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7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1.
目的:研究坐位腰椎旋转手法操作的在体力学参数并进行初步分析验证,对该操作手法出现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从而增加手法操作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在体力学测量仪,对同一手法操作者对30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男18例,女12例;年龄45~61岁,平均(52.33±2.34)岁]施行坐位腰椎旋转手法的操作过程进行动态记录,以测量其在体力学参数(预加载力、最大作用力、旋扳力、拇指最大推扳力),探讨并分析不同患者所具备的个体特征对坐位腰椎旋转手法操作带来的影响。结果:1)坐位腰椎旋转手法在体力学参数平均值如下:预加载力(36.65±2.06)N,最大作用力(77.03±2.15)N,旋扳力(63.11±1.47)N,拇指最大推扳力(85.16±3.82)N.2)左右手施行的坐位腰椎旋转手法有着相近的力学参数,左右手的手法操作在临床应用上并无较大区别。3)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受试者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与操作者的预加载力有显著的相关性(R>0.5,P<0.05);受试者的身高、年龄对操作者的旋扳力与最大作用力有显著的相关性(R>0.5,P<0.05)。结论:在坐位腰椎旋转手法操作过程中,受试者的年龄、体质量、身高等均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2.
目的评价旋提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7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利用中央随机系统,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对照组59例。治疗组采用旋提手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颈椎牵引进行治疗,记录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CSA功能评定量表(FS-CSA)评分、头痛评分及颈椎活动度评分。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结果 2组治疗后、随访期的FS-CSA评分、头痛评分及颈椎活动度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1);在治疗后及随访期2组以上指标及FS-CSA临床疗效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结论旋提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肥胖对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DLSS)后路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行PLIF治疗的124例DLSS患者,依据术前...  相似文献   
94.
旋提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20例疗效总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指椎动脉的颅外段受颈部病变的影响导致血流障碍而引起的眩晕综合征。其在颈椎病中的发病率仅次于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以头晕、头痛、颈部活动时加重为主要症状,常常伴有恶心、呕吐、耳鸣、视物模糊、甚至猝倒等,是常见病、多发病。目前治疗方法颇多。自2002年6月~2006年1月,我们采用旋提手法治疗此病,疗效明显,操作简单,易于掌  相似文献   
95.
我院自1979~1987年收治112例化脑,作如下分析。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112例中一岁内73例,二岁以上39例,男63例,女49例,一年四季均有发生,本组病例以冬春为多。2~5月份39例,10~1月份42例。 二、临床表现 本组病例入院前平均病程6、8天,多在确诊前接受过抗生素治疗,致使症状不典型,发热101例,呕吐82例,惊厥78例,感觉过敏易激惹60例,头痛尖叫55例,颈强70例,前卤膨隆68例等。  相似文献   
96.
97.
98.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应用渗湿通络法治疗后的变化。 方法:①对象:选择200502/12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收治的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3例,随机分成试验组22例和对照组21例,患者对治疗知情同意。另选择志愿参加试验的健康成年人30人为正常组。②干预:试验组患者给予渗湿通络法则下的薏苡仁汤加减(薏苡仁、杜仲、川断、木防己、威灵仙、鸡血藤、独活、牛膝、白芍等)口服,1剂/d,早晚分服,连服4周。对照组患者给予腰痛宁胶囊口服,4粒,次,1次/d,连服4周。③评估:于治疗前和4周治疗后分别应用放免法测定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13、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n水平;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测定患者疼痛;根据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OA)腰痛疾患疗效评定标准判定临床疗效。 结果:①43例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13、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n较健康人有异常升高(P〈0.01);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13、肿瘤坏死因子Q含量下降(P〈0.05、P〈0.01),对照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Q含量下降(P〈0.05)。②试验组、对照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疼痛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1),试验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疼痛评分差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应用渗湿通络法治疗后患者血清中异常升高的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降低,疼痛症状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99.
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核心病机为气机不利、瘀水互结。该病治疗的首要目的是调畅气机、利水化瘀,以减轻神经根水肿、快速缓解腰腿部疼痛。己椒苈黄汤为经典方剂己椒苈黄丸改变剂型而来,有升清降浊、调畅气机、化瘀利水、祛湿清热的功效,其所主之证的病因病机主要为气机不利、瘀水停滞、湿热互结。急性期LDH的病位在椎管,己椒苈黄汤证的病位在肠间;椎管为骨纤维性管道,内含硬脊膜囊包绕着脑脊液,根据三焦理论,椎管与肠间均可归属于“三焦”。己椒苈黄汤证的病因病机、病位与急性期LDH契合,该方用于急性期LDH的治疗,可调畅气机,祛水饮而消水肿,有利于缓解腰腿疼痛。本文对急性期LDH和己椒苈黄汤证的病因病机、病位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己椒苈黄汤在LDH急性期治疗中的应用,为中医药治疗急性期LDH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0.
活血补肾汤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心率变异性影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活血补肾汤对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心率变异性的影响及颈交感神经对CSA的影响。 方法: CSA患者(肾虚血瘀型)49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予以活血补肾汤和颈舒颗粒,观测治疗前、后患者症状、体征、眩晕积分并测定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相关指标:心率全部窦性心率间期的标准差(standard diviation of NN intervals,SDNN)、低频(low frequencies,LF)、低频/高频(LF/HF)。 结果: 治疗后SDNN明显升高,LF、LF/HF显著降低(P<0.05);同时患者症状体征及眩晕改善程度与SDNN、LF、LF/HF有明显的相关性(r=0.545),而且眩晕程度与SDNN、LF有显著依存性(P<0.05)。 结论: CSA患者存在HRV降低现象,活血补肾汤可能通过改善HRV,降低交感神经张力而发挥临床效应;颈交感神经张力增高是CSA的发病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