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0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39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55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支气管动脉灌注治疗中晚期肺癌25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Viamonte(1964年 )首先报告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术 (selectivebronchialarteriography ,BAG)成功后 ,相继出现支气管动脉药物灌注 (bronchialarteryinfu sion ,BAI)治疗肺癌的报告。国内自 80年代以后 ,BAI应用日趋增多 ,近期疗效已被肯定[1,2 ] ,但其规范化治疗尚需从临床实践中总结、归纳[3~ 6] 。本观察对我科收治的中晚期肺癌应用几种化疗方案进行动脉灌注治疗 ,并分析不同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生长部位对疗效的影响 ,力求筛选出最佳治疗方案 ,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2.
犬肝动脉不同温度热灌注对肝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以犬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温度(45℃,50℃,55℃,60℃,65℃)的热灌注液经肝动脉灌注对犬肝内温度、肝组织学及肝、肾功能的动态影响,为介入性热化疗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经犬肝动脉分别灌注入45℃、50℃、55℃、60℃、65℃生理盐水180 ml,持续30 min。观察并比较热灌注前后肝脏穿刺活检及肝、肾功能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1.45℃、50℃、55℃、60℃、65℃肝动脉热灌注时,肝内中心测得的温度分别为(37.9±0.5)℃、(38.6±0.3)℃、(40.5±0.3)℃、(42.1±0.5)℃和(45.8±0.6)℃,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于60℃灌注后24 h开始升高,72 h达到高峰(P< 0.01),168 h后逐渐下降,216 h后恢复正常;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白蛋白(albumin,ALB)、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lutamyltransferase,γ-GT)无明显变化(P< 0.05)。2.肝组织可见一过性淋巴细胞浸润、肝细胞混浊肿胀,168h后恢复正常。3.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肌酐(creatinine,Cr)无显著性变化(P< 0.05),尿酸(uric acid,UA)呈一过性增高(P< 0.05)。4.45~55℃热灌注对肝肾功能无显著影响,65℃热灌注后肝肾功能恢  相似文献   
53.
 目的 研究肝癌患者肝动脉热化疗栓塞前后 T细胞亚群及 s IL - 2 R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及双抗体夹心法 ,检测 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前后的 T细胞亚群及 s IL- 2 R的改变 ,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 肝癌组治疗前 Th降低 ,Ts和 s IL- 2 R增高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0 .0 1 ,治疗后 Th升高 ,Ts和 s IL- 2 R降低 ,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 P<0 .0 1。结论 检测肝癌患者 T细胞亚群 ,s IL- 2 R的情况 ,有助了解病人的免疫状况 ,对判断病人预后 ,指导综合治疗有一定价值。热化疗栓塞的疗效优于文献报道的单纯化疗栓塞。  相似文献   
54.
兔肾VX2移植癌模型的病理学和DSA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从瘤细胞液和瘤块两种植瘤方式中建立兔肾VX2 移植癌模型 ,并分析其病理学基础和DSA影像特征 ,为介入实验研究提供大型动物肾肿瘤模型。方法  3 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两组 ,每组 15只。第一组 ,B超引导下将VX2 瘤细胞 (约 5× 10 7个 /ml)经皮注入左肾下极 ;第二组 ,B超引导下将瘤组织块 (约含 10 6~ 10 8个瘤细胞 )经皮注入左肾下极。之后 ,对两组进行比较观察 :①不同方式植瘤的成活率 ;②肾内肿瘤体积变化和肿瘤生长率 ;③大体及镜下 (光镜和电镜 )瘤组织形态特征 ;④成熟模型的肾动脉DSA表现。结果 ①两组植瘤成活率分别为 4/15、11/15 ,第二组植瘤成活率最高 (Ρ <0 .0 5 ) ,其瘤体呈指数性生长 ;②病理学表明该瘤在肾组织中呈浸润式生长 ,其性状与移植于兔肝的VX2 鳞状细胞癌特征相似 ;③DSA影像示移植性肾肿瘤具有丰富的血供 ,呈实体瘤表现。结论 成功建立了兔肾VX2 移植性癌模型 ,瘤块种植方式成功率明显高于细胞液注入法 ,为实体瘤介入治疗的实验研究提供了容易复制的大型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55.
