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35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01.
外照射慢性放射病的胸腺肽治疗及追踪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本文观察11例慢性放射病的胸腺肽治疗结果及病程转归。方法以临床症状变化、造血系统造血功能、T淋巴细胞百分率、染色体畸变率变化作为慢放病恢复的综合判断标准进行分析。结果胸腺肽能促使患者的无力型神经衰弱征候群明显好转;能显著提高T淋巴细胞百分率,进而增强机体免疫力,治愈口腔粘膜溃疡。追踪观察表明,慢放病恢复时间依次为细胞免疫功能(2年),无力型神经衰弱综合症(3.5年),造血组织造血功能(5~8年),染色体畸变率(10年)。结论按照我们拟定的慢放病恢复综合判断标准,慢放病是一种可以恢复的职业性疾病。胸腺肽有助于慢放病的治疗,且方法简单,值得临床试用  相似文献   
102.
唐仲进  陈佶 《上海医药》2000,21(6):35-36
从2000年1月1日起,我国的《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开始正式实施了。本办法为我国药品分类管理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也是我国药品监督管理模式的重大变革,它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的药品分类管理制度已现雏形,必将会提高我国的药品监督管理水平和人民科学用药水平。 1 药品分类管理的意义 建立并完善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出发于1997年1月作出的决定,该决定适应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深化改革的需要,也为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完善药品的监督管理体制提供了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3.
目的分析1例拉米夫定耐药变异导致病情恶化患者病毒变异前后HBV生物学特性的变化,为进一步明确YMDD变异生物学意义的相关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分别构建病情恶化前后含1.3倍HBV基因组的可复制性克隆。体外转染Huh-7细胞系,检测抗原分泌和HBV转录子。使用高压尾静脉注射技术,建立急性感染小鼠模型,比较变异前后毒株病毒血症产生情况。结果病情恶化前后除HBV YMDD基序发生YVDD变异外,在四个开放读码框内均发生一系列变异。变异前后感染性克隆转染Huh-7细胞72小时HbsAg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变异后病毒HBeAg分泌能力丧失(P〈0.01);逆转录PCR半定量检测HBV转录子水平无显著性变化(P〉0.05);变异前后感染性克隆建立的HBV急性感染小鼠血清HBV DNA定量分别为7.24±0.63和6.86±0.62lgcopies/ml(P〉0.05)。结论该例患者在YMDD变异导致病情恶化前后,除HBeAg分泌功能丧失外,病毒生物学特性无明显变化,提示YMDD基序以外的变异可能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4.
目的观察wnt抑制因子-1(WIF)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活化肝星状细胞(HSC)的影响。方法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EGFP-C1-WIF并通过脂质体介导方法,将pEGFP-C1-WIF转染体外培养的HSC-T6细胞株,用TGF-β1刺激转染(试验组)和未转染的HSC-T6细胞株(对照组),并用逆转录PCR(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包括正常细胞组)smad3、β-连环蛋白(β-catenin)mRNA及其蛋白质的表达。结果试验组HSC-T6细胞株smad3、β-catenin mRNA及蛋白质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HSC-T6细胞株,更低于对照组HSC-T6细胞株(P〈0.05)。β-catenin和smad3蛋白质的表达均与α-肌动蛋白(α-SMA)蛋白质的表达显著相关(r=0.800,P〈0.01;r=0.743,P〈0.01)。结论 WIF能通过下调wnt/β-catenin以及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生物学效应抑制HSC-T6细胞的活化,从而延缓肝纤维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5.
