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58篇
  2015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8 毫秒
31.
电针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元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9,自引:1,他引:58  
选择凝闭大鼠大脑中动脉致局灶性脑缺血为模型,观察电针对缺血区各指标的影响。结果:(1)造模60min后,局部脑血流量(rCBF),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单胺类神经递质均显著下降;脑组织水含量,丙二醛(MDA0,兴奋性氨基酸(EAA)中谷氨酸(Glu)和天门冬氨酸(Asp)明显升高。(2)电针10min后,指标均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中药脑络通改善脑缺血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多因素复合制作气虚血瘀证大鼠脑缺血动物模型。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清与脑组织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结果:(1)预防治疗组血清和脑匀浆TNF-α、IL-1β含量明显降低;(2)急性治疗组脑匀浆TNF-α含量明显降低;(3)慢性治疗组血清TNF-α含量明显降低。结论:(10具有益气活血功效的中药脑络通不同时期的给药,可以不同程度降低大鼠脑缺血后病理性升高的TNF-α、IL-1β等指标;(2)肛离络通过于脑缺血损伤的全过程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尤其是对于发病前高危状态的预防性治疗。  相似文献   
33.
脑络通对脑缺血损伤防治作用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目的探讨脑络通防治缺血性脑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多因素病证结合的气虚血瘀证脑缺血动物模型。观察脑络通对血浆t-PA(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PAI(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及血清IL-1β(interleukin-1β白细胞介素-1β)、IL-6(interleukin-6白细胞介素-6)含量的影响。结果与缺血模型组比较,脑络通可显著提高血浆t-PA活性(p<0.01),降低PAI活性(p<0.01),降低血清IL-1β水平(p<0.01)及IL-6水平(p<0.05),且优于药物对照组。结论在脑缺血急性期,脑络通可通过改善血浆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活性,调节炎性介质释放,从多个病理环节阻断缺血性脑损伤,为益气活血的中药复方制剂脑络通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提供了进一步的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34.
通过建立大鼠急性缺血再灌流性脑损伤的模型,选用局部脑血流量(r-CBF)、脑含水量和脑组织及血中—氧化氮(NO)含量等为指标,静注外源性NO前体左旋精氨酸(L-arg)、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硝基左旋精氨酸(L-NNA)等物质,探讨L-arg\|NO通路在电针保护缺血性脑损伤过程中的作用。结果:(1)电针可提高r-CBF,降低脑含水量,增高脑组织和血清中的NO,对缺血再灌流(IR)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2)NO前体L-arg静脉注射对IR脑损伤也有保护作用,而NOS抑制剂L-NNA未显示对IR脑损伤的保护作用;(3)L-arg预处理可加强电针的保护作用,L-NNA预处理可使电针效应下降。表明L-arg-NO通路可能参与电针保护IR脑损伤的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35.
本文研究海马内NA能神经损毁对艾灸抗炎免疫作用的影响 ,探讨其中枢调节机理。实验建立AA大鼠模型 ,应用 6 OHDA作海马内微量注射 ,观察灸疗对跖围、胸和脾指数、IL 6、IL 2等炎症和免疫指标的改变。实验表明 ,艾灸组有显著的抗炎免疫作用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 )。损毁海马内NA能神经支配后 ,灸疗的这一作用被部分阻断 ,上述指标与海马损毁组比较差异不显著 (P >0 .0 5 )。结果提示 ,海马可能是艾灸治疗信息中枢整合的一个重要环节 ,海马 HPA系统是灸疗抗炎与免疫调节作用中一条重要的神经体液性途径。  相似文献   
36.
本文对电针足三里穴抗“束缚-冷冻”应激性胃溃疡大鼠一氧化氮(NO)、多巴胺(DA)和去甲肾上腺素(NE)的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①应激性胃溃疡大鼠血清NO含量比对照组非常显著下降, P<0. 01,胃窦粘膜DA含量显著下降, P<0. 05,胃体粘膜DA呈增高趋势;②电针足三里穴引起应激性胃溃疡大鼠NO水平回回升,与应激组相比, P<0.01。电针引起胃窦和胃体粘膜DA、NE含量改变,有双向调节作用。即原降低者上升、原升高者下降,分别与应激组相比,均为P<0. 01。提示电针对胃粘膜的保护作用是通过对DA和 NE的双向调节,发挥了DA的调控作用,影响NE的水平,通过NO的舒血管作用,调节血流量,增强粘膜防御能力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37.
研究了大鼠迷走神经背核(DMV)在调节胃功能和影响电针保护胃粘膜损伤中的作用。电损毁DMV组与假手术组和掼毁其他脑组织组(网状巨细胞核)比较,可降低胃粘膜血流量和跨膜电位差,在应激后更加剧(P<0.01)。损毁DMV后能基本消除电针对胃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提示,中枢迷走通路,特别是DMV在调整胃功能和影响电针的保护效应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8.
电针督脉经穴对急性脑缺血大鼠一氧化氮及内皮素的影响   总被引:36,自引:3,他引:36  
30只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脑缺血组和电针组。夹闻双侧顿总动脉使局部脑组织血流量急剧下降,造成急性脑缺血。分别测定正常、关闭时和电针督脉经穴后,大鼠脑组织及血中一氧化氮和内皮素的含量。结果发现:急性脑缺血时脑组织一氧化氮和内皮素含量增加,血浆内皮素水平升高和血清一氧化氮水平下降。电针督脉经穴后,脑组织及血中的一氧化氮和内皮素水平基本恢复到正常。提示电针督脉经穴可保护脑缺血所致神经元损伤,一氧化氮和内皮素可能参与电针的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39.
目的:建立高脂血症复合高糖血症动物模型,观察大鼠血浆vWF水平变化,探讨针刺干预此复合模型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脑保护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和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分别复制高脂血症和高糖血症大鼠模型.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刺普通饲料组、针刺高脂饲料组、他经穴对照组和阳性药物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大鼠血浆vWF水平.结果:大鼠血浆vWF水平均有所降低,但针刺组优于他经穴对照组和阳性药物对照组(P<0.01),他经穴对照组和阳性药物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刺可明显下调血浆vWF水平,维护和保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从而保护脑组织,这可能是针刺干预高脂血症复合高糖血症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0.
SD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目的建立SD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方法选SD大鼠,先喂以高脂高果糖饲料4周,导致胰岛素抵抗,继以小剂量链脲佐菌素(眈)(30mg/kg)腹腔注射1次,2周后诱导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结果高糖高脂饮食后4周,大鼠出现胰岛素抵抗和高脂血症。注射STZ后,大鼠血糖,血胰岛素升高,胰岛素敏感性下降。结论本实验为糖尿病的实验研究提供了一种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