兔大腿VX2模型在介入性热化疗实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兔大腿VX2 模型在介入性热化疗实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 2 0只新西兰大白兔一侧大腿上建立VX2 肿瘤模型 ,经股动脉顺行插管 ,DSA证实肿瘤供血动脉后 ,分 2组 (每组 10只 ) ,分别给予 60℃热盐水 10 0ml连续灌注、60℃热盐水10 0ml间歇性灌注。灌注过程中 ,测量两 60℃热灌注组肿瘤组织内 43℃~ 45℃持续时间。结果  2 0只新西兰大白兔一侧大腿均建立起VX2 肿瘤模型 ,成功率 10 0 % ;插管成功率 10 0 %。 43℃~ 45℃持续时间 (min) :60℃间歇性灌注组 2 0 .0 0 0± 1.5 71,60℃连续灌注组 6.10 0± 0 .674,60℃间歇性灌注组为 60℃连续灌注组的 3倍。结论 在介入性热化疗实验中 ,兔大腿VX2 模型是一个成功率高、操作简便易行的肿瘤模型。  相似文献   
56.
高温合并化疗对耐药性大鼠肝癌CRBH-7919细胞系的协同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高温合并阿霉素对耐药性大鼠 CRBH-7919细胞株的作用 .方法  4 2 .5℃持续 1h、阿霉素 32 mg·L- 1 ,单独或联合作用于耐药性大鼠 CRBH- 7919细胞 ,MTT法检测不同处理后细胞的存活率 ;免疫组化检测不同处理后细胞膜 P-糖蛋白 (P- glycoprotein,P- gp)的表达 .结果 加温可增加阿霉素对耐药性 CRBH- 7919细胞的杀伤作用 ;免疫组化提示 ,正常培养下该细胞 P- gp染色强阳性 ,单独用药和单独加热作用下 P- gp染色为阳性 ,加温合并阿霉素作用下 ,P- gp染色为极弱阳性 .结论 高温合并化疗 (热化疗 )可以显著提高耐药性 CRBH- 7919细胞对阿霉素的敏感性 .  相似文献   
57.
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0例无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分析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无效的原因及机理。方法  1994-10~ 1999-10采用盘外硬膜前间隙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16 0 0例 ,在随访病例中 ,36例 3个月后症状、体征无改善。 4例 2周后行手术治疗。 40例疗效均判定无效 ,分类对比分析其无效的原因及机理。结果  40例中 ,极外侧型突出 9例 ,无效原因为突出物在椎管外压迫脊神经 ;脱出并游离 3例 ,无效原因为胶原酶无法与游离椎间盘相结合 ;突出大于 1cm 6例 ,无效原因为溶解不完全或反应加重行手术治疗。手术后6例 ,突出伴钙化 8例 ,无效原因为患者的症状由手术后并发症或钙化部分压迫神经引起 ;单纯性突出 8例 ,无效可能与少见的原因或个体差异有关。结论 对于极外侧突出 ,脱出并游离为胶原酶溶解术的禁忌证 ,突出大于 1cm ,手术后及突出伴钙化 ,应具体分析患者的情况 ,胶原酶溶解术应慎用。  相似文献   
58.
流行性出血热(EHF)的发病机理除与病毒直接作用和异常的免疫反应密切相关外,还与下丘脑-垂体功能失调有关。但关于下丘脑-垂体-甲状腺及肾上腺皮质功能动态变化尚少报道。我们对82例(男52例,女30例)EHF患者按重症组(重型和危重型)和轻症组(轻型和中型)进行检测,并与正常组对照。  相似文献   
59.
60.
目的 分析患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水平与甲状腺癌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1年1月至2009年12月手术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283例为研究组,同期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500例为对照组,分析甲状腺自身抗体是否是甲状腺癌的危险因素.将甲状腺癌患者按有无淋巴结转移分组,比较两组间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率差异.结果 多因素logostic回归分析与甲状腺癌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肿物较小、TGAb升高和TSH升高.伴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癌患者TCAb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结论 TGAb可能是与甲状腺癌相关的预测因子,在甲状腺癌患者中增高提示淋巴结转移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