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12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63篇
预防医学   1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48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评价螺旋CT三维(CT3D重建诊断寰枢关节不全脱位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寰枢关节不全脱位69例患者的三维影像特点及诊断结果。并比较多层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显示(SSD)、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重建(VR)显乐寰枢关节结构及病变的优缺点。结果三维CT重建诊断寰枢关节不全脱位69例,诊断符合率100%,其中,旋转脱位37例,后脱位18例,前脱位14例,脱位合并骨折10例,显示寰枢关节上、下关节面错位69例,寰齿间隙增宽36例及齿突侧距不对称31例,并骨折29例?与MPR或MIP比较,VR与SSD法三维图像显示征象最直观清楚。结论CT3D重建能直观显示脱位的各种征象,准确诊断寰枢关节不全脱位的类型及脱位程度,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42.
近年来 ,鼠药市场极为混乱 ,违禁鼠药泛滥成灾 ,误食、作案引起的人畜伤亡事件时有发生 ,我院 1999年 11月收治 46例急性毒鼠强集体中毒病人 ,经积极抢救和合理治疗 ,均成功抢救中毒者生命 ,且无后遗症发生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46例毒鼠强中毒均系一集体中毒事件病人 ,其中男 2 2例 ,女 2 4例 ,年龄最小不满 3岁 ,最大 40岁 ,平均年龄为 16岁 ,均为在同一餐馆进食包子后发病 ,其均在进食后 2 min到 2 h内发病 ,其主要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头晕、头痛、乏力、晕倒、频繁抽搐及意识丧失等。中毒发生后经急诊洗胃等抢救后入院治疗 ,住院…  相似文献   
43.
头孢拉啶是一广谱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已报道的分析方法有容量法,分光法、荧光法、HPLC法及微生物法,Csiba提出了头孢拉啶与乙酰丙酮、甲醛反应进行UV分光光度测定法,本文对此方法进行改进,新方法快速简单、选择性高、灵敏。头孢拉啶溶液(0.005mol/L)制备取头孢拉啶175mg溶于水50ml,用水稀释至100  相似文献   
44.
1 临床资料 患者吴某,女,64岁,因慢性肾功能衷竭行规律性血液透析治疗4年余,每周5-12h,血透期间能生活自理,血肌酐Cr波动在600-800μmol/L之间,血压13-16/11-12kPa,尿量800-1200 ml/d。既往有慢性胆囊炎病史,于1996年3月20日在血透3 h后突发右上腹胀痛,持续性加重。查体:体温  相似文献   
45.
外源性p16基因对人前列腺癌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研究外源性p16基因对人前列腺癌PC-3M细胞系生长及致瘤性的抑制作用,探索前列腺癌基因治疗的新途径.方法:利用携带约800 bp的外源性p16 cDNA的真核表达质粒,通过脂质体介导将其导入人前列腺癌PC-3M细胞系中,用G418筛选阳性克隆,经流式细胞仪及细胞生长曲线测定等方法研究p16基因对人前列腺癌细胞周期生长特性的影响,并观察导入外源性p16基因的人前列腺癌细胞PC-3M对裸鼠致瘤能力的影响.结果:野生型p16基因转染到有p16基因缺失的人前列腺癌细胞PC-3M上,细胞周期明显变化,细胞从G1期到S期发生抑制,细胞增殖活性降低.结论:转染外源性p16基因可阻止人前列腺癌细胞由G1期进入S期,并使肿瘤恶性增殖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46.
院内感染性肺炎逆行感染途径的基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确证胃→咽→下呼吸道逆行感染途径存在与否,研究胃液PH值变化与院内感染性肺炎(Nosocomial pneumonia,NP)发生的关系。方法以气管切开(或插管)病人为对象,用防污染标本刷(PSB)采集标本,由细菌表型分型,直至质粒DNA、酶切、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等基因分型,前瞻性观察NP的发生情况。结果11例名患者有逆行感染存在(发生率为22%),即在胃部分离同原菌1、2d后,P  相似文献   
47.
EGFP基因在前列腺癌PC—3M细胞系中的转染与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绿色荧光蛋白(GFP)在前列腺癌PC-3M细胞中表达及对其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制备含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重组DNA,用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in Regant转染培养的PC-3M细胞,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GFP的表达情况,同时经流式细胞仪测定阳性克隆的细胞周期。结果:转染后有10%~15%细胞表达绿色荧光蛋白,且阳性克隆细胞与亲本细胞的细胞周期无明显改变。结论:GFP是研究活细胞  相似文献   
48.
邓宏  徐凯 《中医杂志》2002,43(11):817-817,834
放射治疗是目前治疗鼻咽癌的首选方法,但由于放射治疗后的辐射损伤,因此不少患者在放疗的同时及放疗后较长时间出现口干、鼻咽部干燥、咽喉疼痛、吞咽困难、口腔溃烂、张口受限、颈部活动不利、麻木、感觉迟钝等诸多放疗毒副反应,有的不得不中断放疗  相似文献   
49.
对我院1998—03~2006-072cm以内肺实质良性孤立结节曾误诊断为肺癌24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13例,女8例。年龄29~81(平均45)岁。其中≥40岁17例。误诊时间10d~16个月不等。临床表现咳嗽、咯痰14例,胸痛9例,发热6例,咯血8例,胸闷7例。其他表现有气急、盗汗等,其中4例无症状。既往有肝癌手术史1例,肺癌手术史1例,鼻咽癌放疗史1例。查体无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50.
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 ,探讨院内感染性肺炎 (NP)的致病危险因素。对 2 0多种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 ,有 17种呈显著性差异。对这 17种主变量进行多因素条件性Logistic回归分析 ,其中意识障碍 (OR =11.0 819)、气管切开 (或插管 ) >2周 (OR =9.6 5 13)、手术持续时间≥ 4h(OR =7.315 4)、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OR =8.96 98)、免疫功能低下 (OR =6 .886 1)、应用激素 (OR =6 .5 896 )、应激性溃疡预防用药 (OR =12 .6 371)、留置胃管 (OR =9.95 14)、多器官功能衰竭 (OR =10 .2 836 )为N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证明NP的发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且证明存在胃→咽→下呼吸道的逆行感染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