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55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临界病变血管内超声斑块影像学特征。方法对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为临界病变者,行血管内超声检查,评估斑块特征。结果 163例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中薄帽纤维粥样硬化斑块(TCFA)、厚帽纤维粥样硬化斑块(ThCFA)患者分别为37、50例。TCFA、ThCFA患者临床特征、冠状动脉分布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超过50%的临界病变血管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ThCFA患者平均斑块负荷、斑块面积高于TCFA患者;ThCFA及TCFA患者斑块成分以纤维组织最多,其次为纤维脂肪组织和坏死核心成分,高密度钙化面积最低。TCFA患者最小管腔面积≤4.0mm2者占18.92%(7/37),显著高于ThCFA患者。结论慢性稳定性心绞痛冠状动脉临界病变ThCFA患者斑块负荷更重,管腔面积更大。TCFA患者最小管腔面积≤4.0mm2比例更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腹腔介质增强超声显像技术评价丹参预防术后大鼠腹腔内粘连的作用,来探讨此项技术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选用48只SD大鼠,制作一种术后腹腔内粘连的模型。术后随机分为4组,关腹前各组分别腹腔灌注大、小剂量的复方丹参注射液、地塞米松注射液、生理盐水注射液,术后第10d用腹腔介质增强超声显像技术对腹腔内粘连进行定位和定量;然后再进行大体解剖,结果与腹腔介质增强超声显像技术评价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腹腔介质增强超声显像技术及大体解剖观察结果均显示:两种不同剂量复方丹参注射液组分别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粘连程度均明显减轻(P<0.01)。结论腹腔介质增强超声显像技术可以作为一种定位定量诊断腹腔内粘连的有效的影像学诊断方法用以监测药物预防腹腔内粘连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借助腹腔注水成像技术研究大鼠肾上腺髓质增生(AMH)声像图特征,并与病理结果对比,为腹腔注水成像技术诊断AMH提供声学基础。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依体质量大小随机分为A、B、C3组,皮下注射利血平0.4mg/(kg.d);a、b、c对照组,每组10只SD大鼠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A、a,B、b,C、c组分别连续注射40、60和80d后停药,用腹腔注水成像技术进行探测,并和病理研究作对照。结果注射60d后B组髓质百分数(34.29%±5.81%)显著高于b组(25.66%±8.94%),t=2.462,P<0.05,C组(36.36%±7.83%)也显著高于c组(24.80%±7.87%)t=3.104,P<0.01,显示注射利血平60dAMH造模成功;超声下B和b组、C和c组肾上腺体积分别为(5.21±0.65)mm×(4.56±0.53)mm×(4.12±0.66)mm和(4.62±0.27)mm×(4.13±0.35)mm×(3.86±0.71)mm、(5.36±0.52)mm×(4.64±0.48)mm×(4.25±0.39)mm和(4.55±0.47)mm×(3.99±0.45)mm×(3.91±0.38)mm,差异显著(t=2.151,P<0.05;t=2.768,P<0.01);超声下中心髓质区范围及回声强度B组显著高于b组(Z=-4.226,P<0.01)、C组显著高于c组(Z=-4.115,P<0.01);镜下见B和C组髓质明显增厚,细胞数增多、密集,呈实质性片状或条索状分布,形成细胞巢。结论大鼠AMH时,声像图主要表现为肾上腺体积增大;中心的髓质回声增高,且回声增高的髓质区范围增大,大部分超过整个肾上腺范围的一半。大鼠肾上腺中心髓质回声的强弱程度及范围可反应髓质增生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2008年5月.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病协会和美国心律协会(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CC/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heart rhythm society,HRS),在J Am Coil Cardiol、Circulation、Heart Rhythm,以及网站(www.acc.org,http://my.americanheart.org,WWW.hrsonline.org),正式发布心律失常的装置治疗指南,这是ACC/AHA/HRS依据目前临床证据和专家共识,  相似文献   
5.
