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82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 毫秒
31.
王剑锋  黄小强  李辉  马建兵 《骨科》2021,12(2):137-142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下肢肌间静脉血栓的转归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10月行单侧TKA术后由下肢深静脉彩超确诊的新鲜肌间静脉血栓病人64例,男29例,女35例;年龄为(56.3±7.7)岁(46~82岁).彩色超声多普勒观察肌间静脉血栓在...  相似文献   
32.
带大粗隆的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   总被引:29,自引:5,他引:24  
目的 :探讨应用带大粗隆的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的疗效。方法 :2 0 0 0年 2月~ 2 0 0 3年 3月观察了 1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 ,年龄 75~ 88岁 ,平均 78.5岁。按Evans分型 ,Ⅲ型骨折 4例 ,Ⅳ型骨折 9例 ,V型 (反粗隆型 )骨折 5例 ,均采用带大粗隆的人工关节置换术 (骨水泥型 ) ,其中全髋置换 3例 ,双动股骨头置换 15例。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随访 7个月~ 3年 5个月 ,平均 2 1个月。患髋无明显疼痛 ,活动基本恢复术前水平。Brumback髋关节功能评分优 6例 ,良 8例 ,可 4例 ,无失败病例 (平均得分 51分 )。结论 :带大粗隆的人工关节置换术对于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是一种良好的选择 ,可显著降低卧床并发症 ,早期下地锻炼 ,延长生命及提高生活质量 ,但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对强直性脊柱炎髋屈曲挛缩畸形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自1998年7月~2005年9月,对18例(36髋)强直性脊柱炎髋屈曲挛缩畸形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平均随访3.2年,对手术前后疼痛、活动度、畸形矫正等进行了对比。结果术后除6侧髋关节轻度疼痛外,其余均无疼痛。关节活动度明显增加,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31分改善为76分(配对t检验P<0.1)。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严重的强直性脊柱炎髋屈曲挛缩畸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4.
目的:使用有限元分析来研究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胫骨侧使用短延长杆对胫骨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选取1名健康成年女性志愿者,通过三维重建及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膝关节胫骨模型。分别在无骨缺损、中度骨缺损、重度骨缺损胫骨模型上使用标准胫骨平台(CMATM)、翻修胫骨平台(PSATM)+30 mm延长杆、标准胫骨平台(CMATM)+30 mm延长杆,建立9组有限元模型,模拟下肢负重时的载荷及约束,分析胫骨平台及胫骨近端应力分布情况。结果:在无骨缺损模型中,相比于标准胫骨平台,使用翻修胫骨平台+30 mm延长杆及标准胫骨平台+30 mm延长杆的胫骨平台应力分别增加2.55%和减少11.17%(P=0.766,P=0.168);胫骨截面A应力分别减少4.53%和10.90%(P=0.562,P=0.220);胫骨截面B应力分别减少2.74%和8.67%(P=0.303,P=0.263)。在中度骨缺损模型中,相比于标准胫骨平台,使用翻修胫骨平台+30 mm延长杆及标准胫骨平台+30 mm延长杆的胫骨平台应力分别减少7.54%和22.85%(P=0.007,P=0.001);胫骨截面A应力分别减少8.58%和16.56%(P=0.096,P=0.039);胫骨截面B应力分别减少1.28%和7.97%(P=0.442,P=0.255);骨缺损处所受最大应力分别减少6.63%和17.75%。在重度骨缺损模型中,相比于标准胫骨平台,使用翻修胫骨平台+30 mm延长杆及标准胫骨平台+30 mm延长杆的胫骨平台应力分别增加3.95%和减少13.21%(P=0.037,P=0.001);胫骨截面A应力分别减少6.65%和14.88%(P=0.082,P=0.041);胫骨截面B应力分别减少1.43%和8.15%(P=0.392,P=0.221);骨缺损处所受最大应力分别减少0.25%和11.75%。结论:对于无骨缺损的患者,使用标准胫骨平台即可。对于合并骨缺损的患者,建议在标准平台的基础上添加30 mm短延长杆。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国际体力活动问卷(international physical activity questionnaire,IPAQ)长问卷表检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群体的信度和效度。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榆林市第四(星元)医院骨科行膝关节置换术后随访的病例45例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男性20例,女性25例;年龄55~69岁,平均年龄(60.22±5.42)岁。45例间隔1周后重新调查评价问卷信度,同时采用体力活动日记记录表(physical activity,PA)和IPAQ长问卷进行区分效度和内容效度分析,采用SPSS 24.0统计分析组内相关系数验证效度。结果IPAQ长问卷表信度:1周后重测信度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为0.814~0.979。IPAQ长问卷表效度:IPAQ长问卷表与PA日记比较分析发现步行、中度体力活动、重度体力活动、总体力活动能量消耗的相关系数(r=0.70~0.87),其中步行活动的相关系数较高(r=0.87)。结论IPAQ长问卷表检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群体的活动量具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脾脏单发肿瘤或肿瘤样病变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脾脏单发肿瘤或肿瘤样病变的临床表现及CT特点。结果 18例单发脾脏肿瘤或肿瘤样病变中,血管瘤2例,其中1例明显强化,1例边缘结节状强化;3例淋巴管瘤边缘及分隔轻度强化;3例较大窦岸细胞血管瘤动脉期明显强化,门静脉期逐渐均匀强化,延迟期强化与周围组织相仿,另2例边缘轻度强化;3例较大硬化性血管瘤结节样转化病灶内见"辐轮状钙化"及"辐轮状强化",另1例病灶内见液化坏死;1例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平扫及增强无特征性改变;1例巨块型淋巴瘤动脉期可见"血管漂浮"征;2例淋巴瘤呈轻度均匀强化。结论 CT可较清晰地显示脾脏病灶的大小、形状、密度、边界及强化程度,对脾脏单发肿瘤或肿瘤性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7.
