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82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目的:探讨屈曲挛缩畸形的膝关节行关节置换的方法,重点关注术中膝关节周围软组织平衡的方法。技巧及术后疗效。方法:自2010年6月~2012年6月共收治晚期膝关节疾病合并屈曲挛缩畸形患者156例,213膝,采取人工膝关节置换进行治疗,分别记录术前术后膝关节畸形程度,HSS评分,活动范围。并进行比较。本组病例平均年龄60.2岁(44~81岁),女92例136膝,男64例77膝。膝骨性关节炎8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58例,创伤性关节炎13例。膝关节活动范围平均52.6°(33.5°~94.1°)。本组病例轻度屈曲畸形:83例117膝,中度屈曲畸形:58例76膝,重度屈曲畸形:15例20膝。平均屈曲畸形程度:45.8°。每例患者均进行术前及术后1年HSS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所有病例获得随访,屈曲挛缩畸形均得到改善,膝关节HSS评分由术前20.7分提高到术后平均73.6分。膝关节活动范围术前平均52.6°提高到术后平均92.7°。结论:晚期膝关节病所致的屈曲挛缩畸形的膝关节行膝关节置换术,除了在术中注意准确截骨外,应着重注意软组织松解,调整力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经皮微创锁定钢板附加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使用锁定钢板经皮微创技术,骨折断端附近与钢板成角一侧置入拉力螺钉对18例胫骨骨折进行复位固定治疗。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结果除2例失访外,16例骨折均骨折复位力线良好、顺利愈合,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运用经皮微创技术锁定钢板中骨折端附近与钢板成角侧置入拉力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和进一步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强直性脊柱炎髋屈曲挛缩畸形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并对常见问题的处理进行探讨。[方法]自1998年7月~2005年9月对18例(36髋)强直性脊柱炎髋屈曲挛缩畸形的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10例;平均年龄34岁(17岁~58岁)。[结果]术后随访1~6年(平均3.2年),对手术前后关节疼痛、活动度、畸形矫正及患者整体功能的改善情况进行了对比。除6侧关节轻度疼痛外,其余关节均无疼痛。关节活动度由术前髋关节屈曲平均20.5°改善为70.5°,髋关节外展由术前平均8.2°改善为45°,Harris评分由术前7~58分(平均31分)改善为56~89分(平均76分),较术前平均提高45分,有显著性差异(配对t检验P〈0.01)。[结论]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严重的强直性脊柱炎髋屈曲挛缩畸形的一种有效的方法,特别是术中仔细松解前方挛缩组织,外侧入路可较好地实施手术,同期双侧手术可使患者尽早恢复功能,节约费用,减少二次手术的痛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比氨甲环酸不同的静脉给药时间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失血量和输血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的168例患者,男45例,女123例;年龄60~77岁,平均70.5岁;诊断为骨关节炎。按照静脉给药时间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42例。A、B、C组按20mg/kg计算的量稀释于250mL生理盐水中,分别于止血带充气前、松止血带前和松止血后20min静脉注射,D组仅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静脉注射。对比四组总失血量(术中和术后失血量)、输血量、输血率、术后血红蛋白减少量、相关凝血功能及术后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的差异,于术后7d进行下肢血管多普勒检查。结果 总失血量、血红蛋白减少量、输血量、输血率A组均明显少于B、C、D组(P0.05),B、C组少于D组(P0.05),B、C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甲环酸能有效减少初次单侧TKA围手术期的失血量、血红蛋白下降和输血率;止血带充气前使用氨甲环酸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5.
16.
秦皇岛市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与普通住院病例的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手、足、皮肤及口腔疱疹为主要症状的传染病,一般预后良好,少数患儿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损害,引发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脑水肿和心肌炎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在假体周围感染(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病原菌检测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由西安市红会医院关节外科收治的因PJI或无菌性松动(as...  相似文献   
18.
聚乙烯微粒细胞因子与人工髋关节松动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聚乙烯微粒、细胞因子与人工髋关节松动的相关性.[方法]根据假体的类型及假体中是否含有聚乙烯将38例人工髋关节翻修病例分为3组:全髋置换组、双动头组和一体式单动头组,对各组术中松动假体周围界膜组织进行光镜下炎性细胞计数的半定量分析和肿瘤坏死因子(TNF)的测定,分析人工髋关节无菌性松动与聚乙烯微粒、细胞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根据Joseph的半定量标准,全髋置换组和双动头组在光镜下界膜中炎症反应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单动头组与另外两组相比炎性细胞反应程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统计学分析显示全髋置换组与双动头组界膜中TNF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全髋置换组与单动头组界膜中TNF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双动头组与单动头组界膜中TNF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聚乙烯微粒比其他微粒(如金属微粒、水泥微粒等)更可以刺激界膜中巨噬细胞释放更多的溶骨性的细胞因子TNF导致骨溶解加剧,人工关节的材料中尽量不用聚乙烯或改变聚乙烯的特性以减少磨损微粒和其刺激巨噬细胞所释放溶骨性的细胞因子(如TNF)的数量,从生物学角度降低假体松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髋臼骨折往往由高能量损伤所致,治疗不当可引起髋关节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2004年11月至2007年12月,对38例髋臼后部骨折的患者采用Kocher-Langenbeck人路行切复内固定治疗,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讨论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效果。方法:2004年11月至2007年12月,手术治疗粉碎移位的肱骨近端骨折80例,行切开复位内同定手术65例,其中选用肱骨近端解剖型钢板28例、肱骨近端锁定钢板22例,三叶草钢板15例,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手术15例。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时间8~30个月,平均16.5个月。根MichaelReese医疗中心评分标准,内固定术或肱骨头置换术后肩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分别为87%和75%。结论:对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采用手术治疗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对不同情况的患者可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