李磊  嵇小琴  李宜  高人焘 《肝脏》2010,15(6):417-421
目的比较不同长度HBV感染性克隆复制能力的差异,为HBV复制相关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子克隆的方法体外分别扩增HBV基因组的相应片段,并进行连接,分别构建含1.1、1.2、1.3倍HBV基因组的可复制性克隆。体外转染Huh7细胞系评价抗原分泌和病毒复制情况,使用高压水注射建立急性感染小鼠模型评价病毒分泌情况以及抗原在小鼠肝脏内的表达情况。结果所构建的克隆体外转染Huh-7细胞后均可分泌高浓度的HBsAg,而1.3倍HBV基因组的可复制性克隆HBeAg的分泌能力明显强于其他克隆,转录水平也最高。高压尾静脉注射小鼠后肝组织内均可检测到HBcAg的分布,血清中可以检测到HBV DNA并随时间发生动态变化。其蛋白表达水平和病毒分泌能力均以1.3倍HBV基因组的可复制性克隆较高。结论所构建的克隆在体外及体内均可进行复制,其中含HBV全基因组1.3倍体的可复制性克隆的复制能力最强,可以较好反映来源病毒株的天然复制能力。  相似文献   
106.
目的:系统评价针刺治疗肥胖伴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电子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以及英文数据库Pubmed、Cochrane和Embase中从1991—2017年以针刺为主治疗肥胖伴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文献,根据纳入标准筛查文献后进行资料提取,并进行偏倚风险评价,应用Rev Man 5.3软件对纳入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项RCT,合计1127名肥胖伴2型糖尿病的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相比无治疗组,针刺疗法可以提高有效率,降低BMI指数、减轻体质量、降低TG、FPC。但是在腰围、TC、Hb A1C等指标上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证据等级分析结果显示:除了针刺治疗对FPG、体质量、TC的影响被评为"中级"外,其余均被评为"低级"或者"极低级"。结论:针刺治疗肥胖伴2型糖尿病具有一定的优势,但由于纳入研究的证据质量等级不高,今后仍需要开展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证实本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07.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细胞癌中p16、p15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及其与原发性肝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用特异性甲基化PCR(MSP)法检测3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肿瘤组织和5例正常肝脏组织中p16、p15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肿瘤组织中p16和p15基因启动子区分别有53.3%(16/30,P〈0.05)和46.7%(14/30,P〉0.05)甲基化,5例正常组织中未发现甲基化。两基因甲基化与原发性肝细胞癌临床病理及HBsAg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两者在原发性肝细胞癌发生中有协同性(相关性和一致性)。结论p16、p15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发生频率很高,可能对肝细胞癌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8.
近年来,我们在采取辨证辨病结合治疗慢性肾炎的同时,逐步总结出了以三个本证(肺脾气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五个标证(表邪、水湿、湿热、血瘀、水毒湿浊)相结合的中医辨证分型方案。为了使辨证分型具有更精确一些的指标,本文对130例慢性肾炎患者进行了部分实验室检查,现将检查结果与辨证分型的关系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9.
110.
目的:研究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CD152)Ig融合蛋白(CTLA-4Ig)抗小鼠同种心脏移植排斥的效果及其体内作用的机制。方法:以C57BL/6小鼠为供,BALB/c小鼠为受行异位心脏移植术,分别腹腔注射CTLA4Ig[100μg/d,共15次]γ-球蛋白对照抗体及PBS,观察移植供心的存活时间;研究腹腔注射CTLA-4Ig后受体小鼠T细胞对同种抗原反应性的变化以及对T细胞亚群分化的影响。结果:同种心脏移植的小鼠腹腔注射CTLA-4Ig后,移植心脏存活时间较对照组显延长,40%移植心脏的存活时间长达2个月以上。CTLA-4Ig治疗后诱导受体小鼠T细胞对同种抗原低反应性,但对第三抗原的反应性无影响。受体血清中的Th1来源的IL-2、IFN-γ均明显低于PBS对照组,而Th2来源的IL-10的水平则明显高于对照组,IL-4未见明显的改变。结论:CTLA-4Ig治疗后可通过诱导受体小鼠T细胞对同种抗原低反应性以及受体T细胞由Th1向Th2分化,诱导供特异性免疫耐受的产生,显延长同种小鼠心脏移植存活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