检出乳腺X线片中成簇微钙化灶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检测系统(CAD)对检出乳腺X线钼靶摄影片中成簇微钙化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2例乳腺X线钼靶片上疑有簇状钙化灶患者和13例正常对照者的140张乳腺钼靶X线片,经专业扫描仪数字化处理后,应用CAD软件标记其中的微钙化灶,由6位放射科医师分别单独阅片,再结合CAD阅片,结果采用受试者操作特性(ROC)曲线法进行分析。结果:6位放射科医师结合CAD阅片后,评价效果均优于未结合CAD时,其中3位低年资医师(有1年临床经验)和1位中年资医师(有5年以上临床经验)的两次评价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AD有助于提高乳腺X线片中成簇微钙化灶的检出率,尤其对缺少诊断经验医师的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26.
高血压大鼠心肌中MMP-2的蛋白表达及其RAS阻断后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高血压大鼠左室心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蛋白表达的变化以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AT1-ant)单独与联合治疗对高血压大鼠心肌中MMP-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8周龄的易卒中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SP)随机分成5组:SHRSP对照组、安慰剂组、缬沙坦组、苯那普利组及缬沙坦与苯那普利联用组。另外,取8只雄性8周龄的京都Wistar大鼠(WKY)作为对照。利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WKY以及SHRSP左室心肌中MMP-2蛋白的表达。[结果]SHRSP的收缩压(SBP)、左室质量指数(LVMI)、胶原容积分数(CVF)、血管周围胶原面积(PVCA)、左室心肌MMP-2蛋白表达较同龄的WKY显著增高。给予苯那普利、缬沙坦单独或联合治疗后SHRSP的LVMI、CVF、PVCA、左室心肌 MMP-2蛋白表达都显著降低。苯那普利、缬沙坦单独应用时的效果没有差异,而联合应用的效果更显著。[结论]SHRSP左室心肌中MMP-2蛋白表达增高,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阻断后MMP-2蛋白表达显著减少;苯那普利、缬沙坦逆转高血压心室重塑的作用可能部分通过下调MMP-2蛋白表达而实现;苯那普利和缬沙坦都能降低SHRSP的血压以及逆转其左室重塑,而联合用药的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27.
目的:观察高压氧(HBO)对骨髓移植时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小鼠脾组织中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HBO抗aGVHD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直线加速器排空C57BL/6小鼠骨髓后,注入BALB/C小鼠骨髓与脾淋巴细胞的混合液,复制aGVHD模型.应用RT-PCR技术检测经HBO、环孢素A(CsA)、氨甲喋呤(MTX)处理后,小鼠脾组织中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及白细胞介素10(IL-10)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HBO组小鼠11d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异基因移植组及CsA MTX组;HBO组小鼠脾组织中TNF-α和IL-2mRNA相对含量显著低于异基因移植组(P<0.05)、显著高于CsA MTX组;HBO组小鼠脾组织中IL-4和IL-10 mRNA相对含量显著高于异基因移植组及CsA MTX组(P<0.05).结论:HBO可能通过调节促炎/抑炎细胞因子的分泌而发挥其明显的抗aGVHD作用.  相似文献   
28.
对不同来源的脂肪酶进行了系统的筛选,并根据位置专一性的差别将脂肪酶分为1,3 特异的、1,3 选择性和非选择性的3类.采用LipozymeRMIM在无溶剂系统中催化甘油、脂肪酸合成1,3 sn 甘油二酯.研究表明脂肪酸、底物醇种类、温度、水分活度对LipozymeRMIM的活力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9.
以国内外发表的文献为材料,简述甘草酸在抗病毒方面研究进展。对甘草酸抗肝炎病毒、疱疹属病毒、HIV病毒及SAS病毒等机制进行了综述。甘草酸抗病毒活性强,能抑制多种不相关的DNA、RNA病毒的生长,并且不影响正常细胞的活性。但由于其脂溶性和生物利用度低,及长期使用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而限制了它的应用。总的来说,甘草酸在抗病毒方面的前景良好,有其独特优势,但其抗病毒机制复杂,很多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0.
去甲斑蝥素对蛋白负荷肾病大鼠干预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去甲斑蝥素对蛋白负荷肾病大鼠蛋白尿及肾脏病理的影响。 方法 摘除SD大鼠右肾,腹腔注射牛血清白蛋白,建立蛋白负荷肾病模型后分成模型组和去甲斑蝥素组;对照组仅注射生理盐水。检测各时间点各组大鼠尿蛋白定量(24 h)。第5周末处死大鼠,检测血常规及生化指标;肾组织行光镜、电镜及免疫荧光染色作病理学检查。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肾重/体重、各时间点尿蛋白定量(24 h)、肾小球硬化指数、小管间质病理损伤积分均显著升高(P均 < 0.01), 血清白蛋白(Alb)显著降低(P < 0.01)。电镜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肾小球系膜区有明显电子致密物沉积,足突融合;免疫荧光显示IgG和C3沉积于系膜区(3+~4+)。去甲斑蝥素干预后,肾病大鼠除Alb升高(P < 0.01)外,上述其余指标均显著降低(P < 0.05或0.01);系膜区有散在电子致密物沉积,足突灶状融合;IgG和C3免疫荧光染色强度减弱。各组间Scr、BUN、ALT及血常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去甲斑蝥素能显著降低蛋白负荷肾病大鼠尿蛋白,减轻其肾小管间质病理损伤,且无肝肾毒性及骨髓抑制等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