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44篇
药学   40篇
中国医学   30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目的探讨定点侧屈旋扳整颈手法联合颈痛颗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伤科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9)和观察组(n=31)。对照组予以口服颈痛颗粒,1袋/次,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定点侧屈旋扳整颈手法,15~20 min/次,每天1次。两组均治疗2周。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颈臂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颈部压痛评分、症状体征评分及患肢红外热成像温度均值。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 77%(30/31)、82. 76%(24/29),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组内比较,两组颈臂疼痛VAS评分、颈部压痛评分、症状体征评分及患肢红外热成像温度均值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颈臂疼痛VAS评分、颈部压痛评分、症状体征评分及患肢红外热成像温度均值均较对照组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定点侧屈旋扳整颈手法联合颈痛颗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满意,可以改善颈臂疼痛、颈部压痛、临床症状体征及患肢红外热成像温度。  相似文献   
52.
目的制备抗人CD3-抗人IgMμ链双特异性抗体(Bispecific antibody,BsAb)的细胞株,并对建株的杂交-杂交瘤的稳定性及活性进行鉴定.方法将抗人CD3单克隆抗体细胞株采用8-AG诱变成HAT敏感杂交瘤细胞株.再通过FuGENETM6转染含neo基因质粒pCDaA3,制备成具有双标记杂交瘤αCD3 HATsG418R亚系,与抗人IgMμ链单克隆抗体细胞株融合.通过ELISA法及流式细胞仪筛选,制备分泌BsAb的细胞株.结果融合6次,共接种1 080孔,共得5株抗CD3-抗IgM杂交-杂交瘤.经亚克隆后,其中2株体外连续传代培养2月仍保持良好的分泌BsAb功能.结论采取细胞融合法可成功制备分泌BsAb的杂交-杂交瘤,其稳定性及效价与亲本杂交瘤相似.  相似文献   
53.
骨折复位内固定术是骨科的常规手术,内固定作为该手术的关键步骤之一,目的是维持骨折断端的复位。现阶段临床上使用的接骨板和螺钉系统大多数采用金属材料通过传统工艺制备而成,因其缺乏个性化外形且不具备降解性能,常常难以匹配特殊形态的骨折部位且需要二次手术取出。可降解材料结合增材制造技术有望解决以上问题,其可赋予接骨板个性化外形和降解性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但目前可降解个性化接骨板的制备和临床试验流程在国内外均缺乏统一认识和标准。因此,本共识专家组经过多轮讨论,以有机/无机复合材料接骨板为例,从可降解个性化接骨板的“增材制造流程”和“临床试验流程”两方面出发形成本共识,为国内外各中心可降解个性化接骨板的制备和临床试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4.
目的 制备基因重组人睫状神经营养因子 (rhCNTF)单克隆抗体。方法利用rhCNTF免疫BALB/C小鼠 ,取其脾细胞与小鼠NS -1骨髓瘤细胞融合 ,制备 3株抗rhCNTF的单克隆抗体 ,分别命名为CA2 、CA6 和BB11。结果 3株抗体类型均为IgG2a,免疫印迹试验证明为特异性抗CNTF的单克隆抗体 ;抗体相加试验表明 3株单抗是针对CNTF两个不同的抗原决定簇。  相似文献   
55.
颈椎病是临床的常见疾病,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最常见的病理类型。目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其中手法治疗具有效果显著,使用安全、方便等特点,易于被接受,且能弥补牵引、西药治疗的不足。不同的手法有各自突出的治疗作用,多种手法联合运用可以加强疗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56.
介绍了王平教授手法技术特点。王平教授认为手法技术应以预置体位、辨位施术为原则,文章从尊崇古法、借新辨位,以形制器、因势取向,预置预载、以速取胜,体位手型、前铺后善等方面总结王教授手法经验。  相似文献   
57.
