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0篇
  免费   368篇
  国内免费   249篇
耳鼻咽喉   23篇
儿科学   76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196篇
口腔科学   63篇
临床医学   388篇
内科学   326篇
皮肤病学   64篇
神经病学   62篇
特种医学   159篇
外科学   322篇
综合类   867篇
预防医学   372篇
眼科学   24篇
药学   386篇
  4篇
中国医学   429篇
肿瘤学   15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149篇
  2021年   177篇
  2020年   133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120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137篇
  2014年   161篇
  2013年   218篇
  2012年   360篇
  2011年   375篇
  2010年   291篇
  2009年   236篇
  2008年   225篇
  2007年   234篇
  2006年   193篇
  2005年   155篇
  2004年   137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雪莲果中主要含有酚酸、黄酮、倍半萜内酯、低聚果糖等化合物,在抗氧化、抗炎、降血糖、抑菌、抗癌等方面作用明显。雪莲果根茎及叶中含有大量的酚酸类化合物,主要为咖啡酸及其衍生物,该类物质使得雪莲果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同时,该类物质也可通过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而产生降低血糖的作用。低聚果糖在雪莲果块茎中含量丰富,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平衡而改善肠道功能。雪莲果叶表面的香毛簇中含有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该类物质可明显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其中uvedafolin、enhydrofolin活性较强,并且该类物质对革兰氏阳性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结构上,环氧基团的数量的差异,与抗癌、抑菌作用的强弱有一定关联。除此之外,雪莲果中还含有挥发油、脂肪酸、甾醇、二萜、对羟基苯乙酮衍生物以及辛酮糖酸衍生物等化合物,具有抗阿尔茨海默病、保护肾脏、降血脂等药理作用。然而,目前对雪莲果中化合物的分离鉴定等方面的研究还不完善,相关药理作用仍有待深入。因此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报道,对雪莲果中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归纳总结,以期对雪莲果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血塞通冻干粉注射液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不同恢复时间点7d,14d,28d大脑皮层的主要抑制因子Nogo-A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手术组和非手术组,手术组采用改良Longa方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阻塞( MCAO)模型,待大鼠术后清醒2h后,进行EZLonga评分,根据评分和体重随机分为血塞通大剂量组(7.2mg/100g)、小剂量组(3.6mg/100g)、尼莫地平组(1.44mg/100g)、模型组(生理盐水),于手术当日开始给药。待7d,14d,28d时,各组取6~8只动物,迅速取脑,于视交叉处将大脑前后分开,前端脑放入10%的甲醛中固定,48h后用PBS将脑组织洗净,石蜡包埋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不同时间点Nogo-A的表达变化,分别对梗死区、梗死周边区进行平均光密度分析。结果梗死区随着时间的延长,Nogo-A的表达逐渐减弱,在各时间点内,血塞通组和尼莫地平组Nogo-A的表达高于模型组。梗死周边区,模型组Nogo-A的表达趋势是7 d时已经高表达,14 d达到高峰,28 d比14 d略低,但仍保持较高水平,在各时间点,血塞通组比同时间点内的模型组表达低,与模型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塞通可以保护大鼠梗死区及梗死周边区的神经细胞,可以下调梗死周边区不同恢复时间点Nogo-A的表达。血塞通可能是通过下调Nogo-A的表达来实现大脑神经功能的重塑重建作用。  相似文献   
43.
海马区齿状回颗粒下层是大脑神经元生成的主要区域,动物成年后神经干细胞仍不断的增殖和变异,形成新的神经元。成人海马神经元生成与空间意识、长期记忆、情感及情绪等功能相关。癌症治疗的目的是为了减少肿瘤细胞的分裂,然而,异常细胞分裂被中断的同时也抑制了成年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海马神经元的生成。癌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常伴随着记忆功能的衰退及抑郁症状的出现。因此,本文主要综述癌症治疗对成人海马神经元生成的影响及与伴随出现的认知和情绪障碍间的潜在联系。  相似文献   
44.
摘要:目的 通过应用全基因组测序(whole genome sequencing, WGS)技术分析某三级医疗机构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鲍曼不 动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CRAB)的耐药基因、毒力因子及同源性。方法 收集该院2020年1月至3月 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神经外科分离的11株医院感染CRAB菌株,通过二代测序平台进行全基因组测序, 应用 基因组流行病学中心(Center for genomic epidemiology, CGE)ResFinder 4. 0软件分析其耐药基因型,并应用MORPHEUS在线制作 热图,应用毒力因子数据库(virulence factors of pathogenic bacteria, VFDB)VFanalyzer软件筛选毒力因子,应用MLST软件检测菌 株的ST型,应用Kaptive软件检测荚膜型,应用CSI Phylogeny 1. 4软件及FigTree v1. 4. 4软件构建最大似然树(maximum likelihood tree, MLT)以分析其同源性。结果 11株CRAB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菌素、环丙沙星均呈现耐药,而对阿米卡星、左氧 氟沙星耐药的菌株株数较少。11株CRAB共检测出18种耐药基因,11株同时携带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blaOXA-23和blaOXA-66,β-内酰 胺酶耐药基因以blaTEM-1D和blaADC-25为主,大部分菌株携带多种外排泵相关耐药基因及抗菌药物修饰酶耐药基因。11株CRAB均携 带多种毒力因子,包括外膜孔蛋白、脂多糖、生物膜、外排泵、磷脂酶和效应蛋白等,如OmpA、Lps、Csu、Pga、Ade、Plc、 Bas、Bau、Ent、Hem、Aba、Bfm、Pbp和Kat等。11株CRAB均为ST2-K22型,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C组内同源性关系相近,存 在院内传播的可能。结论 该院CRAB的耐药性、毒力特征复杂多样,同源性分析显示该院存在1种优势克隆株,该克隆株有医 院内传播的风险。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通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检测微循环阻力指数(IMR)和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通过IMR进行分级评估术后该指标与患者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按IMR(≤40或>40)进行分级.心肌梗死后7 d内及6个月后进行心脏磁共振成像,并保持随访.结果 IMR>40时患者心肌出血发生风险显著增加(P=0.001);IMR>40与CFR≤2.0联合与微血管阻塞显著相关(P<0.05),与心肌出血无关(P=0.104);IMR≤40和CFR≤2.0联合与微血管阻塞和心肌缺血发生风险均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基线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梗死面积、体质量指数、高胆固醇血症、男性、IMR>40、糖尿病史与6个月时LVEDV变化显著相关(P<0.05).结论 IMR>40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后LVEDV变化和临床预后相关联,与梗死面积无关.IMR具有较好的风险分层临床价值,可为心肌再灌注失败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6.
CEUS诊断乳腺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CEUS是纯血池显像,利用血液中含气微泡造影剂在声场中的非线性效应和强烈的背向散射获得对比增强图像,可动态直观地显示肿瘤微血管,已广泛应用于乳腺癌的诊断和疗效评估。CEUS在检出早期乳腺癌和识别前哨淋巴结方面具有较高敏感度和特异度,在评估新辅助化疗疗效、预测乳腺癌分子分型和辅助乳腺癌靶向治疗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对乳腺癌CEUS特点及其与生物标志物的关系、CEUS评价新辅助化疗疗效及辅助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医学生在见习期间进行临床基本技能培训的效果。方法将见习期、实习期进行技能培训的泰山医学院五年制医学本科生分别作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以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师生对培训相关内容的看法,比较两组实习期间二级学科出科考试成绩、毕业考试成绩、参加比赛成绩。结果问卷调查中师生对见习期培训效果满意度高,观察组各项成绩方面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见习期间进行临床技能培训可显著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保证临床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8.

