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5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名老中医李培旭教授是“国家第五批名老中医”“第一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导师”,从医40余年来,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依据肾为水脏,司膀胱开阖,主五液;肾藏精,为先天之本,五脏之根,以益气升阳,化痰降浊,祛瘀通络为组方原则,在遣方用药时,注重药物性味归经,升降浮沉,辨清病位之所在,依脏腑经络之特点用药,尤喜用对药,选用药对主归肾经利水通络;据肾主纳气,擅扶正固本,恢复气机升降,通利六腑,祛除湿浊诸邪;据久病入络,肾络弯曲细窄结构特点,善用藤类药物,效如桴鼓。文章总结了李教授常用10组对药,忍冬藤、络石藤,地肤子、苦参,女贞子、旱莲草,天麻、葛根,白术、苍术,黄芪、人参,防风、蝉蜕,大黄、黄连,藿香、竹茹,当归、川芎等药及其临床运用经验,以期对临床同道有着抛砖引玉作用。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索河南地区高血压病中医证候分型,为其中医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使中医证型规范化。方法:依据流行病学调查要求,结合专业知识及相关文献,制定高血压中医证候信息量表。筛选频率10%的症状,通过两步聚类法对数据进行归类分析处理,进而归纳出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结果:2144例河南高血压病例分为8类证型,分别为阴虚阳亢型、肝肾阴虚型、肝阳上亢型、气虚血瘀型、肝阳上亢兼肝肾阴虚型、阴阳两虚型、痰浊壅盛型、气虚血瘀兼肝肾阴虚型8种证型。结论:运用聚类分析统计方法研究中医证型,对于促进中医证型研究规范化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并可指导临床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53.
中医药大数据应整合中医古籍专著、文献期刊、名老中医的医案专著、医院保存的病历、社区健康档案、可穿戴设备数据及天文、地理等各种中医诊疗相关数据,去除无效重复数据,通过标准化词库转换为统一的标准化信息。中医药大数据无法利用的关键在于中医诊疗的经验性、不确定性以及模糊性难以转化为线性逻辑。应用矩阵分析方法构建yi=f(xi),建立中医数字化模型,yi表示药物组合,xi表示症状组合,f表示函数。利用人工智能构建函数f,证素赋值法构建yi、xi,模糊数学方法赋值证药信息,从而构建适应中医非线性对应的数理模型。在tensorflow系统环境下成功实现症状输入,可产生处方的效果。  相似文献   
54.
头穴埋线为主治疗中风后失语症317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焦伟  范军铭 《江苏中医》1999,20(4):27-27
  相似文献   
55.
经络全息联合疗法治疗银屑病3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经络全息联合疗法与复方青黛丸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A组(经络全息疗法组)36例,采用穴位埋线、耳部割治压穴,每10天1次;神阙敷药,每3天1次。B组(复方青黛丸组)33例,每次6g,每天3次,口服。结果:经络全息联合疗法治疗后4,8,12周,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总分值较治疗前分别下降28%,58%,82%。结论:经络全息联合疗效明显优于复方青黛丸。  相似文献   
56.
针刺治疗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曹金梅  范军铭 《中国针灸》1997,17(10):627-628
针刺治疗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曹金梅,范军铭,赵京伟(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郑州450004)主题词糖尿病,神经病变/针灸疗法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病,目前由于降糖药物和抗生素的应用,其死亡率最高的两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和感染已明显减少,而糖尿病...  相似文献   
57.
针刺徐疾补泻法源于《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说:“大要曰:徐而疾则实,疾而徐则虚”。意思是说,“徐而疾”的手法会使正气实(补法);“疾而徐”的手法会使邪气虚(泻法)。至于“徐而疾”与“疾而徐”是一种什么手法在《内经》里就有两种解释。一是《灵枢·小针解》的解释:“徐而疾则实者,言徐内而疾出也;疾而徐则虚者,言疾内而  相似文献   
58.
目的:从大鼠行为学和前庭神经核血流量变化角度研究快捻久留针刺法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将健康SD大鼠采用手术结扎右侧颈总动脉(CCA)和右侧锁骨下动脉(SCA)的方式建立后循环缺血眩晕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后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药物组、普通针刺组和快捻久留针刺组,并设置假手术组做为对照。药物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0.153 mg/ml)灌胃;两针刺组均选取"百会""率谷""风池"穴进行治疗,普通针刺组给予常规针刺;快捻久留针刺组给予快速捻转并长久留针刺激,治疗频率均为每天1次,治疗时间均为10天。观察大鼠一般行为学、旋转刺激后跳台潜伏期、前庭神经核局部血流变化、平衡性等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造模成功的大鼠前庭神经核局部血流量明显下降、跳台潜伏期明显延长、平衡性下降明显(P0.05);与模型组相比,两针刺组及药物组均能显著增加大鼠前庭神经核的血流量、缩短跳台潜伏期(P0.05),快捻久留针刺组疗效更为显著(P0.01)。在平衡性的检测中,快捻久留针刺组未表现出疗效优势。结论:快捻久留针刺法能有效改善缺血性大鼠的前庭供血,缓解眩晕症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9.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中医临床疗效评价存在的问题认为,在伦理学等条件限制下,中医辨证论治、中医治疗证、中医治疗慢性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等疗效评价往往不适合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提出了以足够样本量的队列研究(C)为基础,以倾向评分法(P)为条件,以结局指标(0)为金标准,充分把握暴露因素(E)水平划分的4要素,综合构建成一种新的研究模式——CPOE模式,并分析了这种模式的优点.  相似文献   
60.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名老中医经验传承国家服务平台"中收录的所有治疗淋证的处方用药规律,包括高频药物、药对、关联规则等,以期为临床遣方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搜集整理截至2018年11月1日"名老中医经验传承国家服务平台"中国家级名老中医治疗淋证的处方,建立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Apriori算法进行统计分析,对治疗淋证组方规律进行挖掘。结果对筛选出的207张治疗淋证的处方进行分析,共涉及中药272味,显示使用频次20次的药有40味,使用频次20次的药对共有28对,置信度≥60%常用药物组合9个,应用提升度对常用药物组合的关联规则做出了网络化视图。结论通过数据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207张名老中医治疗淋证处方的用药规律,高频药物的配伍体现了治疗淋证多采用清热利湿通淋,有助于提高淋证的中医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