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6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93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25篇
基础医学   91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142篇
内科学   82篇
皮肤病学   34篇
神经病学   21篇
特种医学   42篇
外科学   127篇
综合类   408篇
预防医学   14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40篇
  2篇
中国医学   150篇
肿瘤学   98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目的:探讨电化学在前列腺增生症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8例人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标本进行了体外实验,观察不同电极与电量设置对前列腺增生组织病理变化范围的影响。结果:不同电极设置,电极周围组织变性坏死区域半径不同。随电量增加,电极周围组织病理变化范围亦递增。导尿管同置正负极,电量为300库仑时,正负电极周围损伤范围达半径10mm。研究表明,导尿管同置正负极,电极周围损伤范围大,治疗后前列腺腔塑型成管状,且操作简单。结论:选用合适的电极和恰当的电量,可使前列腺组织产生有效的病理变化范围,从而取得前列腺增生症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2.
避免鼻内窥镜手术并发症的临床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避免鼻内窥镜手术并发症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0侧成人头部正中矢状剖面标本上,观察了泪囊的毗邻、在鼻腔外侧壁上的投影及筛窦的毗邻。结果:泪囊与中鼻道前房相邻,其在鼻腔外侧壁上投影的前界为“骨梭”,后界为钩突基部,上界为中鼻甲附着处前部的下缘,下界为下鼻甲附着处前部的上缘。筛顶壁为一前窄后宽的骨板,筛前、后动脉在筛窦内均靠筛顶下方并与筛板同水平走行。结论:鼻内窥镜手术者若熟悉手术区的解剖可减少或避免并发症。  相似文献   
23.
我院于2002年6~11月采用迪维霜(重庆华邦制药厂生产)外用治疗寻常痤疮50例,疗效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1病例资料 50例均为门诊确诊患者.年龄16~38岁,平均23.7岁;男21例,女29例;病程6个月至7年,平均2.56年.除10例(20.0%)伴有皮脂溢出者有口服维胺脂药物史外,其他未用过治疗痤疮的药物.50例中丘疹型18例(36.0%),粉刺型12例(24.0%),脓疱型、结节囊肿型各10例(各占20.0%).  相似文献   
24.
食管内支架在晚期食管癌放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自1998年5月~2001年7月共对14例晚期食管癌放疗患者进行食管内支架治疗,获得了较好的疗效,现结合文献进行有关的讨论。 一、材料方法 1.临床资料:14例均为男性,年龄38~72岁,平均年龄59岁。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确诊。病变部位:食管上段2例,中段8例,下段4例。食管病变长度3~8cm。食管狭窄9  相似文献   
25.
患者男性,19岁。因胸闷、气短、胸痛、咳嗽、咳痰2月入院。胸部CT示前上纵隔多个大小不等结节影融合成6×7×8cm软组织块影响,向左侧肺内凸出。以“纵隔肿瘤”于97年1月20日行开胸探查术。术中见前上纵隔肿块约15×13×10cm大小、质硬、与上腔脉、无名静脉、主动脉及肺动脉根部粘连,分离困难,切除其前部约8×5×3cm。病理诊断为精原细胞瘤。术后患者临床症状无缓解,半月后复查胸部CT示肿瘤有所增大,上纵隔巨大块影向左肺凸出超过锁骨中线。外生殖器,腹部、睾丸及附睾B超未见异常。诊断为纵隔原发性精原细胞瘤。给予纵隔直线加速器…  相似文献   
26.
术前阴道细胞学检测对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阴道细胞学作为术前预测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对103例子宫内膜癌的术前阴道细胞学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发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阴道细胞学正常68例(66.1%)、可疑9例(8.7%)、恶性26例(25.2%)。阴道细胞学与组织学类型、肿瘤分化程度、手术分期、宫颈及盆腔淋巴结转移等明显相关(P<0.05)。恶性阴道细胞学多见于非宫内膜样腺癌、低分化、晚期、宫颈及盆腔淋巴结转移者,其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比正常阴道细胞学者高6.2倍。阴道细胞学与子宫肌层浸润深度、附件转移、大网膜转移和腹腔细胞学阳性之间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恶性阴道细胞学可望作为预测子宫内膜癌子宫外转移的指标,是一个不利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27.
5-Fu和α干扰素抗肿瘤血管形成协同效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化疗常用的细胞毒药物对肿瘤细胞选择性较差,对正常组织造成一定损伤,有时损伤严重而不得不停止化疗.近年来研究表明,一些化疗药物,如环磷酰胺、长春碱类等具有抑制肿瘤血管作用,为改变化疗药物的临床使用方法、降低毒副反应提供了理论依据.5-Fu是常用的化疗药,可长期口服给药,其是否有抗血管形成作用目前国内外尚未见报道;α干扰素的抗肿瘤效应及抗血管形成作用已为人们公认.本实验研究这两种药物是否具有抗肿瘤血管形成的协同效应,以期为两者联合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8.
为了解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鼻咽癌患者的关系,检测了鼻咽癌血清中TGF-β1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鼻咽癌TNM分期的关系。  相似文献   
29.
罗布麻花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23  
陈龙  杜力军  丁怡  邢东明  王伟 《中国中药杂志》2005,30(17):1340-1342
目的:研究罗布麻花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及ODS柱色谱分离,用波谱学方法确定结构。结果:从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分分得7个化合物,其结构鉴定为山柰酚(Ⅰ),槲皮素(Ⅱ),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Ⅲ),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Ⅳ),香草酸(Ⅴ),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基(2→1)-O-β-D-葡萄吡喃糖苷(Ⅵ),胡萝卜苷(Ⅶ)。结论:化合物Ⅰ,Ⅴ,Ⅵ,Ⅶ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P13K抑制剂Wortmannin、P38 MAPK抑制剂SB202190及ERK1/2抑制剂PD98059对表皮生长因子(EGF)诱导的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VSMCs)迁移的影响.方法 以1%FCS血清孵育为对照,用EGF(10ng/ml)刺激,平行加入PD98059(PD组)、SB202190(SB组)和Wortmannin(WT),划痕损伤实验分析VSMCs迁移情况.结果 划痕后24 h,EGF组VSMCs迁移较对照组明显(P<0.01),WT组、SB组及PD组与EGF组相比都明显抑制VSMCs迁移(P<0.01),但三个抑制剂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划痕后30 h,EGF组VSMCs迁移仍较对照组明显(P<0.01),WT组、SB组及PD组与EGF组相比则明显抑制VSMCs迁移(P<0.01),且三个抑制剂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SB组较WT组和PD组抑制VSMCs的迁移更明显(P<0.01).结论 EGF诱导VSMCs迁移可能通过P13K、P38 MAPK及ERK1/2途径起作用,且P38 MAPK途径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