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815篇
  免费   3482篇
  国内免费   2592篇
耳鼻咽喉   285篇
儿科学   624篇
妇产科学   197篇
基础医学   2124篇
口腔科学   899篇
临床医学   4718篇
内科学   3164篇
皮肤病学   276篇
神经病学   872篇
特种医学   1513篇
外科学   3839篇
综合类   10092篇
现状与发展   8篇
预防医学   4184篇
眼科学   370篇
药学   4610篇
  52篇
中国医学   3605篇
肿瘤学   1457篇
  2024年   114篇
  2023年   450篇
  2022年   1072篇
  2021年   1306篇
  2020年   1237篇
  2019年   595篇
  2018年   663篇
  2017年   1014篇
  2016年   814篇
  2015年   1477篇
  2014年   1837篇
  2013年   2440篇
  2012年   3660篇
  2011年   3937篇
  2010年   3375篇
  2009年   3037篇
  2008年   3098篇
  2007年   2938篇
  2006年   2706篇
  2005年   1958篇
  2004年   1438篇
  2003年   1133篇
  2002年   798篇
  2001年   791篇
  2000年   590篇
  1999年   156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结肠和直肠癌化疗相关贫血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rhEPO)治疗结、直肠癌化疗相关贫血的疗效。方法 :选择 6 2例结、直肠癌采用以奥沙利铂为主联合方案化疗所致贫血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rhEPO治疗组 34例 ,给予皮下注射rhEPO 4 0 0 0 0U/周。对照组 2 8例 ,不给予rhEPO治疗 ,仅给予五参芪口服液。结果 :治疗后 4周起治疗组患者血红蛋白 (Hb) ,红细胞压积 (HCT)、红细胞总数 (RBC)均明显上升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rhEPO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79.4 % ,对照组为 2 1.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rhEPO 4 0 0 0 0U/周对晚期结、直肠癌联合方案化疗相关贫血有肯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研究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oxidizedlow densitylipoprotein ,Ox LDL)对体外培养的Zucker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 (glomerularmesangialcell,GMC)中核转录因子激活蛋白 1(activatorprotein 1,AP 1)活化的影响 ,以及观察Ox LDL诱导的AP 1活性的变化与Zucker大鼠鼠龄以及基因型的相关性。  方法 :①采用Zucker肥胖大鼠 (3月龄和 10月龄 )及Zucker瘦型大鼠 (3月龄和 10月龄 )的 4种GMC株 (O3m,O10m,L3m,L10m)进行传代培养。②利用凝胶迁移率实验 (EMSA)和超迁移率实验检测不同浓度及不同时相Ox LDL对Zucker大鼠GMCAP 1活性的影响 ,以及AP 1二聚体中c jun和c fos成分的变化。  结果 :①经Ox LDL诱导后 ,4个组GMC内AP 1活性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强 (F =177 84 ,P <0 0 1) ;②随着Ox LDL刺激浓度增加和时间的延长 ,GMC内AP 1活性相应增强 ,5 0mg/L的Ox LDL刺激 8h时 ,AP 1活性强度达最高峰 ;③Ox LDL主要激活AP 1二聚体成分中的c jun ;④O10m组AP 1的活性显著高于O3m组 (P <0 0 1) ,L10m组AP 1的活性显著高于L3m组 (P <0 0 1) ,O10m组显著高于L10m组 (P <0 0 1) ,O3m组显著高于L3m组 (P <0 0 1)。  结论 :Ox LDL可诱导Zucker大鼠GMC内AP 1活化 ,其活化方式呈时间和剂量依赖 ;活化强度与大鼠的基因型及鼠龄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Toll 样受体4(TLR4)的激活与动脉粥样斑块的进展及斑块的不稳定导致临床并发症的发生有关。他汀类调脂药物临床获益可能与其调脂以外的作用尤其是抗炎作用有关,但抗炎作用的确切机制目前还不清楚。推测其抗炎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 TLR4炎症信号通路起作用的。方法入选者为健康志愿者(n=22)及2006-07-2007-09在门诊和住院患者共121例[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1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82例],入院即刻抽取外周静脉血;将其中的41例 ACS 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抗心绞痛治疗的基础上服用阿托伐他汀10 mg 组(20例)及阿托伐他汀40 mg 组(21例),治疗1月后抽取外周静脉血。观察指标为血脂、高敏 C 反应蛋白(hsCRP)、外周血 CD_(14)~+单核细胞表面 TLR4的表达,单核细胞表面 TLR4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仪方法测定。结果 ACS 患者血 hsCRP 及外周血 CD_(14)~+单核细胞表面 TLR4的表达明显高于 SAP 患者(P<0.05)及正常对照组(P<0.05),hsCRP 与 TLR4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是两者轻度相关(r=0.261,P=0.002)...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观察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大鼠气道重塑中气道平滑肌细胞(airway smoothmuscle cells,ASMC)凋亡及地塞米松对ASMC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清洁级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组和地塞米松干预组,每组12只.