Aim: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piperlongumine (PL), an anticancer alkaloid from long pepper plants, on the primary myeloid leukemia cells from patients and the mechanisms of action.

Methods:

Human BM samples were obtained from 9 patients with acute or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s and 2 patients with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MDS). 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s (BMMNCs) were isolated and cultured. Cell viability was determined using MTT assay, and apoptosis was examined with PI staining or flow cytometry. ROS levels in the cells were determined using DCFH-DA staining and flow cytometry. Expression of apoptotic and autophagic signaling proteins was analyzed using Western blotting.

Results:

PL inhibited the viability of BMMNCs from the patients with myeloid leukemias (with IC50 less than 20 μmol/L), but not that of BMMNCs from a patient with MDS. Furthermore, PL (10 and 20 μmol/L) induced apoptosis of BMMNCs from the patients with myeloid leukemias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PL markedly increased ROS levels in BMMNCs from the patients with myeloid leukemias, whereas pretreatment with the antioxidant N-acetyl-L-cysteine abolished PL-induced ROS accumulation and effectively reduced PL-induced cytotoxicity. Moreover, PL markedly increased the expression of the apoptotic proteins (Bax, Bcl-2 and caspase-3) and autophagic proteins (Beclin-1 and LC3B), and phosphorylation of p38 and JNK in BMMNCs from the patients with myeloid leukemias, whereas pretreatment with the specific p38 inhibitor SB203580 or the specific JNK inhibitor SP600125 partially reversed PL-induced ROS production, apoptotic/autophagic signaling activation and cytotoxicity.

Conclusion:

Piperlongumine induces apoptotic and autophagic death of the primary myeloid leukemia cells from patients via activation of ROS-p38/JNK pathways.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人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 EV71)清道夫受体B2(scavenger receptor class B member 2, SCARB2)和人P选择素糖蛋白配体-1(P-selectin glycoprotein ligand-1, PSGL-1)在重症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患者、正常儿童及成人肺组织中的定位和分布。方法运用免疫组化SuperVision两步法检测15例重症HFMD患者、3例正常儿童及8例成人肺组织中SCARB2和PSGL-1的表达及分布。结果 SCARB2分布于重症HFMD患者、正常儿童及成人肺组织支气管上皮、细支气管上皮、肺泡上皮细胞及炎症细胞,其在三组中的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 P>0.05)。 PSGL-1分布于成人肺组织支气管、细支气管上皮,但在重症HFMD患者及正常儿童中不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0%、0、0,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肺组织的炎症细胞PSGL-1均为阳性,阳性率分别为100%、66.7%、100%(P>0.05);PSGL-1在三组的肺泡上皮细胞中均不表达。结论 EV71受体SCARB2分布于重症HFMD患者肺组织支气管上皮、细支气管上皮、炎症细胞及肺泡上皮细胞,PSGL-1仅分布于重症HFMD患者肺组织炎症细胞,提示SCARB2可能在重症HFMD的感染过程中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0.
目的建立膝关节有限元模型,研究正常及软骨硬化情况下膝关节的应力、应变变化,为临床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提供参考。方法通过Mimics、ANSYS等软件结合正常膝关节CT扫描图像数据,建立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并施加350 N压力载荷,设定软骨硬化前后相关的材料参数,分析膝关节主要组织的应力、应变改变情况。结果膝关节股骨远端软骨硬化后,关节软骨的减震和传递负荷等作用基本消失;股骨应力、应变变化量最大,受力分布极不均匀,股骨前端应力、应变较内、外侧髁明显,整体受力也有明显增加;半月板的应力、应变值最大。结论长期的软骨破坏会影响关节软骨营养代谢,导致骨性关节炎疾病进一步恶化。研究结果可以较好阐释骨性关节炎发病过程和机理,同时为建立参数化研究系统提供相关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