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5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38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分析16例心肌致密化不全(NVM)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心脏彩超特点.方法 分析来自4个家系的9例NVM患者以及7例散发性NVM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资料.结果 16例NVM患者,男12例,发病年龄17-74岁.7例患者有心悸症状;7例散发性NVM患者和2例家族性NVM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心力衰竭;6例家族性NVM患者无明显症状.心电图异常者12例:室性期前收缩5例,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3例,持续性房颤2例,阵发性房扑房颤1例,ST段压低伴T波改变9例.所有患者均通过心脏超声检查确诊,患者病变均局限于左心室;其中,累及心尖部14例,左心室扩大10例,左心室射血分数减低8例,左心室内见多发血栓1例.结论 NVM男性患者多见,有家族遗传倾向;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超声心动图是确诊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腋静脉的解剖特征,并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CRTD)中经腋静脉途径植入左室导线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2月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或CRTD)患者59例,根据左室导线植入径路分为腋静脉组(n=23)和锁骨下静脉组(n=36),比较两种径路左室导线植入时间?参数及相关并发症;同期选择新植入双腔起搏器(DDD)患者67例,所有患者术前行腋静脉造影,比较慢性心力衰竭和正常心脏结构患者腋静脉内径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CRT/CRTD和DDD装置?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组和双腔起搏器组腋静脉解剖结构相似,两组间腋静脉内径无统计学差异[(10.77 ± 2.19)mm vs (10.11 ± 2.02)mm,P > 0.05];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经腋静脉径路和经锁骨下静脉径路植入左室导线的时间?植入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P > 0.05);右房?右室?左室导线的阈值?感知?阻抗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 > 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腋静脉内径无明显异常,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中经腋静脉径路植入左室导线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N-末端脑钠肽(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浓度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术后慢性心衰(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心功能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4年10月在本院植入CRT或CRT-D的CHF患者60例,术前测定血浆NT-proBNP水平;术前以及术后6个月测定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依据CRT植入后6个月随访时LVEF绝对值较基线增加≥5%为标准,分为有反应组和无反应组?随访期间观察CHF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结果:CRT术后有反应组术前NT-proBNP?随访MACE发生率明显小于CRT无反应组(P < 0.01)?以NT-proBNP 2 354.5 pg/mL为最佳分界点,预测CRT术后无反应的敏感度为95.0%,特异度为92.5%?以NT-proBNP 2 254.5 pg/mL为最佳分界点,预测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敏感度95.2%,特异度92.3 %?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NT-proBNP≤2 254.5 pg/mL患者生存时间高于NT-proBNP≥2 254.5 pg/mL者(P < 0.01)?结论:术前血清NT-proBNP水平与CHF患者CRT术后反应程度以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相关?  相似文献   
4.
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术后电风暴的发生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调查单中心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植入术后电风暴(ES)的发生率、发作特征和危险因素,并探讨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本中心123例植入ICD的患者进行随访。Es定义为24h内出现3次或3次以上的快速室性心律失常(VA)导致ICD治疗,或ICD监测到持续30s以上的VA但未发放治疗。结果在(26.9±21.3)个月的随访期间,共有41(33.3%)例患者(ES组)发作139次ES(3.4±3.9)次/例,其中29(70.7%)例患者的首次发作在植入后1年内出现,Es发作呈现出6:00—10:00和14:00~17:00两个高峰。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植入ICD作为心脏性猝死二级预防是E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4.797,P=0.044)。本组共15(12.2%)例患者死亡,Es组死亡率较无Es组(24.4%对6.1%,P=0.003)显著增高,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Es组累计生存概率明显低于无Es组(Log—rank检验P〈0.001)。结论Es发作表现为上午和下午两个高峰,可导致死亡率增高,其首次发作多在ICD植入后1年内。植入ICD作为心脏性猝死二级预防是E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6.