以卵蛋白致敏和激发的方法制备大鼠慢性哮喘模型.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TdT酶)介导的dUTP切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ASMC凋亡并计算凋亡指数.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法分别检测气道平滑肌Bcl-2、Bax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情况.经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实验数据用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多组样本均数两两比较,两变量的相关程度采用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1)对照组、哮喘组和干预组大鼠ASMC的凋亡指数分别为:0.201±0.022、0.030±0.016和0.118±0.043;(2)对照组、哮喘组和干预组大鼠气道平滑肌层Bcl-2蛋白表达的吸光度值分别为0.060±0.012、0.112±0.028和0.080±0.010,Bcl-2 mRNA表达的吸光度值分别为0.065±0.019、0.157±0.019和0.099±0.029;(3)对照组、哮喘组和干预组大鼠气道平滑肌层Bax蛋白表达的吸光度值为0.120±0.020、0.062±0.012和0.093±0.010,Bax mRNA表达的吸光度值分别为0.155±0.025、0.074±0.019和0.118±0.031;(4)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SMC的凋亡指数与气道平滑肌厚度以及Bcl-2蛋白的相对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值分别为-0.860、-0.783,P<0.01);ASMC的凋亡指数与气道平滑肌Bax蛋白相对含量呈正相关(r=0.837,P<0.01).结论 ASMC凋亡的减少可能参与了哮喘气道重塑过程;地塞米松可以增加促凋亡蛋白Box的表达,同时减少抑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从而增加ASMC的凋亡.  相似文献   
995.
闵清  白育庭  唐小峰 《山东医药》2007,47(17):16-18
目的探讨依布硒啉(Ebs)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取24只雄性大鼠,结扎其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 min、灌注90 min制作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Ebs对大鼠心功能、心肌酶学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结果Ebs能够对抗心肌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左心室内压(LVSP)、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与下降速率(±dp/dtmax)、动脉血压下降,并能够稳定心肌组织Na -K -ATPase和Ca2 -Mg2 -AT-Pase活性,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和增高SOD活性。结论提示依布硒啉(Ebs)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心功能减弱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为改善能量代谢障碍,抑制自由基生成或清除氧自由基。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评价来氟米特、甲氨蝶呤及甲氨蝶呤与来氟米特联用治疗银屑病关节炎(PsA)关节病变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2个中心的开放性临床对照研究.选确诊的PsA患者,接受甲氨蝶呤(甲氨蝶呤组)、来氟米特(来氟米特组)、甲氨蝶呤+来氟米特(联合治疗组)中的任意一种治疗方案,治疗24周.以PsA疗效标准(PsARC)为主要疗效指标,修改的美国风湿病学会疗效标准提高20%(ACR20)为次要疗效指标,对关节病变进行评估,并分析具体评价指标[包括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患者总体评价(PGA)、医生总体评价、健康评估问卷(HAQ)]的变化.结果 治疗24周时甲氨蝶呤组、来氟米特组、联合治疗组达到PsARC的比例分别为75.0%、68.8%、83.3%,达到ACR20的比例分别为66.7%、50.0%、83.3%.24周后3组患者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PGA、医生总体评价、HAQ均显著低于基线水平(P<0.05).联合治疗组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HAQ、ESR的改善程度显著高于来氟米特组,甲氨蝶呤组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PGA、HAQ、ESR的改善程度亦显著高于来氟米特组.甲氨蝶呤、来氟米特、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8.5%、38.9%、35.0%,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甲氨蝶呤与来氟米特联合治疗与单用药物治疗对PsA的关节病变均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探讨低频高能超声溶解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闭塞相关血管或“罪犯”血管血栓及粥样硬化斑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ACS患者26例,其中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19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3例,不稳定性心绞痛4例;左前降支闭塞 10 例,左冠状动脉闭塞 4 例,右冠状动脉闭塞5例。