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8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01.
综述近年来手法治疗膝骨关节炎机制的研究进展。手法治疗膝骨关节炎作用机制包括力学机制、骨内高压与血流变学机制、分子生物学机制、代谢组学机制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究治筋手法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中老年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塞来昔布、硫酸氨基葡萄糖,指导患者床边功能锻炼,玻璃酸钠注射,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运用平乐正骨治筋手法、配合功能锻炼治疗。分别于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及治疗后4周采用WOMAC评分和VAS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疼痛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一般资料及WAMAC评分和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及治疗后4周WOMAC评分及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乐正骨治筋手法配合运动锻炼治疗KOA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股骨骨不连内固定取出术后再骨折的原因及带锁髓内钉附加小接骨板联合中药内服治疗该类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8例股骨骨不连内固定取出术后再骨折患者,采用"带锁髓内钉附加小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术后联合医院内部制剂——平乐正骨特制接骨丸内服,术后2,4,6,8及12个月,之后每隔半年,定期拍片随访,重点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并对比术前、术后患侧髋、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4个月,根据骨折临床愈合标准,术后28例均于6~8个月达临床愈合标准,10例于9~11个月达临床愈合标准,平均愈合时间7.5个月,愈合率100%;随访期间未发生骨不连、内固定松动、断裂、退钉、感染等并发症。结论:股骨骨不连内固定取出术后再骨折的原因与术后折端愈合质量不高、内固定取出过早、术后康复锻炼不当及患者自身因素有关,此类骨折采用带锁髓内钉附加小接骨板、配合接骨续筋类中药内服,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折端愈合质量高、固定牢固、可早期行患肢功能锻炼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4.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治疗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大有取代传统开放手术的趋势.但综合各种微创疗法的结果表明,每一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点和不足之处.突出的优点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最主要的缺点是复发率高.我们选择经皮激光汽化加胶原酶化学溶核术两种微创疗法联合应用的方法,取其优点迭加互补,避开各自的缺点和不足,经1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应用,随访结果表明,该两种方法联合应用较各自单一的方法使用,其临床疗效有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评价可调悬吊式内固定器(adjustable hang-fixer,AHF)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35例腰椎滑脱患者,男16例,女19例;年龄28-56岁;应用AHF复位固定,后外侧融合或椎板间开窗(intedaminar fenestration)或全椎板切除减压后,椎间植入Cage进行椎体间融合,对所有病例进行定期随访和影像学检查,通过影像学指标和临床功能进行疗效评估。结果:随访6~36个月,平均18个月,融合率为100%,临床疗效综合评估:优29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97.1%。内固定松动、移位、矫正度丢失1例。结论:AHF系统固定牢固,操作简单、安全,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06.
优值牵引法治疗颈型颈椎病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不同的牵引方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的差别及颈曲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临床选择颈型颈椎病11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80例,男45例,女35例;年龄18~29岁54例,30~49岁19例,50~65岁7例;病程0~3个月56例,3~12个月13例,12个月以上11例;X线片示生理曲度变浅77例,颈椎增生24例。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18~29岁21例,30~49岁7例,50~65岁2例;病程0~3个月21例,3~12个月5例,12个月以上4例;X线片示生理曲度变浅29例,颈椎增生9例。治疗组采用优值牵引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枕颌带牵引治疗。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治愈率77.5%,对照组治愈率46.7%;经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治愈率94.4%,对照组治愈率7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优值牵引法采用动态位牵引,符合颈段脊柱的生物力学特性,为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107.
