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3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65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34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3 毫秒
1.
CARD15基因突变与中国人克罗恩病易感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克罗恩病(CD)是一种多基因决定的疾病。近年来,位于染色体16q21的胱冬蛋白酶激活与募集区(caspase activation and recruitment domain15,CARD15)基因作为第一个与CD相关的基因被多个实验小组所证实。  相似文献   
2.
目的 :测定胃癌患者和正常人 (各 60例 )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以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胃癌的关系 ;方法 :正常对照者来自本院体检 40岁以上者 ,胃癌患者经电子胃镜及病理确诊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结果 :胃癌患者同型半胱氨酸 ( 1 8.85± 7.93 )显著高于正常人 ( 1 1 .84± 2 .3 9) ,两组之间存在着极其显著性差异 (P<0 .0 0 1 ) ;结论 :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在胃癌及胃癌前期病变 (胃粘膜萎缩、生化及不典型增生 )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绝经后妇女骨密度与血清降钙素及血清骨型碱性磷酸酶的关系 ;方法 :测定 15 0例绝经后妇女的上述 3项指标 ,并以 42例中青年妇女作对照 ;结果 :绝经后妇女骨密度与血清降钙素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r =0 .413 ,P <0 .0 1) ,而与血清骨型碱性磷酸酶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r =-0 .5 12 ,P <0 .0 5 ) ,并且绝经后妇女骨密度和血清降钙素显著低于中青年妇女 (P <0 .0 5 ,P <0 .0 1) ,而血清骨型碱性磷酸酶则显著高于中青年妇女 (P <0 .0 5 ) ;结论 :绝经后妇女骨密度和血清降钙素显著降低 ,而血清骨型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 ,易患骨质疏松症 ,应针对病因 ,及早防治  相似文献   
4.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的诊断方法有多种。一般认为,活检胃粘膜组织切片染色检查,结果较可靠,但不便于复查随访;血清抗HP抗体测定,则便于随访复查。为比较这两种方法的一致性,我们对83例胃炎和胃溃疡患者,应用上述两种检测方法,在同一患者中同时测定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病例与方法1 病例选择 83例患者,均经胃镜及活检病理确诊,胃炎40例,胃溃疡43例,年龄范围14岁~84岁,平均年龄44.73岁±15.04岁。2 检查方法 胃镜检查后取胃粘膜活检组织行组织切…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家驹 《苏州医学》2006,29(2):119-121
淋巴瘤是经常侵犯胃肠道的血液系恶性肿瘤。胃肠道是淋巴结外(下称结外)淋巴瘤的最好发部位,以胃最常见(60%),其次是小肠(30%);大肠最少见(10%)。原发于消化道的恶性淋巴瘤大多为非何杰金病淋巴瘤(NHL),而何杰金病则很少累及胃肠道。在西方社会,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约占所有淋巴瘤的5%;在我国,约占胃和小肠全部恶性肿瘤的1%~2%。  相似文献   
6.
7.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e gastro-enteritis)是一种与变态反应有关的胃肠道(?)漫性嗜酸性细胞浸润性疾病。Kaijser 于1937年首次作了描述。以后,Barrie,Ureles 对本病的病因和临床诊断及治疗作了全面的阐述。Edelman 和 Carbune 们分别对其 X 线表现作了深入的研究。1970年 Klein 报告7例,并复习文献报道的28例,对其临床表现进一步作了详尽描述。近年来有关本病的报道渐见增多,但据 Cello(1979)的统计,在世界文献中不过100例。国内也有少数病例报道。本文复习近年文献作一简介,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嘌呤类似物治疗炎症性肠病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家驹 《胃肠病学》2003,8(4):253-255
1990年以前,仅有少数医疗中心将免疫调节剂用于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其适应证和疗效也颇具争议性,近10年来则积累了很多临床经验。目前已有硫唑嘌呤(AZA)、6-巯基嘌呤(6-MP)、甲氨蝶呤(MTX)、霉酚酸酯(商品名:骁悉)、他克莫司(商品名:普乐可复)和环孢素A等几大类化学性免疫抑制剂以及生物制剂(抗肿瘤坏死因子单克隆抗体等)应用于临床,其中尤以AZA和6-MP应用得较早、较广。本文就此两种药物治疗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的药理作用以及临床应用现状和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不但是一种可侵犯消化道任一部位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而且常可发生多种肠道或全身性并发症.瘘管是肠道主要并发症之一,系由病变肠段炎症穿透进入邻近器官、组织或皮肤等所致[1].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小肠克罗恩病患者的临床特点的分析,加深对小肠克罗恩病的认识,提高早期诊断水平,减少误诊率。方法对1992年1月-2006年12月间住院的116例克罗恩病患者的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对其中24例小肠克罗恩病进行特征分析。结果小肠克罗恩病24例(20.69%),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20例次(83.33%),便秘8例次(33.3%),腹泻6例次(25%),便血6例次(25%),消瘦14例次(58.3%),贫血8例次(33.3%),发热7例次(29.2%)。手术18例(75%)。结论小肠克罗恩病患者腹痛、消瘦表现更为突出。小肠钡灌检查可作为小肠克罗恩病有效筛查手段。营养支持与药物、手术治疗具有同等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