超声溶栓后对闭塞相关血管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结果 超声溶栓后,闭塞相关血管前向血流达心肌梗死溶栓试验3 级 19 例,开通 19 例,开通率为 73%(19/26),其中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成功率最高。超声溶栓成功患者胸痛能完全缓解,心电图ST段下降50%以上,但术后残余狭窄平均为(73±11)%。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6例,残余狭窄降至(13±7)%(P<0. 05)。在超声溶栓中,7例出现并发症。 结论 低频高能超声可有效、安全溶解闭塞相关血管血栓,对富含血栓的病变可进行超声溶栓,可作为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的互补手段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观察球囊扩张合并支架置入治疗单纯肝静脉阻塞型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syndrome,BCS)的疗效.方法 2001年7月至2006年9月采用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肝静脉并肝静脉造影术、经颈静脉行肝静脉成形术、肝静脉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治疗肝静脉阻塞型BCS患者43例.结果 术前43例肝静脉平均压力为32.5 cm H2O(1 cm H2O=0.098 kPa),支架置入后立刻下降为20 cm H2O(t=11.5,P<0.01),再次肝静脉造影显示肝静脉支架通畅,肝内肝静脉侧支消失.其中38例症状立刻消失,5例部分好转.术后43例随访期间(1~62个月,平均31.5个月),1例出院后1个月因上消化道大出血死亡,其余42例症状体征均无再发,术后多普勒超声检查肝静脉均通畅.治疗成功率为100%,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肝静脉和经颈静脉途径开通肝静脉,球囊扩张成形及支架置入治疗单纯肝静脉阻塞型BCS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99.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evalence of Epsilon wave in patients with arrhythmogenic right ventrieular cardiomyopathy (ARVC). Methods The Epsilon wave was detected in 32 patients [24 men, mean age (42.3±13.3) years] with ARVC using three different electrocardiography (ECG) recording methods: standard twelve leads ECG (S-ECG), right precordial leads ECG (R-ECG) and Fontaine bipolar precordiai leads ECG (F-ECG). The Epsilon wave was defined as wiggle, small spike wave and smooth potential between the end of the QRS complex and the beginning of the ST segment. Results Epsilon wave was detected in 37.5%, 37.5% and 50.0% patients with ARVC by S-ECG, R-ECG and F-ECG respectively. The detection rates derived from the three recording methods were similar(P > 0.05). The Epsilon wave was only detectable by S-ECG in one case, by R-ECG in three cases, and by F-ECG in five cases. The detection rate of Epsilon wave was 50.0% by combined use of S-ECG and R-ECG (SR-ECG), 56.3% by combined use of S-ECG and F-ECG (SF-ECG), and 65.6% by combined use of the three recording methods (SRF-ECG). The detection ra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by SF-ECG (56.3%) and SRF-ECG (65.6%) than by S-ECG alone (37.5%, all P <0.05). Most Epsilon waves detected by the S-ECG, R-ECG and F-ECG were small spiked waves. Conclusion Combined use of S-ECG, F-ECG and R-ECG could increase the detection rate of Epsilon wave in patients with ARVC.  相似文献   
1000.
177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血糖测定值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可能影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血糖测定值的因素,加深对白血病假性低血糖现象的认识。方法 应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177例CML患者血糖和外周血白细胞进行测定,并结合临床进行分析。结果 在177例CML患者中,共发现32例(18.1%)白血病假性低血糖现象。血糖测定值与白细胞计数呈负相关(P<0.05),环境温度对假性低血糖现象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影响。32例白血病假性低血糖现象中,24例未得到临床医师的充分认识。此外,5例(2.8%)CML急变合并高血糖患者,其原因可能是应激导致了血糖增高。结论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环境温度对白血病假性低血糖现象的产生有一定作用,对CML血糖值的分析应与临床症状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