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6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观察化痰解郁针法为主的综合疗法对焦虑障碍疗效及HAMA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及长葛市中医院针灸科部收治的焦虑障碍患者1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5例,给予温胆汤加减(柴胡、黄芩、法半夏、竹茹、枳实、陈皮,茯苓、合欢皮、夜交藤、甘草片)1 d 1剂,水煎服,400 mL,早晚两次温服;米氮平片,起始剂量均为5 mg/晚,视病情最多加至10 mg,维持此剂量至观察结束。对于存在严重失眠者,可以合用常规剂量的酒石酸唑吡坦片,禁用苯二氮■类助眠药。治疗组7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化痰解郁针刺法(百会、四神聪、印堂、内关、神门、合谷、三阴交、丰隆、太冲),留针30 min, 1 d 1次。两组均治疗8周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0例,显效37例,有效26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7.33%(73/75);对照组痊愈4例,显效22例,有效39例,无效10例,有效率为86.67%(65/75)。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方面,治疗组治疗后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化痰解郁针法为...  相似文献   
62.
针刺治疗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曹金梅  范军铭 《中国针灸》1997,17(10):627-628
针刺治疗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曹金梅,范军铭,赵京伟(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郑州450004)主题词糖尿病,神经病变/针灸疗法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病,目前由于降糖药物和抗生素的应用,其死亡率最高的两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和感染已明显减少,而糖尿病...  相似文献   
63.
针刺徐疾补泻法源于《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说:“大要曰:徐而疾则实,疾而徐则虚”。意思是说,“徐而疾”的手法会使正气实(补法);“疾而徐”的手法会使邪气虚(泻法)。至于“徐而疾”与“疾而徐”是一种什么手法在《内经》里就有两种解释。一是《灵枢·小针解》的解释:“徐而疾则实者,言徐内而疾出也;疾而徐则虚者,言疾内而  相似文献   
64.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名老中医经验传承国家服务平台"中收录的所有治疗淋证的处方用药规律,包括高频药物、药对、关联规则等,以期为临床遣方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搜集整理截至2018年11月1日"名老中医经验传承国家服务平台"中国家级名老中医治疗淋证的处方,建立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Apriori算法进行统计分析,对治疗淋证组方规律进行挖掘。结果对筛选出的207张治疗淋证的处方进行分析,共涉及中药272味,显示使用频次20次的药有40味,使用频次20次的药对共有28对,置信度≥60%常用药物组合9个,应用提升度对常用药物组合的关联规则做出了网络化视图。结论通过数据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207张名老中医治疗淋证处方的用药规律,高频药物的配伍体现了治疗淋证多采用清热利湿通淋,有助于提高淋证的中医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65.
背景 多项随机对照试验表明针刺治疗焦虑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目前尚缺乏真实世界研究证据。目的 基于真实世界研究探讨针刺治疗焦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9月-2018年9月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收治的轻度焦虑症患者276例,先根据住院期间针刺治疗情况分为针刺组149例和非针刺组127例,再根据倾向性评分值及1∶1匹配原则进行配对,最终75对病例匹配成功。比较匹配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6、8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总分。结果 匹配前针刺组、非针刺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91%(136/149)、82%(104/127),匹配后针刺组、非针刺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97%(73/75)、87%(65/75);匹配前、后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与方法在匹配前、后HAMA评分及PSQI总分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和方法在匹配前、后HAMA评分及PSQI总分上主效应显著(P<0.05);匹配前、后针刺组患者治疗8周HAMA评分及治疗6、8周PSQI总分均低于非针刺组(P<0.05)。结论 基于真实世界的证据表明针刺治疗轻度焦虑症有效,可减轻患者焦虑程度,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66.
目的观察中药降压宝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股脉搏波传导(cf PWV)、踝臂指数(ABI)、颈动脉超声的影响。方法1 0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以服用中药累计时间42个月(中医累计治疗时间)为节点分为强暴露和弱暴露组,以服药时间对靶器官损害情况进行分析。观察两组患者cf PWV、ABI、颈动脉斑块的变化。结果强暴露组和弱暴露组比较,cf PWV、AB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弱暴露组较强暴露组易发生颈动脉斑块(HR=1.24,P0.05)。结论中药降压宝可明显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减缓原发性高血压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7.
目的:从大鼠行为学和前庭神经核血流量变化角度研究快捻久留针刺法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将健康SD大鼠采用手术结扎右侧颈总动脉(CCA)和右侧锁骨下动脉(SCA)的方式建立后循环缺血眩晕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后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药物组、普通针刺组和快捻久留针刺组,并设置假手术组做为对照。药物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0.153 mg/ml)灌胃;两针刺组均选取"百会""率谷""风池"穴进行治疗,普通针刺组给予常规针刺;快捻久留针刺组给予快速捻转并长久留针刺激,治疗频率均为每天1次,治疗时间均为10天。观察大鼠一般行为学、旋转刺激后跳台潜伏期、前庭神经核局部血流变化、平衡性等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造模成功的大鼠前庭神经核局部血流量明显下降、跳台潜伏期明显延长、平衡性下降明显(P0.05);与模型组相比,两针刺组及药物组均能显著增加大鼠前庭神经核的血流量、缩短跳台潜伏期(P0.05),快捻久留针刺组疗效更为显著(P0.01)。在平衡性的检测中,快捻久留针刺组未表现出疗效优势。结论:快捻久留针刺法能有效改善缺血性大鼠的前庭供血,缓解眩晕症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8.
目的:研究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和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尼莫地平组、电针治疗组(左侧肩禺、外关、髀关、足三里)、非穴位对照组(左侧天泉与曲泽连线中点、曲泽与郗门中点、五里与阴胞连线中点和膝关与中都连线中点)。采用线拴法造成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MCAO),分别于缺血后即刻、再灌注后即刻和再灌注后2h电针,共3次。末端脱氧核糖核酸介导生物素化脱氧尿嘧啶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测定海马凋亡神经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海马神经细胞caspase-3、Bcl-2和Bax基因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MCAO大鼠海马凋亡细胞明显增加,caspase-3和Bax基因表达增强,Bcl-2/Bax比值显著降低;电针能明显降低MCAO大鼠海马TUNEL、caspase、Bax和Bcl-2阳性细胞数,Bcl-2/Bax比值显著升高。结论:电针可通过抑制神经细胞凋亡途径实现对脑缺血及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9.
双相情感障碍属于中医学“狂病”“郁病”“癫证”等范畴,主要与先天素禀、气候环境、情志内伤、饮食不节等有关,其病位在脑,与心、肝、脾、肾关系密切,阴阳失衡,气血不畅,虚实夹杂,乃发为本病。纵观本病,病理因素不外乎“气、火、痰、瘀、虚”,各病理因素可单独致病,亦可夹杂致病,实证多与肝郁、痰火、瘀阻相关,虚证多与肾虚、心脾两虚有关。临床根据病性虚实,可分别采取“气郁者调之、火亢者清之、痰壅者化之、瘀阻者通之、虚者补之”的治疗思路。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70.
本文论述了临床研究方法从理想世界到真实世界的转变,介绍了中医临床研究的特殊性,并对中医真实世界研究(RWS)的实践进行回顾,通过分析RWS在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中的优势,进而得出RWS与随机对照试验(RCT)相比更适合中医药临床研究的实际。RWS为中医复杂干预、体现中医治疗慢性病优势的结局评价提供了解决方案。将RWS应用到中医药临床科研为经验医学与偱证医学的结合提供了契机,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