顽固性肝硬化腹水长期以来是肝硬化患者治疗的棘手问题,常规利尿治疗很难奏效,单纯穿刺放腹水或腹水回输能暂时缓解病人症状,但腹水容易复发。如用超滤浓缩法,需一定设备,疫区基层血防机构没有这种条件。为了救治晚期血吸虫病患者,本站采取直接回输,体内浓缩,结合卡托普利治疗顽固性腹水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埋藏式复律除颤器(ICD)是目前预防心脏性猝死最重要的手段,本文综述近年ICD的临床研究,分析ICD对心脏性猝死一级和二级预防适应证的变迁.ICD应用的适应范围逐渐扩大,从室颤导致心脏骤停病史者,扩展到自发或可诱导出的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缺血性心肌病心脏性猝死高危患者(有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左室射血分数低,QRS波群时限增宽)、以及缺血性或非缺血性心肌病、左室射血分数(LVEF)≤30%~35%的心脏性猝死高危患者的应用.临床荟萃研究表明ICD一级预防具有良好的费用/获益比,临床医师应积极接受心力衰竭患者植入ICD预防心脏性猝死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埋藏式复律除颤器(ICD)是目前预防心脏性猝死最重要的手段,本文综述近年ICD的临床研究,分析ICD对心脏性猝死一级和二级预防适应证的变迁。ICD应用的适应范围逐渐扩大。从室颤导致心脏骤停病史者,扩展到自发或可诱导出的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缺血性心肌病心脏性猝死高危患者(有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左室射血分数低,QRS波群时限增宽)、以及缺血性或非缺血性心肌病、左室射血分数(LVEF)≤30%~35%的心脏性猝死高危患者的应用。临床荟萃研究表明ICD一级预防具有良好的费用/获益比,临床医师应积极接受心力衰竭患者植入ICD预防心脏性猝死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临床对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应用超声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抽选于2018年1月—2019年10月期间我院共收治的60例甲状腺癌患者,全部患者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且进行超声诊断.评价及对比侧颈部淋巴和中央区颈部淋巴的超声诊断结果.结果:侧颈部淋巴结的超声诊断阳性率高于中央区颈部淋巴结(P<0.05);单个淋巴结转移超声诊断阳性率低于多个淋巴结转移(P<0.05).结论:临床对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应用超声诊断,可有效检测出侧颈部淋巴、多个淋巴结转移,其诊断价值更突出,具有较高临床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赵志宏  隋秀芳 《安徽医学》2011,(10):1746-1748
目的评价高频彩超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3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做膝关节高频超声检查,总结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病变的声像图特点。结果病变膝关节出现不同程度的滑膜增厚、关节积液、软骨变薄及骨质破坏等表现。结论高频彩超可以通过观察膝关节的积液、滑膜及软骨的病变为临床早期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卒中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特点及主要危险因素,为脑卒中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 2016年 1月至 2018年 5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1 046例脑卒中病人的临床及颈动脉超声检查资料,采用 χ2检验分析脑卒中病人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的特点及不同年龄组、不同慢性病之间超声检查结果的差异,采用 logistic回归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 1 046例脑卒中病人中,左侧颈动脉斑块形成发生率更高(62.72%)且更易多发(32.60%)。斑块检出率:颈总动脉(52.58%)>颈动脉窦部(44.26%)>颈内动脉(12.52%)。不同年龄组的脑卒中病,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增厚、斑块形成、中度以上狭窄的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高血压者颈动脉 IMT增厚、斑块形成、中度以上狭窄的检出率(87.73%、75.06%、9.95%)与无高血压者(77.57%、63.97%、4.78%,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合并糖尿病者颈动脉 IMT增厚、斑块形成的检出率(90.14%,78.10%)与无糖尿病者(83.29%、70.08%,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合并高血脂者颈动脉 IMT增厚的检出率(89.95%)与无高血脂者(83.87%,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是高龄、男性、高血压、高体质量指数(BMI);中度及以上狭窄的危险因素是高龄、男性、高血压。结论超声可有效评估脑卒中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特点及危险因素,对有效预防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脑卒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