目的 分析上海市无机氟作业人群尿氟蓄积水平,探讨不同性别、年龄及职业接触水平对尿氟异常率的影响。方法 采集2012-2015年上海市职业健康监护临床检验系统中相关职业暴露人群4 999例及非暴露人群283例的班前清晨尿样;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测定方法进行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控制年龄、性别、工龄及其他变量间的混杂效应。结果 2012-2015年上海市作业人群职业暴露组的尿氟≥1.6 mg/L者的异常率为14.38%,明显高于非暴露组(1.43%),两者的尿氟蓄积水平的几何均数分别为0.95 mg/L和0.46 mg/L。暴露组中,34~39岁的青年组与>50岁的中年组异常率最高,分别为19.15%和22.39%;男性尿氟异常率(16.87%)高于女性(6.85%),其中尿氟≥1.6 mg/L的异常人群中男性比例为87.36%;人群尿氟蓄积水平随着职业暴露时间的增加而逐渐缓慢提升,在尿氟≥1.6 mg/L人群中,职业暴露>20年者的异常率为23.28%,而<4年者的异常率为13.29%,高出75.17%。男性、年龄越大及工龄越长,发生尿氟异常值的风险越大;其相对危险性OR值依次分别为2.28、1.10和1.13。结论 职业健康监护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应尽快更新出台相关的国家标准,干预重点目标人群应为工龄长、>50岁、男性人群;同时应加强健康体检大数据的创新应用,完善评估健康需求机制,在新医改中有针对性地推出针对农民工的精准职业健康监护服务包。  相似文献   
58.
【目的】构建表达IDO重组表达载体IDO/p EGFP-C1。【方法】RT-PCR扩增IDO c DNA,连接于表达载体p EGFP-C1,酶切鉴定及序列分析证实后将载体转染至TC-1细胞,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实验观察IDOm RNA和蛋白表达。【结果】酶切鉴定及序列分析证实IDO成功连接于表达载体p EGFP-C1上,转染至TC-1细胞后可见IDOm RNA和蛋白表达。【结论】IDO重组表达载体IDO/p EGFP-C1构建成功。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不同促渗剂对乳腺康巴布剂中药物透皮吸收的影响,以提高乳腺康巴布剂的疗效。方法 采用体外智能透皮仪,以乳腺康巴布剂中丹参酮ⅡA的经皮渗透量为指标,用HPLC定量检测透过的丹参酮ⅡA。模拟丹参酮ⅡA透皮吸收的动力学方程。结果 3%氮酮与5%丙二醇联合使用时,丹参酮ⅡA的透皮释放速度和累积透过量最大。结论 3%氮酮与5%丙二醇组成的二元促渗剂作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0.
目的评价N-琥珀酰壳聚糖纳米粒(Suc-Chi/NPs)肿瘤靶向性,考察5-氟尿嘧啶-N-琥珀酰壳聚糖纳米粒(5-FU-Suc-Chi/NPs)抗肿瘤活性。方法建立异硫氰基荧光素(FITC)-Suc-Chi/NPs的体内荧光分析方法,检测Suc-Chi/NPs在Sarcoma 180-荷瘤小鼠体内组织分布数量。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FICT-Suc-Chi/NPs在组织切片中蓄积量,评价FICT-Suc-Chi/NPs肿瘤靶向性;以Suc-Chi/NPs、5-FU注射液为对照,考察5-FU-Suc-Chi/NPs在Sarcoma 180-荷瘤小鼠体内的瘤体积抑制率及对荷瘤小鼠体重的影响,评价制剂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FICT-Suc-Chi/NPs能够长时间的滞留在血液中,在各组织及血浆中分布的数量次序依次为肾〉肿瘤〉血液〉肝〉脾〉肺。5-FU-Suc-Chi/NPs与5-FU注射液相比较,能够更有效地抑制Sarcoma 180肿瘤的生长,而且组织毒性较温和。结论研究表明N-琥珀酰壳聚糖纳米粒具有长循环特性,能够实现实体肿瘤靶向传递;以N-琥珀酰壳聚糖为载体包载抗肿瘤模型药纳米粒具有较高抗肿瘤活性及较低的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