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9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61.
目的 探讨左房压力(LAP)与心房颤动(AF)发生和维持的关系.方法 90例初次行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的AF患者,分为阵发性AF(paro-AF)组46例,持续性AF(per-AF)组44例,术中描记LAP波形并测量LAP.paro-AF组记录初始窦性心律时LAPSNR和诱发出AF 3 min时的LAP3min,per-AF组记录初始AF节律下的LAPPer,.结果 AF发作时及per-AF转复窦律后急性期LAP波形的a波均消失.paro-AF组LAP3min高于LAPSNR[(18.30±8.62)mm Hg vs.(13.33±6.55)mmHg](P<0.05),per-AF组较paro-AF组AF诱发前后的LAP均增高[(21.77±8.72)mm Hg vs.(13.33±6.55)mm Hg,(21.77±8.72)mm Hg vs.(18.30±8.62)mm Hg](P<0.05).结论 AF发作时及per-AF转复窦律后急性期左房均无主动收缩功能.LAP升高可能是AF发生和维持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2.
临床实习带教,应重视坚持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良好的医德医风;坚持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操作的训练,培养合格的实习医生;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提高诊治水平;从严要求医疗文书的书写,抓好实习医生的基本功;正确处理医务人员之间、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加强法律法规的教育,做遵纪守法的好医生;时时处处注意人生观的教育,正确处理恋爱问题.只有做到这七点,方能成为合格的带教教师,培养出合格的实习医生.  相似文献   
63.
重度窒息新生儿复苏后常伴有通气、换气功能障碍 ,血液酸碱失调 ,以及周身各器官功能损害 ,影响脑组织充分的血液灌注和能量代谢 ,使缺氧缺血性脑损害在生后继续加重。因此早期综合性治疗是缩短新生儿期病程 ,降低后遗症发生率的关键。 1996年以来我科应用复方丹参注射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 ,经近期观察及 1~ 3个月随访证实其有确切疗效 ,现总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 病例选择与分组 选择 1996年 5月~ 1999年 8月收治的新生儿HIE患儿 81例 ,全部病例均符合 1996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新生儿组于杭州修订的新生儿HIE的…  相似文献   
64.
胆红素脑病是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严重并发症 ,自1998年以来 ,我科应用中成药消炎利胆片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此类新生儿 ,取得良好疗效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入选对象为本院新生儿病房并符合《实用新生儿学》(金汉珍等主编 .第 2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2 14 )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诊断标准 ,并伴有不同程度胆汁淤积现象的患儿 ,共 96例。随机分成两组 ,中成药组 5 4例 ,男30例 ,女 2 4例 ,孕周 (38 44± 1 41)周 ,平均日龄 8 6 9天 ,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 (2 6 1 89± 6 0 0 1) μmol/L ,胆汁酸 (2 7 81±9 14 ) …  相似文献   
65.
目的 观察高龄对弥漫性冠状动脉(冠脉)粥样硬化患者置人长支架的影响。方法80~89岁组44例47处及41~59岁组58例64处弥漫性冠脉病变,均置入了20mm以上长支架,术后3个月和6个月行临床和冠脉造影随访,比较其造影和手术成功率、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率、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以及支架内再狭窄率。结果 两组患者造影和手术成功率均为100%,术后6个月80~89岁组的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支架内再狭窄率均较41~59岁组略高,分别依次为23.4%对15.6%、25.O%对20.7%以及29.8%对26.6%,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高龄并未明显影响弥漫性冠脉粥样硬化患者置入长支架的临床效果,对高龄患者仍应积极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66.
目的 观察持续性心房颤动(AF)行射频消融术后左心房内径(LAD)和左心室功能的变化.方法 持续性AF患者15例,消融术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胸骨旁长轴切面测量LAD 、左室射血分数(LVEF),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无AF复发者手术前后LAD、LVEF变化.结果 15例患者消融术后3个月LAD明显缩小[(39.27±4.40) mm 降至(34.99±4.80) mm, P<0.05], LVEF明显改善[(62.73±6.31)%升至(68.59±3.04)%,P<0.05].结论 持续性AF左心房形态学重构在行射频消融维持窦性心律后可部分或完全逆转.  相似文献   
67.
现将我院新生儿室发生的一起阿贡纳沙门氏菌引起的院内感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 流行经过腹泻患儿A ,早产儿 ,经对症治疗一度缓解。住院 1 3天再度出现腹泻伴发热 ,大便呈稀水粘液便 ,培养为阿贡纳沙门氏菌生长。患儿B ,新生儿黄疸 ,败血症入院 ,血培养为链球菌生长 ,入院第 6天后血培养为阿贡纳沙门氏菌生长。肺炎患儿C、D ,分别于入院后第 5天与 1 3天出现腹泻 ,血培养结果同上。 4例均发生于新生儿室 ,同期儿科其他病房均无该菌感染发现。2 临床资料早产儿 2例 ,足月儿 2例。起病年龄最小生后 1 5天 ,最大 2 2天。感染确诊时间最短…  相似文献   
68.
69.
目的:研究心房颤动(Af)山羊模型恢复窦性心律后血液和心房肌组织中醛固酮水平的变化.方法:18只成年山羊,体重相仿,雌雄不限,随机分成3组,其中窦性心律组(A组)6只,Af模型组(B组)6只,Af模型复律组(C组)6只,3组均行开胸手术,左心耳缝入起搏电极,A组不起搏,B、C组持续快速心房起搏3个月形成Af模型,3个月后处死A、B组山羊,取左、右心房肌组织冻存,C组停止起搏,予心律平静脉注射或加用直流电复律,维持窦性心律3个月,之后处死C组山羊,取左、右心房肌组织冻存,用ELISA法测定各组心肌标本中醛固酮水平.C组在Af前、Af后3个月、复律后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时各留取血清标本,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醛固酮水平.结果:C组心肌组织醛固酮水平低于B组(P<0.01),与A组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心房肌组织醛固酮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f复律后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血清醛固酮水平呈递减变化.结论:Af恢复窦性心律后血液和心房肌组织中醛固酮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起源于主肺动脉干(MSPA)的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室早/室速)的电生理特征、标测方法和导管消融.方法 27例疑似右心室流出道室早/室速的患者中4例(15%)起源于MSPA,其中男性3例,平均年龄(25±10)岁.3例使用非接触式标测系统结合常规标测,1例采用常规标测.2例使用温控导管消融,2例采用冷盐水灌注导管消融.结果 1例(N4)超声心动图提示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余3例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1例患者为室早/室速伴有晕厥,另3例仅有室早.室早/室速体表心电图表现为下壁导联R波振幅高、心电轴右偏和QaVL/QaVB比值较大.非接触式标测显示最早激动点位于球囊上方较远距离,激动面积大,最早激动点至爆发点距离远.成功靶点处激动较体表QRS波起始提前(28±6)ms,2例记录到等大的A波和V波,3例记录到融合的尖峰或碎裂电位,局部高能量可以获得较满意的起搏标测图形.4例患者均消融成功,随访(6.5±3.0)个月,1例复发后再次消融成功.结论 起源于MSPA的室早/室速并非少见,非接触式标测的特殊表现可快速揭示诊断,详细的激动标测和起搏标测指导的消融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