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0篇
基础医学   24篇
临床医学   55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45篇
外科学   129篇
综合类   95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48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21.
伴后柱分离损伤的胸腰椎爆裂型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伴后柱分离损伤的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文献极少,本文报告79例此类骨折,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其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1992年1月~2002年1月我院收治780例外伤性胸腰椎爆裂型骨折(Denis分类),其中资料完整的685例(694椎),根据放射学检查诊断为伴后柱分离损伤的胸腰椎爆裂型骨折79例(79椎),部位均为中下胸椎和腰椎。男54例,女25例;年龄19~65岁,平均39.6岁。坠落伤32例,车祸伤30例,重物砸伤17例。16例合并神经功能损伤,FrankelA级3例,B级4例,C级4例,D级5例。13例伴其他部位损伤。二、放射学表现79例患者均摄胸腰椎正侧…  相似文献   
122.
髌股关节异常排列和运动轨迹的动态磁共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屈膝过程中健康者及有前膝痛病人的髌股关节的排列和运动轨迹。方法 24个有膝前区疼痛的病人(28膝)参加了本组研究,髌股关节在不同屈曲位置经磁共振成像。5个健康志愿者(10膝)作为对照。测量每一屈曲位置时髌骨运动轨迹及髌股排列情况。同时进行了股四头肌收缩时的动力性检查。结果 28个有症状的髌股关节中有13膝有髌骨外侧半脱位,8膝髌骨外侧倾斜,7膝正常。在股四头肌收缩时的动力性检查时,有髌骨外侧半脱位的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半脱位加重。没有半脱位的15膝中有4膝出现了半脱位,5例髌骨倾斜,2例半脱位并倾斜。结论 屈膝前30°范围内的股四头肌收缩时的动态磁共振能提高髌股关节异常的检查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3.
大鼠股骨闭合骨折模型的制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大鼠标准股骨闭合骨折模型制作的方法。方法:简化设计并制作骨折造模支架。对78只雄性SD大鼠行逆行性克氏针固定股骨,然后使用造模支架制造股骨中断闭合骨折,通过X线、组织学检查了解骨折类型、移位程度以及骨折的愈合情况。结果:术后X线摄片证实横断或短斜型骨折,移位不明显者67例,占总例数的85.9%,随访显示骨折呈典型的二期愈合过程。结论:简化改良自制造模支架制作的大鼠股骨闭合骨折成功率高,软组织损伤小,能最大限度减少外在因素对骨折的影响,通用性好,符合标准闭合骨折模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4.
目的 定量评价X线检查在预测桡骨远端关节外骨折经保守治疗后早期及晚期稳定性的价值.方法 57例桡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患者中,骨折有移位40例,无移位17例.对骨折有移位患者行标准闭合整复肘下石膏固定,对骨折无移位患者仅行肘下石膏固定,并记录复位前、复位后即刻及复位后早期、晚期的X线检查结果.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X线检查结果.结果 整复后掌倾角、桡骨短缩、尺偏角较整复前明显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早期再移位13例(21.1%),桡骨短缩程度和掌倾角大小与复位后早期再移位相关(P<0.05);晚期再移位23例(40.3%),桡骨短缩程度、掌倾角、桡骨尺偏角大小及高龄与复位后晚期再移位相关(P<0.05).17例无移位患者中,早期再移位4例,晚期再移位2例.结论 X线检查对预测保守治疗后桡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早期及晚期稳定性有重要意义;保守治疗后应定期随访,尤其是老年女性患者.  相似文献   
125.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盘状软骨成形术中射频消融技术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常规行关节镜检查,篮钳进行盘状软骨的咬除基本成形后,应用射频消融汽化刷,在成形的半月板边缘,均匀涂刷,修整至平滑。镜下动态观察与股骨磨合情况,进行调整。结果:术后行患膝屈伸功能锻炼,无关节积血,随访5--23个月,术前疼痛症状消失。关节活动正常。结论:射频消融汽化技术对治疗盘状软骨,成形满意,安全,缩短手术时间,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有较高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6.
两种大鼠股骨骨折模型愈合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组织学及影像学观察,比较开放截骨模型与闭合骨折模型的骨折愈合过程,为长骨骨折动物模型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将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开放组与闭合组.开放组行开放截骨术造成股骨中段横行骨折,行逆行克氏针固定;闭合组行逆行克氏针固定后,使用造模支架致股骨中段闭合骨折.并于术后30min、1、2、3、4、8周对两组标本分别行X线片和HE染色进行观察及比较.结果 开放截骨模型造模过程软组织损伤较重,至观察结束,开放组共有8只标本发生骨折不愈合和畸形愈合,闭合组未见不愈合和畸形愈合标本,骨折愈合各期明显滞后.结论 与闭合骨折模型相比,开放截骨模型影响骨折愈合的夹杂因素较多,近中期骨折愈合明显滞后,不适合用于近中期骨折愈合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7.
分析11例不同部位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迟发性感染的原因,并采取内固定物取出、清除积液和包裹膜、术中冲洗和术后灌洗引流及应用抗生素等处理措施。结果 :感染治愈,窦道愈合。随访6-24个月无感染和炎症复发。认为金属蚀损和低毒性细菌感染可能是金属内固定术后并发迟发性感染的主要原因;内固定物取出和辅助应用抗生素是治疗迟发性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8.
目的探讨成年大鼠嗅球嗅鞘细胞(OECs)的分离、培养和纯化方法,并观察其形态学变化及免疫细胞化学特性。方法采用原代培养技术,从成年大鼠的嗅球分离培养OECs,用差速贴壁+Thy1.1抗体及补体等方法纯化培养OECs,并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扩增OECs,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OECs的形态变化特点及生长情况,采用GFAP、NGFRp75、S100等抗体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根据NGFRp75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统计培养的OECs的纯度,并计算OECs的增殖率。结果体外培养的成年大鼠OECs主要为双极或三极细胞,其突起细长。差速贴壁+Thy1.1抗体及补体纯化法的纯化效率高于其他两种。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培养的成年大鼠OECs呈现GFAP、NGFRp75、S100蛋白染色阳性。bFGF能明显促进OECs的增殖(P〈0.01),对OECs的形态、纯度没有明显影响。结论差速贴壁+Thy1.1抗体及补体纯化法是一种高效率的纯化培养OECs的方法,bFGF能明显促进OECs的增殖。  相似文献   
129.
目的 探讨股骨髓腔扩大对股骨骨折局部血运及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成年新西兰兔20只,打断股骨后分别制作扩髓与不扩髓模型。并用髓内钉固定。于术后3d和1、2、4周。分别注射185MBq ^99Tc^m后在放射性核索断层扫描计算机(ECT)上进行显像。观察局部血供,并于术后1、2、4、8周处死动物后,取骨痂进行组织学电镜观察。结果 股骨扩髓组^99Tc^m摄取比明显下降,组织学研究显示扩髓组骨痂成熟缓慢。结论 股骨扩髓后早期局部血供降低。骨折愈合过程延迟。  相似文献   
130.
目的比较观察足部动静脉脉冲系统和低分子肝素预防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96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动静脉脉冲组(A组)32例,术后即刻使用,24h×7d;低分子肝素组(B组)34例,术后12h首次使用,每日1次,连用7d;对照组(C组)30例,未予任何干预措施。所有患者术后7d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DVT发生率A组15.6%,B组11.7%,C组40.0%(明显高于前两组,P<0.05);近端DVT发生率A组3.1%,B组2.9%,C组20%(与前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动静脉脉冲系统和低分子肝素均可显著降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动静脉脉冲系统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对药物预防DVT的软组织副作用有顾虑时是一个良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