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4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29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1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77篇
内科学   5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1篇
特种医学   145篇
外科学   54篇
综合类   119篇
预防医学   35篇
药学   47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4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通过对股骨肿瘤患者的回顾性调查,分析其性别、年龄、部位分布特点。方法通过病案查询系统,收集1980年1月—2012年12月资料完整经过手术治疗且有明确病理结果的股骨肿瘤病例,对其性别、年龄、部位分布及类型构成比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得出原发性股骨肿瘤性质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共采集股骨肿瘤1504例,其中原发性股骨肿瘤1385例,转移瘤119例,原发性股骨肿瘤高发类型为良性肿瘤,高发部位为股骨远端,高发年龄段为>10~20岁。良性、恶性高发年龄段均为>10~20岁,中间型高发年龄段为>20~30岁。原发股骨恶性肿瘤和转移瘤部位、年龄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26.976,P <0.01;χ2=215.204,P <0.01)。有序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部位均是原发性股骨肿瘤性质的独立影响因素(P <0.05)。结论原发性股骨肿瘤男性多于女性,多见>10~20岁,骨肉瘤是最常见的恶性股骨肿瘤,原发性恶性股骨肿瘤主要发生在股骨远端,转移瘤主要发生在股骨近端,性别、年龄、部位均为原发股骨肿瘤性质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45岁以上的女性股骨远端的占位病变临床医生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温脾通络开窍法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学*-7记忆及海马Tau蛋白磷酸化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脑立体定位技术向大鼠右侧海马注射冈田酸制备AD大鼠动物模型,采用经典的Morris水迷宫实验,对AD大鼠动物模型进行筛选并观察温脾通络开窍法对AI)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以及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AD大鼠海马组织Tau蛋白磷酸化总量。结果温脾通络开窍汤高、中剂量组AD大鼠逃避潜伏期、成功找到平台次数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温脾通络开窍汤高、中、低剂量组AD大鼠海马Tau蛋白磷酸化水平较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温脾通络开窍法对AD大鼠学习记忆障碍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且可降低AD大鼠海马TaU蛋白异常磷酸化水平,这可能是其抗AD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3.
弥散加权成像在脑干梗塞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弥散加权成像 (DWI)在脑干梗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 0例脑干梗塞患者 ,中脑 3例 ,桥脑 8例 ,延脑 4例 ,脑干多发梗塞 5例 ,同时合并其它脑内梗塞或陈旧梗塞者占 15例 ,其中超急性 (<6h) 1例 ,急性 (6h~ 3d) 10例 ,亚急性 (3~ 7d) 7例 ,慢性期 2例 ,全部行常规DWI扫描。结果 全部成功行DWI检查 ,其中超急性期 1例仅在DWI明确显示梗塞病灶 ,急性期DWI显示病灶对比更加清晰 ,部分病变范围较T2 WI扩大 ,亚急性期DWI显示病灶仍呈较高信号 ,范围与T2 WI相仿或略小 ,陈旧梗塞软化灶DWI显示为低信号。延髓梗塞灶相对局限 ,边缘清楚 ,信号对比强 ,其中小脑后下动脉梗塞灶定位特征明显。桥脑和中脑梗塞灶急性期边缘较模糊 ,以桥臂连接部更加明显。结论 DWI可以早期特异地发现脑干梗塞灶 ,明确病灶范围和新鲜程度  相似文献   
74.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 评价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伴有疼痛或脊柱不稳椎体转移瘤的作用。方法 在CT引导下 5 4位患者 5 7次操作中共 72例次椎体接受经皮穿刺椎体成型术治疗。其中 46次操作为了止痛 ,5次为了稳定脊柱 ,6次二者兼之。采用随访统计对治疗效果评价。结果 在 5 2次止痛操作中 ,39次获得了明显的疼痛症状缓解 ,7次获得轻度缓解 ,6次无改善。随访至 6个月时73.6%的改善效果仍稳定 ,1年 65 .6%的治疗仍有效。针对脊柱稳定性的治疗 ,随访没有发现任何移位、变形等改变。 3次操作由于骨水泥的刺激出现神经放散痛 ,2次操作由于推移肿瘤组织而压迫脊髓。结论 脊柱转移瘤的椎体成型术治疗是一种微创操作 ,其可立刻获得止痛效果并长期有效 ,可维持脊柱稳定防止椎体压缩导致截瘫  相似文献   
75.
