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9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6 毫秒
31.
目的克隆和表达有酶活性的华支睾吸虫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CsTPx),并进行组织定位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华支睾吸虫基因组文库中识别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TPx)基因,并对蛋白的结构特征和相关生物学和免疫学功能进行预测。从华支睾吸虫成虫cDNA中扩增目的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中,进行蛋白纯化,免疫印迹鉴定、组织定位及其酶活性的检测。结果华支睾吸虫TPx基因全长2 175 bp,有一大一小的两个内含子,其编码区序列长度为636 bp,编码212个氨基酸;该蛋白第1~17位氨基酸为其信号肽序列,第51~74位氨基酸为跨膜区,属于经典的2-Cys过氧化物还原酶。重组蛋白可被感染了华支睾吸虫的大鼠血清识别,免疫组化结果表明该蛋白定位于成虫的皮层、肠支、卵黄腺、虫卵和囊蚴的体壁中。酶活性检测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CsTPx还原H2O2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抗体对酶活性有影响,在合适的抗体水平可以促进酶活性。结论 CsTPx可在大肠杆菌中进行功能性表达,其产物具有良好的免疫学和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32.
目的 随访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伴长间歇的临床转归.方法 2006年5月至2008年9月共入选18例(男12例,女6例)阵发性房颤伴发作终止时窦性停搏≥3 s的患者,年龄37~72(56.8±11.7)岁,病程2~276(69.6±71.3)个月.所有患者均有房颤终止时窦性停搏≥3 s的临床资料,平均长RR间期3.1~8.0(4.5±1.6)s,部分患者伴有黑矇、晕厥先兆或者晕厥症状.首次消融患者,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行肺静脉前庭隔离术达到肺静脉-左心房电学隔离;术后常规程序刺激诱发,若合并室上性心律失常或者非肺静脉触发灶,同时消融.术前,术后3d,1、3、6个月分别常规检查动态心电图,检测心率变异性(HRV)指标.结果 18例患者共进行了27次消融,8例1次手术成功,5例行2次手术,2例行3次手术,3例复发未再行手术治疗.首次消融术中,3例诱发典型心房扑动,同时行后位峡部消融,达到双向阻滞;3例术中出现显性去迷走[血压< 90/60 mm Hg(1 mm Hg=0.133 kPa),心率<60次/min].10例复发患者中,1例合并左心房后壁的局灶房颤,第3次消融时成功.平均随访(34.1±7.5)个月,术后2例发生窦性心动过速;3例房颤复发,其中1例为起搏器植入术后,1例房颤复发患者终止后有10.4 s的长间歇,植入单腔起搏器,另外1例房颤复发但无症状,未作特殊处理,临床密切随访.共12例完成6个月动态心电图随访的患者符合分析要求.术前反应迷走神经功能的HRV指标相邻RR间期差的均方根(rMSSD),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NN),高频(HF),低频(LF)/HF分别为(42.0±11.1)ms,(136.0±24.9)ms,12.5±3.9,1.32±0.26.术后随访发现其指标均下降并持续至少3个月,但在6个月时恢复.结论 房颤发作时能够抑制窦房结功能,导致长间歇;射频消融治疗祛除房颤这一原始因素后,窦房结功能常有一定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临床过程,探讨其护理要点。方法回顾356例房颤患者住院期间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观察与护理经过。结果 356例患者住院期间均能够按时按量服用华法林,其中228例反映刷牙时牙龈易出血和(或)皮肤采血部位止血时间较前延长,无1例患者发生血尿、便血、呕血、脑出血、脑栓塞等并发症。结论健康教育是提高房颤患者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依从性、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手段,教育的重点在于饮食及服药指导,定期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及出血的自我观察。  相似文献   
34.
目的观察环肺静脉口部消融隔离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AF)术后心率及心率变异性(HRV)时域指标的长期变化。方法共45例行射频消融术的阵发性AF患者,术前、术后第3天、术后1、3、6个月在本院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别测定平均心率(meanHR),时域指标RR间期标准差(SDNN),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差的均方根(RMMSD),相邻RR间期差值超过50ms的RR间期所占百分数(PNN50)。结果共33例患者的动态心电图资料符合要求而纳入结果分析。其中男23例,女10例,年龄(59±10)岁,左心房直径(35±5)mm,左心室射血分数0.63±0.06。术后3d,1、3、6个月meanHR较术前增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HRV时域指标均出现减弱,部分指标如SDNN、SDANN在6个月时其变化仍然有统计学意义。是否进行右心房峡部消融对心率及HRV指标变化无影响。术中有无明显“去迷走神经”反射者之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环肺静脉口部消融隔离术后平均心率增快,部分HRV时域指标减弱至少维持6个月。这种对自主神经系统的损伤作用可能是射频消融治疗AF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5.
目的 编制适用于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AF)患者的健康知识、信念、行为问卷.方法 结合临床经验在文献阅读及专家咨询的基础上编制射频消融治疗AF患者知识、信念、行为问卷,并用SPSS分析软件进行信度、效度检验.结果 知识、信念、行为3个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别为0.885、0.825和0.862;内容效度系数分别为0.946、0.921和0.949.因子分析表明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每个项目的共性方差均超过0.4.结论 本间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作为AF患者知识、信念、行为研究的有效测评工具.  相似文献   
36.
