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8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4篇
中国医学   43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21.
肿节风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研究中药肿节风化学成分,为阐明其抗肿瘤有效成分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聚酰胺、Sephadex LH-20,Lipophilic sephadex LH-20柱色谱进行分离,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IR,UV,1H-NMR,13C-NMR)鉴定其结构。结果从肿节风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迷迭香酸甲酯(Ⅰ),迷迭香酸(Ⅱ),丹参素甲甲酯(Ⅲ),咖啡酸(Ⅳ),3,4-二羟基苯甲酸(Ⅴ),异秦皮啶(Ⅵ),邻苯二甲酸二丁酯(Ⅶ)。结论化合物Ⅰ、Ⅱ、Ⅲ、Ⅳ、Ⅶ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22.
丹皮为毛茛科植物牡丹P aeon ia suff ruticosaA ndr.的干燥根皮,是我国传统常用中药材,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功效[1]。丹皮酚是丹皮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具有抗炎、抗氧化、血小板凝聚抑制等药理活性[2],一直作为丹皮药材的质量控制指标。研究表明,丹皮中还有多种丹皮酚的结构类似物,这些苯乙酮类成分显示出强大的抗菌、抗炎、抗凝血活性及增加巨噬细胞吞噬细胞的活性[3]。笔者在对湖南邵东产丹皮进行系统化学成分研究时得到几个苯乙酮类成分,其中去甲丹皮酚的收率明显高于文献报道的0.003%[4],达到0.15%。笔者认为有必要对丹皮药材中…  相似文献   
123.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山银花中绿原酸的含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测定山银花中绿原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Hypersil BDS C18(200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磷酸调pH 3.0)=18∶82,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323 nm,柱温为25℃。结果绿原酸在0.418-16.704μg线性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7.67%,RSD=1.25%(n=6)。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为山银花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4.
肿节风中黄酮苷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研究中药肿节风的化学成分,为阐明其有效成分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聚酰胺、Sephadex LH-20,Lipophilic sephadex LH-20柱色谱进行分离,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IR,UV,MS,1H-NMR,13C-NMR)鉴定其结构。结果:从肿节风水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黄酮苷类和3个其他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酚-3-O-β-D-葡萄糖醛酸苷(1),槲皮素-3-O-α-D-葡萄糖醛酸苷(2),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甲酯(3),5,7,4′-三羟基-8-C-β-D-葡萄糖二氢黄酮碳苷(4),新落新妇苷(5),5-O-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6),3,4-二羟基苯甲酸(7),异秦皮啶(8)。结论:化合物1~6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得到,其中1~3为该属中首次发现的葡萄糖醛酸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25.
注重实践教学培养药学创新人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注重实践教学是药学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能力十分重要的环节。从改革实验教学模式、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建立综合性实验考核制度以及加强毕业实践,毕业实习引入研究生教育培养方式等方面探讨了培养药学创新人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6.
目的研究兖州卷柏Selaginella involven中苯丙素类和木脂素类化学成分,探讨其在卷柏属植物进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聚酰胺、硅胶、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分离方法对兖州卷柏7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兖州卷柏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5个苯丙素类和木脂素类结构,分别鉴定为3-(3-羟基-苯基)-丙酸(1)、3-(3-羟基-苯基)-丙酸甲酯(2)、肉桂酸(3)、3-hydroxy-1-(3-methoxy-4-hydroxyphenyl)propan-1-one(4)、3-hydroxy-1-(3,5-dimethoxy-4-hydroxyphenyl)propan-1-one(5)、荛花酚(6)、去甲络石苷元(7)、罗汉松脂素(8)、(5H)-2-furanone-3,4-bis[(4-hydroxy-3-methoxyphenyl)methyl](9)、acutissimalignan B(10)、detetrahydroconidendrin(11)、丁香脂素(12)、3,3′,5-trimethoxy-4′,7-epoxy-8,5′-neolignan-7-ene-4,9,9′-triol-9-aldehyde(13)、刺五加酮(14)、tarennone(15)。结论 1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3、9~11、13~15为首次从卷柏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兖州卷柏中一系列以芥子醇和松柏醇及其衍生物为代表的苯丙素类和木脂素类成分的发现在卷柏属植物系统进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7.
邹辉  徐康平  易美玲  盛习锋  谭桂山 《中草药》2016,47(9):1477-1479
目的研究翠云草Selaginella uncinata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硅胶、Sephadex LH-20、高效液相色谱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NMR、HR-ESI-MS等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翠云草全草75%乙醇水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个新的双黄酮类化合物,鉴定为4′,7″-二甲氧基-2″,3″-二氢南方贝壳杉双黄酮(1)。结论化合物1为新的南方贝壳杉型的双黄酮类化合物,命名为翠云草双黄酮。  相似文献   
128.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穗花杉双黄酮和罗波斯塔-4'-甲醚含量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比较这2种成分在翠云草和卷柏中的含量差异.方法 采用岛津VP-ODS色谱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2%醋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为338 nm,柱温为30℃.结果 在此条件下,穗花杉双黄酮和罗波斯塔-4'-甲醚得到完全分离,均在0.600~12.00 μg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8%和97.7%,RSD分别为0.85%和11%(n=6).结论 该含量分析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为卷柏类药材中双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测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9.
美国药学专业研究生创新培养体系现状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美国药学专业研究生教育的创新培养体系,探讨美国药学教育在全球领先的内在因素,对我国药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借鉴美国药学研究生教育的成功经验,提出提高我国药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0.
目的 研究黄荆子Vitex negundo抗肿瘤的有效部位及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MTT法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采用裸鼠移植瘤实验进行体内抗肿瘤活性验证;采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经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有效部位中分离并鉴定了8个化合物:对羟基苯甲酸(Ⅰ)、3,4-二羟基苯甲酸(Ⅱ)、芥子醛(Ⅲ)、阿魏醛(Ⅳ)、丁香酸(Ⅴ)、6-羟基-4-(4-羟基-3-甲氧基苯基)-3-羟甲基-7-甲氧基-3,4-二氢-(3R,4S)-2-醛基萘(Ⅵ)、6-羟基-4-(4-羟基-3-甲氧基苯基)-3-羟甲基-5-甲氧基-3,4-二氢-(3R,4S)-2-醛基萘(Ⅶ)、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Ⅷ)。结论 黄荆子醋酸乙酯萃取部位为抗肿瘤的有效部位,化合物Ⅲ、Ⅳ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