赵庆安  郭艳幸 《中医正骨》2003,15(12):28-28
内收型孟氏骨折临床常见。自 1986~ 1998年 ,作者采用手法整复夹板加铁丝托外固定治疗儿童内收型孟氏骨折 4 2例 ,收到良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4 2例均系闭合性损伤 ,男 2 7例 ,女 15例。年龄 3~11岁。左侧 2 2例 ,右侧 19例。尺骨纵形劈裂骨折 18例 ,青枝骨折 15例 ,横断骨折有不同程度移位者 9例。桡骨小头单纯向外侧脱位者 2 9例 ,向前外侧脱位 8例 ,就诊时桡骨小头已自行复位 4例。合并桡神经深支 (骨间背侧神经 )轻度损伤5例。伤后 1天内就诊者 39例 ,~ 6天就诊者 3例 ,均在院外误诊者。2 治疗方法2 .1 复位方…  相似文献   
108.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膝骨关节炎与关节软骨、滑膜、骨骼肌以及软骨下骨的病理改变密切相关。软骨、滑膜、骨骼肌等组织属于中医学“筋”的范畴,软骨下骨属于中医学“骨”的范畴。“筋骨互用平衡论”认为,筋骨失衡是引起膝骨关节炎的重要病机,恢复筋骨协调平衡是防治膝骨关节炎的宗旨。从现代医学视角下辨析“筋伤”与“骨病”两者在膝骨关节炎病程中的生理、病理联系,将“筋骨并重”理念融入到膝骨关节炎诊疗过程中,对恢复筋骨协调平衡,更好地发挥中西医结合防治膝骨关节炎的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后路病灶清除脊柱短缩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骨缺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0年12月至2016年4月,在规范应用抗结核药物的基础上,采用后路病灶清除脊柱短缩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骨缺损患者24例。男15例,女9例;年龄20~72岁,中位数47岁。病变节段位于T_(11)2例、T_(12)3例、L_14例、L_22例、T_(11)~T_(12)3例、T_(12)~L_15例、L_1~L_25例。合并脊髓损伤8例,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脊髓损伤分级B级3例、C级3例、D级2例。病程2~4年,中位数2.5年。记录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将去除的病灶组织送病理检查。术后定期进行X线检查,观察植骨融合情况。分别在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12个月时,检测血沉、C-反应蛋白,在X线片上测量病椎相邻椎体后缘高度、病椎后凸Cobb角,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脊柱功能。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24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80~240 min,中位数178 min;术中失血量980~1550 m L,中位数1050 m L。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与术前诊断一致。24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50个月,中位数39个月;植骨均达骨性融合,融合时间5~9个月,中位数6个月。血沉和C反应蛋白,术前(65.6±18.2)mm·h~(-1)、(24.6±5.4)g·L~(-1),术后3个月时(15.8±2.7)mm·h~(-1)、(4.1±1.2)g·L~(-1),术后12个月时(12.3±1.9)mm·h~(-1)、(3.6±1.1)g·L~(-1)。病椎相邻椎体后缘高度,术前(66.5±6.3)mm,术后3个月时(54.2±6.4)mm,术后12个月时(52.6±5.9)mm;病椎后凸Cobb角,术前43.5°±6.8°,术后3个月时4.1°±2.0°,术后12个月时3.6°±1.4°;ODI,术前(43.5±4.9)%,术后3个月时(16.5±4.9)%,术后12个月时(7.2±1.6)%。末次随访时,合并脊髓损伤的8例患者,ASIA分级B级3例恢复至D级,C级3例及D级2例均恢复至E级。均无神经、血管损伤及感染、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发生,均未发生结核复发、播散和肝肾功能损伤。结论:在规范应用抗结核药物的基础上,采用后路病灶清除脊柱短缩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骨缺损,植骨融合好,可恢复脊柱序列、矫正脊柱畸形,有利于脊柱脊髓功能的恢复和结核控制,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0.
骨折是指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破坏,是骨骼机械性超负荷的结果。骨折愈合是骨的原始连续性重建,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细胞组织学修复过程,愈合时间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随着骨折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原来的评价骨折愈合情况的标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因此,需要探索一种能够客观评价骨折愈合的方法,以便为临床制定科学的骨折治疗方案提供确切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