目的:评估QRS-VHIS和QRS-VRVA间期在鉴别流出道室性早搏起源部位中的价值。方法:连续入选2016年6月—12月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流出道室性早搏的16例患者,术中放置标测导管于希氏束(HIS)区域及右室心尖部(right ventricular apex,RVA),在电解剖标测系统和影像指引下行流出道多个部位起搏,同步记录体表12导联心电图、HIS和RVA腔内电图,分别测量QRS-VHIS和QRS-VRVA间期。结果:16例患者共获得139个起搏点,分为右室流出道(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RVOT)组94个和主动脉窦(aortic sinus cusp,ASC)组45个,RVOT组QRS-VHIS间期显著大于ASC组[(42.98±14.83)ms vs. (19.66±16.14)ms,P<0.001],而两组QRS-VRVA间期则无显著性差异。ROC曲线显示QRS-VHIS间期的曲线下面积(AUC=0.860)显著大于QRS-VRVA间期(AUC=0.626),QRS-VHIS间期≤36.4 ms预测ASC起源的敏感性为67.1%、特异性为85.0%,QRS-VRVA间期≥57.4 ms预测ASC起源的敏感性为54.3%、特异性为72.0%。结论: QRS-VHIS间期可作为一种鉴别流出道室性早搏起源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7.
为了提高ALL的最终疗效,我们使用高频度强化治疗了我科收治的5例在经济上有能力承受的初治ALL病人。方法:第一个化疗年内每个月一次强化治疗;第二化疗年每两个月一次强化治疗;第三个化疗年内每三个月一次强化治疗;第四个化疗年内每四个月一次强化治疗;第五个化疗年内半年一次强化治疗。强化化疗方案以CODP(L)、COAP、Vm26+ARA-C、HDMTX、ARA-C+Vm26+Carbo+CTX为主。结果:3例病人停药两年和1例停药一年以上,获得长期无病生存;两例髓外复发后骨髓复发,经再诱导化疗获完全缓解。总结:我们的结果表明:高频度强化治疗对获得LTDFS是有益的,并没有导致耐药性的产生;疗程的缩短(2-3年)并没有影响疗效;本组病例数欠少,进一步扩大试验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38.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 of m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of atrial fibrilla-tion (AF) guided by complex fractionated atrial electrograms (CFAEs). Methods Twenty-two patients with drug refractory and symptomatic AF(16 paroxysmal, 6 persisten) were enrolled. Using Carto, the left atrial or biatrial replica was created during spontaneous or induced AF, and areas associated with CFAEs were identi-fied.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at the site with CFAEs was performed and the end points were to eliminate CFAEs or convert to sinus rhythm. Results Thirteen patients(59%)were converted to sinus rhythm, (7 cases conver-ted directly to sinus rhythm, and 6 via the intermediate atrial tachycardia(AT) or atrial flutter (AFL). The re-maining nine patients required cardioversion with D. C. shock or drug. Repeat ablation was performed in 6 pa-tients (5 AT/AFL, 1 paroxysmal AF). During(10.9 ±4.8) months follow-up, 16 patients (73%) were free of arrhythmia and symptoms. CFAEs were most commonly found along the left interatrial septum, pulmonary veins, left atrial roof. CFAEs ablation prolonged AFCL[(157 ± 18) ms vs (211 ± 32) ms, P < 0.05]. Only one patient had pericardial tamponade that required pericardiocentesis. Conclusion Radiofrequeney catheter abla-tion of atrial fibrillation (AF) guided by CFAEs is safe and effective.  相似文献   
39.
目的:分析不同的体表心电图指标在鉴别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OTVA)起源部位中的价值。方法:连续入组98例消融成功、靶点明确的OTVA患者,其中74例起源于右室流出道(RVOT),另24例起源于左室流出道(LVOT),术前记录标准12导联心电图,测量并计算胸导联移行区指数(TZI)、V2移行比率以及V2S/V3R指数,比较3种不同的心电图指标预测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起源部位的准确性。结果:V2S/V3R指数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最大,其敏感性及特异性(85.9%、94.3%)均优于V2移行比率(70.3%、90.1%)及胸导联移行指数TZI(62.5%、89.5%)。在心脏转位的亚组中,胸导联移行指数TZI预测价值最高,其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0%、93%、91%。在V3导联R/S移行的亚组中,V2移行比率预测价值最高,其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75%、66%、67%。结论:不同的心电图鉴别指标可相互补充以提高术前判断OTVA起源部位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0.
现将我院新生儿室发生的一起阿贡纳沙门氏菌引起的院内感染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流行经过 腹泻患儿A,早产儿,经对症治疗一度缓解.住院13天再度出现腹泻伴发热,大便呈稀水粘液便,培养为阿贡纳沙门氏菌生长.患儿B,新生儿黄疸,败血症入院,血培养为链球菌生长,入院第6天后血培养为阿贡纳沙门氏菌生长.肺炎患儿C、D,分别于入院后第5天与13天出现腹泻,血培养结果同上.4例均发生于新生儿室,同期儿科其他病房均无该菌感染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