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5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2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17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220篇
综合类   103篇
预防医学   4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49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肺气肿的CT肺功能成像:CT技术与肺功能检查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比较高分辨CT(HRCT)、CT肺功能成像及肺功能检查 (PFT)对肺气肿及阻塞性肺疾病 (COPD)的诊断效用。方法 阻塞性通气障碍组 37例 ,正常对照组 2 0名。所有入选者均在 1周内完成CT检查和PFT。比较HRCT视觉评分、CT肺功能成像参数与PFT结果的相关性和差异性。结果  (1)CT检查发现 ,阻塞性通气障碍组 37例中有 2 3例有肺气肿征象归属肺气肿亚组。 (2 )HRCT视觉评估仅与PFT参数中一氧化碳弥散量 (DLCO)占预计值百分比存在相关性 (r =- 0 731,P <0 0 0 1)。 (3)肺气肿亚组的视觉分数与最大吸气末、呼气末各像素指数 (PI)存在相关性 ,其中分别与PI 950in、PI 950ex相关性最好 (r分别 =0 5 0 6、0 6 10 ,P均 <0 0 0 1)。 (4)利用PI 910in、PI 910ex分别对两组的肺功能进行分级 ,与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 /用力肺活量 (FEV1/FVC)比值的分级结果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χ2 分别 =0 5 2 7、3 6 4 5 ,P分别 =0 913、0 30 2 ) ,采用PI 910in对肺气肿亚组分级与FEV1/FVC的分级结果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χ2 =2 5 9,P =0 4 5 9)。结论 HRCT诊断肺气肿较普通CT敏感 ,但受层厚和照射剂量的限制 ,不能用于对全肺的评估。CT肺功能成像结果客观 ,操作简单 ,与HRCT视觉评分及PFT结果相关性好 ,对早期肺气肿的诊  相似文献   
62.
媒体在医疗服务广告中的社会责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由于广告直接关系到媒体的经济效益和企业的发展,能够为双方带来丰厚的利益,所以,时下媒体医疗广告出现泛滥和失范状态,且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利益,扰乱了社会正常生活和经济秩序,也影响了媒体的形象和公信力.因此,媒体作为医疗广告的"把关人",必须处理好经济利益和社会责任二者之间的关系,真正起到传播文明、弘扬正气的作用.  相似文献   
63.
胃肠道类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讨胃肠道类癌的临床诊断、治疗和病理学特点。对62例胃肠道类癌进行了系统的病理组织学观察及总结,其中46例行局部切除,16例做了根治性手术,随访1~10年,死亡4例。作者认为:病理学诊断是类癌最后确诊的主要方法,手术切除的范围取决于原发肿瘤的大小、部位、浸润程度、淋巴结受累及有无肝转移情况  相似文献   
64.
原发性小肠肿瘤46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芮景  马毅 《安徽医学》1998,19(3):13-14
<正>原发性小肠肿瘤临床上较少见,由于其无特异性表现,又缺乏有效的理想检查手段,以及小肠本身的解剖特点等因素,故早期诊断困难,预后较差。现将本院1982年以来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原发性小肠肿瘤46例。并结合文献分析讨论如下。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男29例,女l7例,年龄6~68岁,平均45.6岁,其中40~60岁34例(74.4%)。二、主要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65.
作者自1988年5月~1994年10月,共收治25例胸腰段脊柱结核病人,男16例,女9例。年龄:10~57岁,发病部位:胸_(11)椎体2例;胸_(12)椎体6例;腰_1椎体10例;腰_(2-3)椎体7例。病程:5月~2年5个月,术前X线证实有死骨14例;有腰大肌脓肿13例;椎旁脓肿8例;1例在髂窝部形成腰大肌流注脓肿。75例均无慢性窦道。6例有脊神经症状;计数截瘫指数最高4;最低2。  相似文献   
66.