肿瘤坏死因子作用于大鼠C6胶质瘤的1H磁共振波谱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采用1H磁共振波谱 (MRS)观察大鼠C6胶质瘤在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治疗后的代谢改变 ,评价1HMRS在肿瘤疗效观察中的有效指标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立体定向的方法将C6细胞悬液种植于 3 3只SD大鼠脑尾状核部位 ,高场强磁共振波谱仪观察C6胶质瘤大鼠在腹腔给予TNF α后 3、6、9、12、15d的代谢改变 ,比较N 乙酰门冬氨酸 (NAA)、胆碱类化合物 (Cho)、肌酸和磷酸肌酸 (Cr)及乳酸 (Lac)以及Cho/Cr、NAA /Cr、NAA/Cho积分值的变化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给予TNF α后第 3天 ,Cho出现降低 ,在第 15天达到治疗前水平 ,其积分值在未治疗组与 3d组 ,3d组与 6d组以及 9d与 12d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而NAA及Cr无明显改变。NAA/Cho在治疗后 3、6以及 9、12d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Cho/Cr在用药后第 3、6天下降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而NAA /Cr无明显改变。结论 1HMRS能够早期观察肿瘤治疗的效果 ,Cho是肿瘤疗效观察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76.
目的 采用DSA引导下肋间动脉栓塞法分度建立犬脊髓缺血模型并进行磁共振扩散成像(DWI)的初步应用。方法 9只犬采用完全随机分组法分为3组,按照不同配比的碘油栓塞剂栓塞犬9-11肋间动脉,观察其神经功能、病理变化,并在1.5T磁共振仪进行常规MRI和DWI。结果 除1例栓塞失败外,余均成功建模。轻度组(3例)损伤较轻,肌力3-5级之间,有一定恢复性,病灶范围2个椎体左右,中度组(3例)均表现截瘫,肌力0-1级,伴大小便失禁,病灶范围在3-4个椎体间;重度组(2例)均截瘫,肌力0级,大小便失禁,病灶范围〉4个椎体。常规MRI和DWI均表现为病灶高信号。结论 采用不同配比的碘油栓塞剂可以分度建立犬脊髓缺血模型,并可以在1.5T磁共振仪进行DWI,为进一步脊髓缺血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7.
小儿支气管异物是小儿耳鼻喉科最常见的急症,治疗方法是在支气管镜检查下取出异物,我们采用全凭静脉麻醉,取得满意效果,现将75例小儿支气管镜检查取除异物全凭静脉复合麻醉的方法及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8.
小剂量氯胺酮在术后静脉镇痛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在术后静脉芬太尼或舒芬太尼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骨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4组,即芬太尼组(F组)、芬太尼-氯胺酮组(FK组)、舒芬太尼组(S组)和舒芬太尼-氯胺酮组(SK组),每组50例。所有患者镇痛模式均采用"负荷量 背景量 病人自控镇痛(PCA)量"(LMP)方式,各组镇痛药物配伍如下:F组芬太尼0.4μg/(kg.h);FK组芬太尼0.2μg/(kg.h) 氯胺酮120μg/(kg.h);S组舒芬太尼0.04μg/(kg.h);SK组舒芬太尼0.02μg/(kg.h) 氯胺酮120μg/(kg.h)。各组镇痛药物均加入恩丹西酮8mg,并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镇痛泵参数设置为负荷量2ml,背景量2ml/h,PCA量单次2ml,时间30min。所有患者均在手术结束前30min给予负荷量并连接镇痛泵。观察患者术后48h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评分(SS)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记录患者48h内总按压次数。结果血压、心率及呼吸频率在4组患者中无显著性差异。F组VAS评分和总按压次数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S组患者SS评分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各组恶心、呕吐、瘙痒、肛门开始排气时间延长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小剂量氯胺酮联合芬太尼或舒芬太尼应用于术后静脉镇痛治疗,效果满意,且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扫描在诊断5 mm以下垂体微腺瘤中的价值.方法使用Philips 1.5 T超导磁共振仪,对36例可疑垂体微腺瘤患者在常规平扫后,不论有无发现病变均进行动态增强冠状位扫描.结果 36例均呈阳性结果,所有病例经手术病理及临床治疗证实.小于5 mm的垂体微腺瘤平扫有时难以发现病灶,而动态增强扫描均能发现病灶明确诊断.结论动态增强MRI对5 mm以下垂体微腺瘤的诊断极有价值,尤其是动态早期在33.5 s之前表现最为敏感,它是目前MR诊断垂体微腺瘤的最佳扫描方法.  相似文献   
80.
恶性症状群     
男,69岁。左侧肢体麻木10d,疑人迫害,躁闹4d,于1997年8月10日以脑梗死伴发精神障碍入院。查体:T37℃,P88次/min,R20次/min,BP16/9kPa,意识清,心肺(-)。心电图正常,脑CT提示双基底节及脑干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