左房线性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左房线性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术后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来评价其对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方法对25例行射频消融术的阵发性房颤患者,术前及术后第3天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别测定最大心率,最小心率,平均心率;时域指标:RR间期标准差(SDNN),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差的均方根(RMMSD),相邻RR间期差值超过50ms的RR间期所占百分数(PNN50);频域指标: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低频高频比值(LF/HF)。结果患者术前最大心率,最小心率,平均心率,SDNN,SDANN,RMSSD,PNN50,LF,HF,LF/HF分别为151±41次/分,47±5次/分,70±9次/分,126±26ms,111±24ms,27±7ms,6±5ms,98±66ms2,86±119ms2,2.4±3.5;术后各指标分别为136±37次/分,66±8次/分,84±9次/分,57±17ms,53±17ms,16±7ms,2±3ms,18±19ms2,16±19ms2,1.2±1.6;手术前后各指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左房线性消融术后HRV降低,此可能是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报道5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的Brugada综合征患者的随访结果。方法5例隐匿性Brugada综合征男性患者,平均年龄(41.60±10.14)岁,植入单腔ICD后每3个月临床随访1次,体外程控分析ICD记录的各种心律失常发作的时间、类型、治疗方式和结果。结果4例患者经钠通道阻滞剂激发试验确诊,另1例经新胸导联检查确诊(该例的诊断参考了单其俊等“新胸导联”标准作出的诊断,是否恰当有待于其他组学者的研究证实)。5例患者植入ICD前均反复发作晕厥,其中4例记录到心室颤动(室颤),3例电生理检查诱发出室颤。平均随访(22±18)个月ICD共记录到75次室颤发作,其中61次室颤触发ICD 86次放电,均成功转复窦性心律;其余14次室颤自行终止。例1出现除颤阈值增高,仍有4次短暂的晕厥发作;例4因房颤导致26次ICD误放电,经程控调整后未再发生;例5有2次晕厥发作但无ICD相关事件记录,直立-倾斜试验阳性,考虑合并血管迷走性晕厥。结论ICD是高危的Brugada综合征患者必要的和有效的治疗措施,但可能出现除颤阈值增高或误放电,应严密随访并进行合理的程控。  相似文献   
8.
红葡萄酒及白藜三醇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观察红葡萄酒及其提取物白藜三醇对离体和在体条件下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以探讨它们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机制。以高胆固醇饮食造成实验性高脂血症 ,以凝血酶、二磷酸腺苷和胶原为诱导剂 ,采用Born氏法测定血小板聚集率。结果发现 ,高脂饮食明显增加兔血浆胆固醇水平 ,并伴有血小板聚集的明显增强。同时给予红葡萄酒、去酒精红葡萄酒和白藜三醇可以消除高脂饮食对兔血小板聚集的增强作用。离体条件下白藜三醇明显抑制凝血酶、二磷酸腺苷及胶原诱导的健康人的血小板聚集。结果提示 ,红葡萄酒及白藜三醇均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此作用可能为白藜三醇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前后血浆前体脑钠肽(NT-ProBNP)水平的变化是否能够反映CRT植入后心衰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善程度。方法:对本中心33例植入CRT/CRT-D患者的随访资料进行分析,随访时间均>6个月,根据治疗效果将患者分为有反应组和无反应组,有反应者定义为术后左室收缩末容积缩小≥15%,心功能分级NYHA下降≥1级;无反应者为术后左室收缩末容积缩小<15%,NYHA下降<1级、因心衰再入院或心源性死亡。结果:有反应组术后NT-ProBNP水平明显降低[(2.90±0.57)ng/L vs(3.38±0.47)ng/L,P=0.001]。随访时间≥6个月时,NT-ProBNP水平的降低幅度(ΔNT-ProBNP%)与左室舒张末容积缩小幅度(ΔLVEDV%)呈线性回归(b=-0.499,R2=0.489,P=0.001);无反应组术后NT-ProBNP与术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别[(3.53±0.42)ng/L,P>0.05];NT-ProBNP水平的变化与ΔLVEDV%无线性回归关系(P>0.05)。结论:CRT/CRT-...  相似文献   
10.
沉默型动脉导管未闭的血流动力学特征及治疗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沉默型动脉导管未闭 (patentductusarteriosus ,PDA)的血流动力学特征及治疗。方法 对临床结合超声心动图诊断的 7例沉默型PDA病人进行心导管检查 ,术后 3个月、6个月及每年随访一次。结果  7例病人肺动脉平均压平均为 (16 0± 2 4 )mmHg ,肺循环和体循环血流量比 (Qp/Qs)为 1 0 8± 0 0 2 ,左向右分流量平均为 (0 32± 0 0 8)L/min ,左向右分流量占肺循环血流量比例平均为 0 0 98± 0 0 2 4。PDA最窄处平均直径为 (0 9± 0 2 )mm。 7例病人均未行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平均随访 9 5个月 (临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 ,未发现房室腔增大、肺动脉压增高 ,无感染性动脉内膜炎和心内膜炎发生。结论 沉默型PDA的左向右分流量很少 ,对病人的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沉默型PDA病人是否需要治疗尚无定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