我中心近期获取无心跳供体小肠1例,移植给1名短肠综合征患者,取得了较好的近期效果.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供肠获取及保存:取经脐大十字形切口进腹,进腹后即倒入少量冰屑,将肠管轻柔推向上腹部,暴露髂总动脉分叉处,游离出腹主动脉,于左右髂总动脉分叉处结扎腹主动脉,近心端剪开并插入Foley导尿管,插入深度以带气囊尖端超过腹腔干以上为宜,向气囊内注入15 ml水,阻断灌注液流向心脏,经导管灌注0℃~4 ℃高渗枸盐酸盐嘌呤溶液1500 ml(为重力灌注,高度100 cm,以下同);于腹主动脉插管相应位置游离出下腔静脉,插管开放流出道,管的另一端接无渗漏塑胶袋盛装引流液;自肠系膜下静脉插管灌注嘌呤液1500 ml;用50 ml注射器穿刺胆囊,抽吸胆汁,剪开胆囊底插入灌注管,灌注嘌呤液500 ml,冲洗胆道;迅速游离肝周部分韧带及打开肾周脂肪囊,查看肝、肾灌注情况,肝、肾周围放入适量碎冰屑;腹主动脉及肠系膜下静脉各灌注1500 ml嘌呤液后,分别再灌注0 ℃~4 ℃ UW液1000 ml.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血行感染中产超广谱B内酰胺酶(ESBL)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流行病学、细菌学及临床结果。方法选择1998年1月至2009年12月12年间本院肝移植患者资料。对其移植术后血行感染中产ESBL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68例肝移植患者中,19(2.5%)例出现产ESBL革兰阴性杆菌血行感染,共分离到革兰阴性杆菌菌株共23株,其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最为常见。产气大肠杆菌、阴沟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较少。产ESBL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敏感率高达100%,但产ESBL大肠埃希菌对左旋氧氟沙星、头孢曲松、妥布霉素等多种抗生素出现耐药。产ESBL肺炎克雷伯菌则对头孢曲松出现完全耐药。肝移植术后产ESBL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血行感染患者与非产ESBL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血行感染患者之间的15d、30d、1年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移植术后血行感染中产ESBL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对碳青霉烯类敏感:产ESBL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血行感染并未明显增加患者死亡率。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总结了改良的腹部器官簇移植(MCT)治疗终末期肝病合并胰岛素依赖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单中心连续实施的5例MCT的资料.5例全部为男性,原发病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T2DM 3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T2DM 1例,原发性肝癌(HCC)合并T2DM 1例.受者切除患肝后,原位植入包括肝脏、胰腺、部分十二指肠的器官簇,器官簇来源于同一个供者.胆道和胰腺外引流采用供者十二指肠与受者上段空肠Roux-en-Y吻合或者侧侧吻合方式.术后采用巴利昔单抗诱导,他克莫司(Tac)+吗替麦考酚酯(MMF)+皮质激素联合应用预防排斥反应,之后过渡至单用Tac维持治疗.结果 5例手术均顺利,患者于术后早期(8~27 d)完全脱离胰岛素治疗,并且血糖水平维持正常.其中3例术前C肽水平严重降低,术后早期明显升高,并维持于正常水平.1例术后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并死亡,其他4例顺利恢复,术后分别随访22、15、5和4个月,均存活,并已恢复正常生活,移植物功能正常,血糖水平正常.结论 腹部器官簇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合并胰岛素依赖的2型糖尿病的有效手段.
Abstract:
Objective Modified upper abdominal cluster transplantation (MCT), which was inspired by the classical cluster transplant technique, has been proven more effective and feasible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end stage liver diseases associated with 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 (DM) than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OLT) alone. In this study, we summarized our experience with MCT in 5 consecutive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end stage liver diseases associated with insulin-dependent type 2 DM in our single center.Methods Five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related chronic liver cirrhosis and insulin dependent type 2 DM received MCT in our single center. The biliary and exocrine pancreatic drainage reconstructions were achieved by a Roux-en-Y duodenojejunostomy or a side-to-side duodenojejunostomy. A quadruple immunosuppressive regimen based on tacrolimus including Basiliximab induction, mycophenolate mofetil (MMF) and steroids was used in the early stage post-transplant, and then converted to tacrolimus monotherapy.Results All of the patients experienced an uneventful post-operative recovery. They were rendered independent from insulin therapy shortly after transplantation. The fasting glucose and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levels were within normal range. In addition, the fasting C-peptide value was increased from much lower than the normal range pre-transplant to within normal range post-transplant and maintained stable since then. However, the third patient suffered from graft verse host disease (GVHD) 20 days post-operatively and died from severe infection on the post-operative 47 days. The other 4 patients had returned to work and a normal lifestyle over 22, 15, 5 and 4 months of follow-up.Conclusion MCT is an effective method in treating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end stage liver diseases combined with insulin-dependent type 2 DM. Whether a cluster graft would increase the risk of GVHD needs further investigation.  相似文献   
69.
小肠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小肠功能衰竭的理想方法,我院于2010年6月实施1例全小肠移植手术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38岁,为车祸行全小肠及右半结肠切除术后的短肠综合征患者.车祸前体质量约为80 kg,入院时为42 kg(肠切除后16个月).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