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0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2篇
临床医学   63篇
内科学   29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13篇
综合类   91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初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术后病理分期低估现象的可能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处理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118例初次TURBt术诊断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资料.男93例,女25例.年龄(63.0±8.6)岁.肿瘤位于侧壁71例,顶前壁23例,三角区和后壁24例;单发75例,多发43例;肿瘤直径0.5 ~4.0 cm,平均2.0 cm,其中≥3.0 cm者39例;高、低年资医师分别手术53和65例.采用2004 WHO/ISUP分级法和2002 UICC TNM分期系统,将初次TU RBt术后病理与二次电切(60例)或手术切除术后(58例)病理结果比较,采用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病理分期低估原因.结果 118例初次TURBt病理分级分期为高分级Ta13例,高分级T161例,低分级T144例;二次电切、膀胱部分切除及根治术后病理:Ta8例,T174例,T2 36例,共低估39例(33.1%,P<0.01),其中二次电切组被低估17例,手术切除组被低估22例.初次TURBt时组织形态人为改变63例(53.4%),组织标本中肌层缺失56例(47.5%);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肿瘤直径≥3.0 cm、位于顶前壁/侧壁是标本中肌层缺失的危险因素,前者OR:3.766,95% CI 1.263~11.225(P=0.017),后者OR:5.951,95% CI 2.186~16.203(P <0.001);而高年资医师是标本中肌层呈现的保护因素,OR:0.274,95%CI0.127~0.593(P=0.001).结论 初次TURBt术病理分期低估主要与电切后标本组织形态改态和肿瘤基底肌层缺失有关,通过有经验的高年资医生行TURBt术和二次电切可减少初次TU RBt术存在的病理分期低估现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胰十二指肠器官簇移植术后的免疫抑制治疗的合理用药方案。方法收集本中心共实施的10例肝胰十二指肠器官簇移植手术病例,其中5例为上腹部肿瘤伴腹腔多发转移病灶患者接受了肝脏、胰腺及上消化道全切除术后行器官簇移植,5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予以单纯肝切除术后行器官簇移植。10例患者均采用巴利昔单抗+他克莫司+激素+霉酚酸酯四联免疫抑制方案,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肝脏、胰腺及十二指肠功能恢复良好。5例肿瘤患者最长存活326d,3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死于肿瘤复发。5例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除1例于术后4周死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外,其余4例均存活,最长生存时间已超过21个月。随访期内及至患者死亡,10例患者均未发生排斥反应。结论采用巴利昔单抗+他克莫司+激素+霉酚酸酯四联免疫抑制方案可以有效预防肝胰十二指肠器官簇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尿路上皮癌是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新发患者约70%~80%为非肌层浸润膀胱癌(non-muscle-invasivebladder cancer,NMIBC).现在最关注的问题是肿瘤复发和向高级别高分期进展的预测,这决定患者术后药物灌注治疗、膀胱镜监测频次及是否采取更积极的治疗措施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今天受邀参加“第五届中国医院院长年会”,看到一家小小的杂志社,能有这么大的凝聚力,邀请到全国2000多名医院院长和医疗界人士参会,高朋满座,气氛热烈,认真交流医院在改革发展中的大事,《中国医院院长》杂志做得不错,值得表扬。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ERCP在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方面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至2007年10月采用ERCP治疗39例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25例胆道狭窄患者(吻合口狭窄14例,非吻合口狭窄11例)行括约肌切开、胆管扩张、鼻胆管引流和塑料内支架置放术等治疗;对6例胆漏患者行鼻胆管引流及塑料内支架置放术等治疗;对16例胆道结石和胆泥形成患者(其中合并胆道狭窄8例)行括约肌切开、鼻胆管冲洗引流及取石网篮取石等治疗.结果 ERCP手术成功率为95.9%(94/98),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吻合口狭窄的ERCP治愈率为100%(14/14),非吻合口狭窄的ERCP治愈率为27.3%(3/11),胆漏的ERCP治愈率为83.3%(5/6),结道结石和胆泥形成患者的ERCP治愈率为81.3%(13/16).结论 ERCP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安全性较高、疗效较好、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6.
老年胰十二指肠切除术7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胰腺和壶腹肿瘤渐多。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PDE)目前是治愈胰腺及壶腹肿瘤的唯一手段。但 PDE创伤较大 ,并发症和死亡率较高。本文探讨老年患者对 PDE的耐受情况及注意事项。1 临床资料我院 1977年 1月~ 2 0 0 2年 10月共施行 PDE2 10例 ,年龄14~ 78岁 ,<6 0岁者 (年轻组 ) 131例 ,平均 4 8.0± 8.5岁 ,≥ 6 0岁者 (老年组 ) 79例 ,平均 6 6 .0± 4 .7岁。1.1 术前检查 两组术前血红蛋白 (Hb)、总胆红素 (TBIL)、谷氨酸氨基转移酶 (AL T)、直接胆红素 (DBIL)、白蛋白(AL B)、血糖、尿素氮 (BUN)、凝血酶原时间和心电图异…  相似文献   
7.
