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8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71.
<正> 病毒性心肌炎(VMC)是一种由病毒感染所致的心肌炎症病变为主的疾病。近年来,国内发病趋增高,且VMC可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DMC)已被肯定。因此本病日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尚无统一诊断标准,我国曾于1987年全国心肌炎心肌病专题座谈会上初步拟定VMC的诊断标准草案。随着对VMC免疫发病机理的认识及新的诊断技术的不断应用于临床,对VMC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的变化对卒中相关性肺炎(SAP)患者的预后评估作用。方法:对183例SAP患者进行分析,记录出现SAP前3天及发病后第1、3、5、7天的CPIS,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病死组,比较2组CPIS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发病后CPIS均比发病前明显升高(P〈0.01);病死组发病后第1、3、5、7天与发病前3天的评分比较均明显升高(P〈0.01);存活组发病后第1、3、5天与发病前3天的评分比较均明显升高,第7天则较第1天显著下降(P〈0.01)。发病后第5天且CPIS〉6分时,与存活患者相比病死率增高,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1.3%和93.4%;CPIS与住院时间呈正相关关系(P〈0.01);当接受充分治疗后,发病后第5天CPIS轻度下降,而在没有充分的抗感染治疗时变化不明显。结论:CPIS作为肺部感染程度的量化指标可以很好地预测SAP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3.
目的:讨论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疗效。方法:收集本院2011年1月-2012年9月的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62例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rTMS真磁刺激组和rTMS假磁刺激组,进行10 d治疗。应用蒙特利尔认知测评量表(MoCA)和画钟试验(CDT)进行认知功能的评价。结果:药物治疗后各组MoCA、CDT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rTMS真刺激组与另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磁刺激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MS对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4.
白细胞介素32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免疫炎性反应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细胞介素32(IL-32)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炎性细胞因子,主要由T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单核细胞和上皮细胞等产生。IL-32诱导细胞因子的产生,在自身免疫方面起重要作用。IL-32参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特异性自身免疫炎性反应。认识二者关系有利于为临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5.
目的:初步评估成年卵圆孔未闭(PFO)伴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耳联合PFO封堵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横断面研究。入选2017年6月至2020年10月在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周浦医院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确诊的7例房颤合并PFO患者,收集年龄、性别、病史等基本资料。根据未闭卵圆孔大小、左心耳口宽度和深...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测定哮喘急性发作期和哮喘缓解期患者脂联素水平,探讨脂联素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10年10月至2011年9月期间在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就诊的哮喘患者97例,其中急性发作期50例,缓解期47例,另选同期非吸烟健康体检者27例作为对照.用ELISA法检测血清脂联素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同时测定肺功能(FEV1%pred、RV% pred),分析脂联素水平和TNF-α、肺功能之间的相关性.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多组数据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 哮喘急性发作期组血清脂联素浓度[(2.46±1.21) ng/mL]低于缓解期组[(3.79±0.96) ng/mL]和健康对照组[(9.64±4.88) ng/mL](P均<0.01),哮喘缓解期组血浆脂联素浓度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哮喘急性发作期组及缓解期组血清脂联素与TNF-α、RV% pred呈负相关(P<0.01),与FEV1% pred呈正相关(P<0.01).结论 哮喘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脂联素在哮喘中可能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7.
目的:考察不同磷脂组成莪术油包合物脂质体的抗肿瘤药效。方法: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了莪术油包合物脂质体。KM小鼠接种H22瘤株造成移植性荷瘤小鼠模型,比较莪术油不同制剂[包括莪术油溶液,莪术油包合物(ZTO-HPCD)、莪术油包合物SPC脂质体(ZTO-HPCD-SL)及莪术油包合物复合磷脂脂质体(ZTO-HPCD-SHL)]给药后荷瘤小鼠的抑瘤效果,比较给药后各组荷瘤小鼠的体质量和免疫器官(脾和胸腺)指数。并且还考察了对腹水癌模型小鼠生命延长率的影响。结果:磷脂组成对莪术油包合物脂质体的抗肿瘤效果具有显著影响。相同剂量下的莪术油溶液、ZTO-HPCD、ZTO-HPCD-SL、ZTO-HPCD-SHL的抑瘤率分别为17.90%、17.49%、39.77%、59.42%,与莪术油溶液相比,莪术油包合物脂质体制剂给药后未发现对免疫器官存在明显的抑制作用,具有一定的生命延长作用。结论:采用包合物脂质体与复合磷脂脂质体技术可以显著提高莪术油的抗肝癌效果。  相似文献   
78.
采用摇瓶法测定内酯型和羧酸盐型9-硝基喜树碱(1)的油水分配系数,结果为145.5±2.96和0.034±0.26.建立了HPLC法同时测定小鼠组织和血浆中1的内酯型浓度和总浓度.静脉注射给予S180荷瘤小鼠不同比例的内酯型1溶液,结果显示给药时内酯型比例对其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有明显影响.在血浆中,测得的内酯型浓度随给药时内酯型比例的变化而变化,而总浓度却与给药时内酯型比例关系不大.在肿瘤组织中,给药的内酯型1比例为100%和75%时,测得的内酯型和总量的AUC结果相近;其他各组测得的内酯型和总量的浓度均随给药时内酯型1比例(50%、25%和0)降低而降低.肝、肾组织中测得的内酯型比例与给予比例没有明显相关性(如肾)或呈现出负相关(如肝).这可能与肝、肾是羧酸盐型1的主要排泄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结肠镜对大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1984年2月至2 0 0 0年6月我院消化内镜室共行2 6 76例结肠镜检查,患者来自门诊及住院病房,对内镜下疑诊或确诊大肠癌的病例,观察肿瘤的形态、部位并取活检,对病理证实为大肠癌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结肠镜及病理诊断检出大肠癌15 5例,检出率5 .8% ,其中男10 1例,女5 4例,平均(5 1.3±2 .4 )岁,男女之比为1.87∶1,年龄在4 0岁以上者12 2例,占78.7%。癌灶部位以直肠及乙状结肠为多见,占5 9.4 %。镜下以隆起型中晚期癌为多,术后复发3例,癌伴息肉共30例,其中19例位于直肠及乙状结肠。癌伴大肠黑变病3例,息肉局部癌变12例。直-回盲部及直-横结肠同时多原发癌2例,共有癌灶15 7处。病理类型以腺癌多见,占91.0 %。结论:结肠镜是目前最有效的检查方法,对早期诊断大肠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0.
基于饮片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概念、确定标准及研究模式,以莪术饮片为例进行示范性研究,通过对生、醋莪术饮片化学物质组辨识明确化学物质基础及炮制前后发生显著变化的差异成分;结合药效、药性及药动学研究以及物质基础的相关性分析并做比较,明确其主要药效物质基础;综合研究结果,确定莪术二酮、莪术醇、吉马酮、呋喃二烯、β-榄香烯5个化学成分为质量标志物,建立生、醋莪术饮片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及指纹图谱控制方法。为中药饮片质量标志物的研究提供示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