目的评价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73例(95膝)严重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随访时间10个月~4年(平均28个月),对其术前、术后生存质量评分和膝关节功能HSS评分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根据生存质量评分标准,手术优良率达91.78%,HSS评分标准手术优良率达95.79%,术后在生存质量、疼痛、关节功能及活动度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严重膝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生存质量评价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治疗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8.
[目的] 通过对松动假体界膜的研究分析人工髋关节松动的原因.[方法] 通过对38例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松动假体周围界膜组织进行肉眼外观、普通光镜及扫描电镜的观察来分析人工髋关节无菌性松动与界膜之间的相关联系.[结果] 所有本组38例松动假体周围均充填有薄厚大小不一的界膜组织,多数颜色为暗红色,约1/3的界膜部分有黑色;界膜较厚处质韧类似瘢痕结缔组织,薄处似纤维薄膜.光镜可见较多巨噬细胞和异物巨细胞及磨损微粒;扫描电镜观察可以见到大量的粗细不等排列无序的胶原纤维组织和大小不一分布不均的异物颗粒和骨碎屑,胶原纤维内有成纤维细胞分布.[结论] 人工假体与骨空隙的产生导致界膜充填,磨损微粒刺激界膜释放炎性细胞因子导致骨溶解而出现假体松动,如果尽可能地减少活动中产生的磨损碎屑从而减少炎性介质的释放,减少由充填性界膜向溶骨性界膜的转变,就可从生物学的角度降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松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应用带大粗隆的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的疗效。方法:1998年2月至2006年3月4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不稳定型或Evans分型第Ⅲ、Ⅳ、Ⅴ型)患者,其中男性35例,女性13例,年龄最大88岁,最小75岁(平均年龄78.5岁),按Evans分型Ⅲ型骨折11例,Ⅳ型骨折29例,Ⅴ型(反粗隆型)骨折8例,均采用带大粗隆的人工关节置换术(骨水泥型),其中全髋置换7例,双动股骨头置换41例。大小粗隆均以钢丝固定于假体粗隆部,术后1周在助步器帮助下下地锻炼,术后1月弃拐行走。结果:所有病例术后随访最长9年5月,最短10个月(平均21个月),患髋无明显疼痛,活动基本恢复术前水平。Brumback髋关节功能评分优18例,良21例,可9例,无失败病例(平均得分51分)。术后发生深静脉栓塞4例,1例发生泌尿系感染,对症治疗后好转,无褥疮及肺炎发生。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11个月、2年1个月因其他原因死亡。结论:带大粗隆的人工关节置换术对于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是一种良好的选择,可显著降低卧床并发症,早期下地锻炼,延长生命及提高生活质量,但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40.
目的:观察透明质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髌骨软骨软化症的疗效。方法:髌骨软骨软化症患者64例81侧关节内每周注射透明质酸钠20mg/次,共5次。结果:64例患者随访3月,81侧中显效(膝部无疼痛,关节活动恢复正常,研磨髌骨等试验阴性)40侧,有效(上下楼梯及半蹲位时疼痛减轻,研磨髌骨等试验弱阳性)36侧,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改善或加重)5侧,总有效率93.8%;病情越轻,见效越早,疗效越好。结论:透明质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是治疗髌骨软骨软化症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