小肠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小肠功能衰竭的理想方法,我院于2010年6月实施1例全小肠移植手术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38岁,为车祸行全小肠及右半结肠切除术后的短肠综合征患者.车祸前体质量约为80 kg,入院时为42 kg(肠切除后16个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了改良的腹部器官簇移植(MCT)治疗终末期肝病合并胰岛素依赖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单中心连续实施的5例MCT的资料.5例全部为男性,原发病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T2DM 3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T2DM 1例,原发性肝癌(HCC)合并T2DM 1例.受者切除患肝后,原位植入包括肝脏、胰腺、部分十二指肠的器官簇,器官簇来源于同一个供者.胆道和胰腺外引流采用供者十二指肠与受者上段空肠Roux-en-Y吻合或者侧侧吻合方式.术后采用巴利昔单抗诱导,他克莫司(Tac)+吗替麦考酚酯(MMF)+皮质激素联合应用预防排斥反应,之后过渡至单用Tac维持治疗.结果 5例手术均顺利,患者于术后早期(8~27 d)完全脱离胰岛素治疗,并且血糖水平维持正常.其中3例术前C肽水平严重降低,术后早期明显升高,并维持于正常水平.1例术后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并死亡,其他4例顺利恢复,术后分别随访22、15、5和4个月,均存活,并已恢复正常生活,移植物功能正常,血糖水平正常.结论 腹部器官簇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合并胰岛素依赖的2型糖尿病的有效手段.
Abstract:
Objective Modified upper abdominal cluster transplantation (MCT), which was inspired by the classical cluster transplant technique, has been proven more effective and feasible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end stage liver diseases associated with 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 (DM) than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OLT) alone. In this study, we summarized our experience with MCT in 5 consecutive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end stage liver diseases associated with insulin-dependent type 2 DM in our single center.Methods Five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related chronic liver cirrhosis and insulin dependent type 2 DM received MCT in our single center. The biliary and exocrine pancreatic drainage reconstructions were achieved by a Roux-en-Y duodenojejunostomy or a side-to-side duodenojejunostomy. A quadruple immunosuppressive regimen based on tacrolimus including Basiliximab induction, mycophenolate mofetil (MMF) and steroids was used in the early stage post-transplant, and then converted to tacrolimus monotherapy.Results All of the patients experienced an uneventful post-operative recovery. They were rendered independent from insulin therapy shortly after transplantation. The fasting glucose and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levels were within normal range. In addition, the fasting C-peptide value was increased from much lower than the normal range pre-transplant to within normal range post-transplant and maintained stable since then. However, the third patient suffered from graft verse host disease (GVHD) 20 days post-operatively and died from severe infection on the post-operative 47 days. The other 4 patients had returned to work and a normal lifestyle over 22, 15, 5 and 4 months of follow-up.Conclusion MCT is an effective method in treating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end stage liver diseases combined with insulin-dependent type 2 DM. Whether a cluster graft would increase the risk of GVHD needs further investigation.  相似文献   
9.
我中心近期获取无心跳供体小肠1例,移植给1名短肠综合征患者,取得了较好的近期效果.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供肠获取及保存:取经脐大十字形切口进腹,进腹后即倒入少量冰屑,将肠管轻柔推向上腹部,暴露髂总动脉分叉处,游离出腹主动脉,于左右髂总动脉分叉处结扎腹主动脉,近心端剪开并插入Foley导尿管,插入深度以带气囊尖端超过腹腔干以上为宜,向气囊内注入15 ml水,阻断灌注液流向心脏,经导管灌注0℃~4 ℃高渗枸盐酸盐嘌呤溶液1500 ml(为重力灌注,高度100 cm,以下同);于腹主动脉插管相应位置游离出下腔静脉,插管开放流出道,管的另一端接无渗漏塑胶袋盛装引流液;自肠系膜下静脉插管灌注嘌呤液1500 ml;用50 ml注射器穿刺胆囊,抽吸胆汁,剪开胆囊底插入灌注管,灌注嘌呤液500 ml,冲洗胆道;迅速游离肝周部分韧带及打开肾周脂肪囊,查看肝、肾灌注情况,肝、肾周围放入适量碎冰屑;腹主动脉及肠系膜下静脉各灌注1500 ml嘌呤液后,分别再灌注0 ℃~4 ℃ UW液1000 ml.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血行感染中产超广谱B内酰胺酶(ESBL)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流行病学、细菌学及临床结果。方法选择1998年1月至2009年12月12年间本院肝移植患者资料。对其移植术后血行感染中产ESBL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68例肝移植患者中,19(2.5%)例出现产ESBL革兰阴性杆菌血行感染,共分离到革兰阴性杆菌菌株共23株,其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最为常见。产气大肠杆菌、阴沟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较少。产ESBL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敏感率高达100%,但产ESBL大肠埃希菌对左旋氧氟沙星、头孢曲松、妥布霉素等多种抗生素出现耐药。产ESBL肺炎克雷伯菌则对头孢曲松出现完全耐药。肝移植术后产ESBL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血行感染患者与非产ESBL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血行感染患者之间的15d、30d、1年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移植术后血行感染中产ESBL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对碳青霉烯类敏感:产ESBL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血行感染并未明显增加患者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