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21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55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0 毫秒
41.
目的:探讨锁定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髋臼后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重建钢板(山东威高)内固定治疗16例髋臼后壁骨折,观察临床效果.结果:16例患者均获随访,最长28个月,最短4个月,根据改良的d'Aubingne-Postel髋臼骨折术后功能评定标准,优9例,良6例,可1例.结论:锁定重建钢板能提供良好塑性和坚强固定,操作简单、安全,可有效治疗髋臼后壁骨折.  相似文献   
42.
炎症件肠病(IBD)包括克罗恩病(CD)与溃疡性结肠炎(UC),均可对患者的生活与社会活动力产生重大的影响[1].因此,对IBD的病因、发病机制及早期诊治的研究,正受到更多的关注与重视.流行病学从广义上讲,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的科学,可从不同角度对IBD的发病研究发挥重要作用[1-2].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MS)与心血管疾病(CVD)的关系及其组分问的交互作用.方法 采用队列研究的方法,以江苏省多代谢异常和MS综合防治研究(35~74岁)中随访时间满5年的人群为研究对象,共3598例,其中男性1451例.采用2005年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教育组Ⅲ(ATPm)亚洲人群修订标准诊断MS;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MS及其组分与CVD的关系;以logistic回归模型中纳入乘积项的方法来评价MS组分之间的相乘交互作用,计算相加交互作用指标相对超危险度比(RERI),归因比(AP)和交互作用指数(S)的点估计值及其95%CI以评价MS组分之间的相加交互作用.结果 调整CVD一般危险因素后,基线MS患者与非MS患者相比发生CVD的调整相对危险度(αRR)为2.49(95%(CI:1.59~3.90).MS各组分与CVD的αRR分别为:腰围1.44(95%CI:0.88~2.37),血压2.84(95%CI:1.73~4.68),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31(95%CI:0.83~2.07),甘油三酯1.84(95%CI:1.19~2.85),空腹血糖1.55(95%CI:0.98~2.45);进一步进行组分间互相调整后,发现仅血压仍与CVD有联系[αRR=2.58(1.55~4.29)].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当血压合并2、3或4项MS其余组分时,发生CVD的危险明显增加[αOR=4.47(2.35~8.51)];logistic回归模型中乘积项血压×合并2、3、4项MS其余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加交互作用指标RER/和AP的95%CI包含O,S的95%CI包含1.结论 MS组分中仅血压是CVD的独立危险因素,当血压合并其他MS组分时,MS患者发生CVD事件的风险明显增加,但MS不独立于血压和MS其余组分增加CVD的风险,血压与其他MS组分对CVD未发现明显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比较IDF(2005)、ATPⅢ(2005)和CDS(2004)三个既便于操作又有中国人肥胖指标的代谢综合征(MS)诊断标准在江苏省社区人群中应用的异同。方法 采用“江苏省多代谢异常和MS综合防治研究”资料,对具有MS组分测量值的社区人群(5888人),分别采用IDF(2005)、ATPⅢ(2005)和CDS(2004)诊断MS,并比较MS的患病率及诊断的一致性。结果 IDF(2005)、ATPⅢ(2005)和CDS(2004)诊断出的MS患病率分别为17.48%、21.95%和9.59%。ATPⅢ(2005)与CDS(2004)、IDF(2005)与CDS(2004)和IDF(2005)与ATPⅢ(2005)标准分别同时诊断85.11%、87.35%和95.14%的个体为Ms或非MS者。IDF(2005)与ATPⅢ(2005)标准诊断MS相比,仍有4.5%仅被ATPⅢ(2005)诊断为MS。ATPⅢ(2005)标准诊断出的MS是IDF标准的1.26倍。女性与男性高腰围(男≥90cm,女≥80cm)、MSIDF(2005)和MS_ATPⅢ(2005)患病率比值分别为2.17、1.99和1.54。结论 IDF(2005)与ATPⅢ(2005)标准的诊断一致性高于IDF(2005)、ATPⅢ(2005)与CDS(2004)的一致性,但前两者之间仍存在不一致。IDF(2005)和ATPⅢ(2005)标准对中国人群腰围的取值可能不恰当。  相似文献   
45.
46.
为下一步探讨日本血吸虫病与胃癌死亡率的关系,对江苏省省原昆山县1984-1986年间15岁以上有或无日本血吸虫病史人群中胃癌死亡病例资料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手术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证,技术要求以及优点,方法:采用后路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对椎间盘突出症患行髓核除和神经根管扩大术。结果:本组54例男性38例,女性16例,年龄22-59岁,随访2-18个月,按Nakai分级;优46例,良7例,可1例。结论:MED可直接切除髓核,钙化后纵韧带,增生骨,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手术效果好的优点,适用于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或合并侧隐窝狭窄患。  相似文献   
48.
三种麻醉方法对肾移植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 比较三种麻醉方法对肾移植病人术中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39例尿毒症且无其他免疫系统疾患的病人随机分为三组,Ⅰ组为连续硬膜外麻醉组(n=13),Ⅱ组为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麻醉组(n=13),Ⅲ组为静吸复合全身麻醉组(n=13),所有病人均于麻醉后开始输血,根据病人入室血压决定输血量,范围为600-800 ml。三组病人于麻醉前、麻醉后、输血前、输血后30min、输血后1 h、开放动静脉、术毕、术后1 d和3 d检测外周静脉血CD+3、CD+4、CD+8、CD+4,CD+8和IgG、IgA、IgM、C3、C4值。结果 三组病人平均输血量为700 ml,差异无显著性。三组组间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比较各时点对应检测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三组组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补体(C3、C4值)麻醉后各时间点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Ⅰ组和Ⅱ组,麻醉后CD+3、CD+4、CD+4/CD+8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输血后CD+3、CD+4、CD+4/CD+8值下降明显,与麻醉前、输血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术后1 d回升、3 d处于高水平;CD+8各时间点与麻醉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JP>0.05)。Ⅲ组CD+3、CD+4、CD+4/CD+8值麻醉后开始下降,与麻醉前、输血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输异体血后下降更明显,差异非常显著(P<0.01),术后第一天仍未恢复  相似文献   
49.
江苏省代谢综合征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江苏省代谢综合征(MS)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江苏省12个地区的5888名成年人进行流行病学研究,计算MS患病率和标化患病率,并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江苏省MS患病率、标化患病率分别为19.07%(男性11.10%,女性25.72%)和17.48%(男性11.49%,女性22.86%)。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性别(OR=1.91)、年龄增加(OR=1.15)、久坐活动少(OR=1.94),高血压家族史(OR=1.99)、肥胖家族史(OR=6.24)是MS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MS已成为江苏省成年人群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应尽早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采取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妊娠期贫血与出生结果之间的关系.方法对苏州市1995年1月至1996年12月期间到16 936例妊娠资料进行分析.贫血(Hgb<10 g/dl)分为中度(Hgb 6~9 g/dl)、重度(Hgb≤6 g/dl).结果重度和中度贫血孕妇的围产期死亡率高于非贫血孕妇,但无统计学意义.孕妇重度贫血增加胎儿死亡危险首次访问诊断的贫血aRR为2.16,95%CI1.01~4.61;第3个三月期所诊断的贫血,aRR为1.57(95%CI1.02~2.41).妊娠早期诊断贫血的孕妇其低出生体重和早产发生率较高;妊娠晚期诊断的贫血与早产和低出生体重有负性联系.贫血与宫内发育迟缓(IUGR)和出生缺陷无联系.结论妊娠期贫血不增加不良出生结果的危险,但重度贫血轻微增加胎儿死亡的危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