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7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3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51.
目的:研究注射用利培酮微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54名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注射用利培酮微球和氟哌啶醇片治疗。注射用利培酮微球组在开始注射之前3 d给予利培酮口服液治疗,患者对利培酮口服液无过敏反应后给予注射用利培酮微球治疗,注射之日为基线,基线后第3周渐减利培酮口服液用量,第4周停用口服液治疗。分别在基线期、第4,8,12,16周进行PANSS、生活质量与满意度量表及锥体外系症状量表(ESRS)评分,并分析结果。结果:注射用利培酮微球组与氟哌啶醇组各时点PANSS量表分与基线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F=4.439,P=0.013),但两组间差异不具显著性(F=2.013,P=0.162)。注射用利培酮微球组生活质量及满意度评分的改善与基线相比有显著性差异(F=7.358,P=0.000),而氟哌啶醇组的这种差异不显著。注射用利培酮微球组在第16周时生活质量及满意度评分优于氟哌啶醇组(P<0.05)。氟哌啶醇组各时点ESRS评分与基线相比具显著性差异(F=45.93,P=0.000),而注射用利培酮微球组这种差异不显著。组间比较显示氟哌啶醇组ESRS评分明显高于注射用利培酮微球组(F=50.589,P=0.000)。结论:注射用利培酮微球对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的改善作用优于氟哌啶醇,两者在改善PANSS量表分的临床疗效相当,但注射用利培酮微球所引起的锥体外系反应更轻微。  相似文献   
52.
目的:应用自我参照效应这一实验心理学范式探讨精神分裂症自知力与自我的关系。方法:对16例有自知力和16例无自知力精神分裂症患者及16例正常被试进行自我参照效应的测查,并分析结果。结果:正常被试自我定向任务的R判断记忆结果明显好于鲁迅定向任务(P<0.05),表现出自我参照效应;精神分裂症患者的R判断记忆结果与其它定向任务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未表现出自我参照效应。无自知力组患者和正常被试自我定向任务在R判断上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有无自知力患者组间定向任务R判断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存在异常。未见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知力和自我参照效应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3.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重型精神疾病,中医药治疗精神分裂症有特色,但疗效有限,目前在临床中多作为辅助治疗。因此,急需从新的病机角度来认识精神分裂症以提高临床疗效。通过梳理历代中医名家对精神分裂症病因、病机的认识,发现从毒损脑络角度论治精神分裂症具有坚实的中医理论基础。精神分裂症发病的炎症免疫假说支持了从毒损脑络角度论治精神分裂症的可行性。在临床实践中,课题组提出解毒清脑的治法,并创制中药复方,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4.
55.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其临床表现纷繁复杂。西医学对双相情感障碍发病的认识不够完善,影响了临床诊疗的发展,使得双相情感障碍的复发率、误诊率、致残率居高不下。本文借助五运六气理论,从"天人相应"角度分析双相情感障碍的病因病机,认为双相情感障碍的反复发作是由于人体不能适应自然界阴阳的运行规律,使自身阴阳的动态平衡失调所致,提出从"个人体质"和"自然气候"两个角度把握双相情感障碍的预防和治疗,为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6.
57.
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自我异常是精神分裂症核心病理特征之一,而现象学异常尤其是基本的自我异常主要体现在疾病的前驱期,是精神分裂症其它症状(阳性症状、阴性症状、瓦解症状等)产生的基础。本文就精神分裂症前驱期自我异常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8.
丙戊酸钠对氯氮平血药浓度和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合用丙戊酸钠对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时的血药浓度和疗效的影响。方法:将80例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用组40例患者单服氯氮平,合用组40例患者同时服用氯氮平及丙戊酸钠,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周和4周末测定氯氮平的血药浓度,同时评定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结果:合用组治疗1周和4周末有部分患者氯氮平血药浓度升高,部分患者降低,与基线期相比,治疗4周末有显著降低。结论:合用丙戊酸钠后氯氮平血药浓度治疗4周末显著降低;丙戊酸钠可以提高氯氮平对阳性症状的疗效。  相似文献   
59.
形象思维贯穿于精神科临床活动中的各个环节中.精神科工作中精神症状的认定,自知力是否完全的判定,精神病院的病房安全工作,临床中合理治疗措施的确定都离不开形象思维.在精神科临床教学中,应该重视形象思维的重要性;同时在培养形象思维的过程中,不偏废逻辑思维.  相似文献   
60.
双相情感障碍是精神科临床的常见病,中医药治疗该病有优势和特色,辨证论治是中医的核心,而证候是核心中的核心,目前尚缺乏统一的标准,为此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在古今文献研究、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和德尔菲法研究的基础之上,先后3次组织专家对双相情感障碍的中医证候分型及证-症关系进行讨论,最后确定了双相情感障碍中医辨证分型的专家共识标准.该标准将双相情感障碍的中医证候分为躁狂发作3个证候,抑郁发作5个证候,每个证候需满足主证4项加次证5项方可成立,同时对相关四诊信息进行量化处理,使研究工作能够进行统一和量化,以便在临床研究中进行中医证候疗效评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