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5篇
  免费   144篇
  国内免费   61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25篇
妇产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68篇
口腔科学   19篇
临床医学   192篇
内科学   71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42篇
特种医学   40篇
外科学   63篇
综合类   318篇
预防医学   179篇
眼科学   36篇
药学   182篇
  5篇
中国医学   250篇
肿瘤学   25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27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107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121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71.
细胞色素P450181(cytochrome P450181,CYP1B1)是细胞色素P450超基因家族成员之一,被认为其基因在癌症特异性高表达及由于其影响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eeptor,ER)和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表达而成为多种女性癌症(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的致病基因,  相似文献   
72.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免疫的肠道疾病,具有家族聚集性,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外泌体(Exosomes)是细胞分泌/衍生的囊泡状纳米颗粒,其介导了一种新型的细胞间通讯方式,在IBD的发生和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细胞分泌型mRNA和microRNAs(miRNAs)可随着外泌体在细胞间进行功能转移,并被送入受体细胞作为内源性miRNAs发挥作用,同时调节多个目标基因或信号。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外泌体等外囊泡介导的细胞间通讯以及肠道微生物群—宿主细胞通讯参与了IBD发生、发展相关的病理状况。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回顾外泌体在细胞间通讯的方式作用,并详细讨论外泌体在IBD的发病机制、病情进展、治疗诊断中的作用以及其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系统化健康教育路径表在肿瘤PICC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本科2017年3月至2017年10月同意行PICC置管化疗患者160例,按照PICC穿刺顺序进行分组,将编号为单号的设为观察组,编号为双号的设为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口头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系统化健康教育路径表向患者实施PICC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在日常导管观察、维护依从性、导管管理信心、异常情况处理、信息获取、带管运动、导管日常生活方面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感染、静脉炎、导管滑脱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系统化健康教育路径表可提高肿瘤PICC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有效降低PICC置管患者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血清硒水平与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原子吸收法检测体检人群的血硒水平。结果体检人群中,1 157名非糖尿病患者群的血硒平均水平为98.9μg/L,173名糖尿病患者的血硒水平为97.6μ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人群中3个较高血硒区间(85.8~95.9μg/L,96.0~107.9μg/L,≥108.0μg/L)相对于最低血硒区间(85.8μg/L)的糖尿病发病优势比,分别为1.00、0.72、0.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提示血硒水平为96.0~107.9μg/L时糖尿病的发病率较低,但血清硒水平与糖尿病关系尚需前瞻性队列研究的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索一种保留育龄期孕前患者哺乳功能的乳头内陷矫正方法。方法:临床纳入乳头内陷程度为Ⅰ型、Ⅱ型的孕前育龄患者各60例,随机分为Ⅰ型手术组、Ⅰ型对照组、Ⅱ型手术组及Ⅱ型对照组各30例。手术组孕前进行手术,并佩戴矫正器6个月,对照组不予手术处理。同时以乳头发育正常的30例孕前育龄者作为正常组。纳入成功妊娠、生产并尝试哺乳患者,统计乳头高度,母乳喂养情况,乳头皲裂及乳腺炎的发生情况。结果:对于Ⅰ型和Ⅱ型患者,手术组术后即刻及孕晚期,其乳头高度相对术前及对照组均有显著性改善(P0.01),母乳喂养4个月成功率显著提高(P0.05),乳头皲裂和乳腺炎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且除Ⅱ型患者的术后乳头高度外,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Ⅰ型及Ⅱ型乳头内陷,佩戴乳头内陷矫正器除可增加乳头高度外,可在保留哺乳功能的同时,降低产后乳头皲裂和乳腺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氢吗啡酮联合右美托咪定用于临终期病人重度癌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1月沧州市人民医院疼痛(安宁疗护)科癌症临终期病人53例,按有无接受右美托咪定联合治疗分为对照组30例,应用单纯应用氢吗啡酮镇痛治疗;试验组23例,应用氢吗啡酮联合右美托咪定镇痛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7天内镇痛效果、焦虑程度及治疗后15天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病人镇痛治疗后疼痛明显缓解(P <0.05),试验组焦虑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 <0.05),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氢吗啡酮联合右美托咪定可以缓解临终期病人重度癌痛,降低焦虑水平,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使用护理方法协助完成同步放化疗。方法主要护理措施:心理护理、胃肠道反应护理、骨髓毒性护理、口腔黏膜护理、放射性皮炎护理等。结果40例患者均按时、顺利完成治疗,经过正确的护理指导及及时处理,无一例患者出现重度毒副反应,无一例因毒副反应影响治疗进程。结论临床工作中深入了癌症患者心身特点,因人而异做好精心全面的护理,使癌症患者接受积极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降低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78.
目的:观察甲地孕酮(MA)FolFox方案化疗并同步放疗对贲门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53例贲门癌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FolFox方案化疗并同步放疗(DT:60Gy/30F),其中实验组同时给予MA口服,观察患者治疗前后KPS评分、食欲、体重、睡眠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治疗后KPS评分升高0.7,而对照组降低了10.4,两组间KPS评分在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治疗后食欲增加者占74.1%(20/27),对照组食欲增加者占7.7%(2/26),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治疗后体重增加者占51.9%(14/27),对照组体重增加者占11.5%(3/26),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治疗后睡眠好者占48.1%(13/27),对照组睡眠好者占26.9%(7/26),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未见甲地孕酮所致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甲地孕酮能明显提高FolFox方案化疗并同步放疗贲门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9.
目的:观察针灸点刺法结合使用神经节苷脂钠(GMI)治疗小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45例患儿按就诊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针刺、康复训练、常规营养脑细胞药物胞二磷胆碱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GMI40mg/d静脉滴注,两组疗程均为30天。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73%和7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30d后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为(38.82±3.57)分和(35.72±3.1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P〈0.05)。结论:针灸点刺法结合GMI治疗小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有明显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0.
目的应用T2加权成像观察多发性硬化大脑深部灰质核团(丘脑,尾状核,壳核,苍白球)病变的特点,对MRI T2信号强度进行定量分析,并探讨多发性硬化患者颅内深部灰质核团改变与临床指标(病程,有无行走障碍,有无视神经受累,脑脊液寡克隆带是否为阳性)的相关性。经过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对比治疗前后颅内深部灰质核团T2信号强度。方法依据Mc Donald 2010诊断标准,收集多发性硬化患者17例为实验组,选取17例同性别、同年龄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实验组及对照组均行核磁共振,应用测量T2相对信号值的方法,对两组颅内深部灰质核团(丘脑,尾状核,壳核,苍白球)的MRI T2信号强度进行定量分析,对比组间是否有差异,同时搜集病程,有无行走障碍,有无视神经受累,脑脊液寡克隆带结果等临床指标,评价颅内深部灰质核团改变与临床指标是否有相关性。对比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颅内深部灰质核团T2信号强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S组各灰质核团的T2信号均有所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丘脑(P=0.001),尾状核(P=0.047),壳核(P=0.041),苍白球(P=0.009)。行走受限与各灰质核团T2信号强度具有相关性,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丘脑0.566(P=0.018),尾状核0.51(P=0.037),苍白球0.538(P=0.026),壳核0.481(P=0.051>0.05)。其余临床指标与T2信号相关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颅内深部灰质核团T2信号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发性硬化患者的灰质核团相比于正常组,T2信号值普遍偏低,提示灰质核团铁质沉积。行走障碍与各个灰质核团的T2低信号有显著相关性,而病程、脑脊液寡克隆带和视神经受累等临床指标均与T2低信号无关。激素治疗对灰质核团铁沉积无即时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