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3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89篇
预防医学   21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放射吸收技术(RA)在骨质疏松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7,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骨质疏松 (osteoporosisOP)是一种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的骨代谢性疾病 ,是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人口寿命的增长和社会老龄化 ,该病的发生越来越多 ,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重视。它以骨量的减少和易发生骨折为特征 ,给社会、家庭带来危害。早期诊断、治疗骨质疏松将会减少患者的痛苦 ,降低医疗费用 ,从而减轻社会负担。骨质疏松的诊断主要依靠骨密度 (bonemineraldensityBMD)的测定。近 10年来 ,随着BMD测定技术的发展 ,其方法越来越多 ,越来越精密、准确 ,且更加方便。常用…  相似文献   
92.
利福平致严重过敏反应1例苏楠林江涛(呼吸内科)患者男性81岁病案号9340611994年8月因低热、胸闷,当地X线胸片示右侧大片密度增高影,肋膈角消失,诊断为右侧结核性胸膜炎。给予异烟肼、利福平及乙胺丁醇三联抗结核治疗2个月,并间断抽胸水,症状好转。...  相似文献   
93.
典必殊在晶状体超声乳化术后的疗效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观察典必殊滴眼液对晶状体超声乳化术后眼内炎症治疗效果。方法将189例(243眼)晶状体超声乳化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93例(122眼),术后白天应用典必殊混悬液.前3天8次/日,3天后改为6次/日,以后每周递减1次至3次/日后再用1周停用。睡前滴托品酰胺滴眼液。B组96例(121眼)术后前3天每日球结膜F注射庆人2万U、地塞米松2.5mg,3天后改为典必殊滴跟液6次/日,以后剂量同A组。结果A组与B组对前房内炎症反应的控制效果相同。结论典必殊滴眼液与球结膜下注射庆大、地塞米松相比,在用药途径上更简便,抗菌效果更好,副作用少。可作为晶状体超声乳化术后的常规用药。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探讨Kümmell's病的诊断、影像学表现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组合术式治疗Kümmell's病椎体成形术(PVP)后继发上位椎体骨折伴脊髓压迫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1例胸12椎体Kümmell's病患者第一次PVP术中出现骨水泥渗漏入上方椎间隙,继发引起胸11椎体压缩骨折和胸腰段后凸角进行性增大,并出现脊髓压迫症状.通过“PVP(胸11)+后路椎管减压+多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的组合术式治疗,患者术后2周疼痛消失,运动功能恢复,脊髓压迫症状解除;随访X线内固定位置良好,胸腰段后凸角明显纠正.结论 Kümmell's病的诊断需结合病史、X线、CT和MRI检查.PVP治疗术中骨水泥渗漏率高,易增加相邻椎体新发骨折风险,术后X线随访有助于观察疾病的动态发展,对患者进行个体化评估和组合术式的使用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究转移抑制基因nm23-H1在结肠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54例结肠黏膜病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病理检查结果分为观察组(结肠癌,n=68)与对照组(结肠息肉,n=86)。采集两组患者病灶组织标本后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分析两组nm23-H1蛋白表达差异及其与肿瘤淋巴转移、远处器官转移、Duke’s大肠癌分期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病灶标本nm23-H1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其中有淋巴结转移亚组无淋巴结转移亚组对照组,有远处器官转移亚组无远处器官转移亚组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可知结肠癌淋巴结转移、远处器官转移与其组织nm23-H1蛋白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结肠癌组织中nm23-H1蛋白表达阳性率较低,且与其转移潜力相关性良好,可为患者预后评估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6.
<正>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9月我科病房住院的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合并逼尿肌尿道外括约肌协同失调(detrusor sphincter dyssynergia,DSD)的患者,诊断符合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发布的《脊髓损伤神经学标准》[1]。27例患者中,男22例,女5例;病  相似文献   
97.
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对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声触诊组织量化(virtual touch tissues quantification,VTQ)技术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VTQ技术对265例患者共275个可疑恶性的甲状腺结节进行检测,评价观察者内剪切波速度(shear wave velocity,SWV)的重复性;对照病理及穿刺细胞学结果,根据ROC曲线确定SWV诊断甲状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且比较良恶性结节的SWV.结果 甲状腺结节观察者内的SWV测值重复性好(ICC>0.75);甲状腺恶性结节SWV高于良性结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3 m/s对2.07 m/s,Z=12.17,P<0.05),由ROC曲线可知,当SWV截值=2.35 m/s(曲线下最大面积-0.946)时,其预测甲状腺恶性结节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1.1%和82.3%.结论 VTQ技术具有无创、简便及重复性高的特点,有助于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  相似文献   
98.
目的::研究比较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药物(贝伐单抗、雷珠单抗、阿柏西晋)行猴眼玻璃体腔内注射后对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和眼内节VEGF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14只健康猕猴,4只双眼注射贝伐单抗,4只双眼注射雷珠单抗,4只双眼注射阿柏西晋,每种注射药物的4只猴双眼分别于注射药物后第一天和第七天分别摘除2只猴的眼球,剩余2只未注射任何药物猴的双眼作为对照。所有摘除后的眼球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后给予抗 VEGF 抗体,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经 Image-Pro Plus软件处理图片,用JMP10.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这三种药物均能降低视网膜色素上皮( RPE)和光感受器內节( inner segment)的VEGF水平,贝伐单抗作用在三种药物中作用最强,雷珠单抗在注射后第一天与阿柏西晋注射后第一天相比,雷珠单抗作用较强,但二者在注射后第七天,作用基本相似。结论:这三种药物均能降低RPE和inner segment的VEGF水平。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构建SCG10的原核表达载体并诱导、纯化和鉴定其表达.方法 pcDNA3.1-SCG10质粒用BamHI和XhoI双酶切后,克隆至pGEX-5X-1栽体,IPTG(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在BL21大肠杆茵中诱导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SCG10 融合蛋白表达,利用GST-beads纯化诱导的融合蛋白,经Western blot印迹鉴定.结果 SCG10全长编码序列克隆至pGEX-5x-1载体中,双酶切鉴定片段大小为500 bp,在BL21大肠杆茵中IPTG诱导融合蛋白的表达分子量为47 kDa,成功纯化出GST及GST-SCGl0蛋白,Wstem blot检测到蛋白表达.结论 构建了SCG10基因原核表达载体,鉴定了GST-SCG10融合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00.
目的研究重组人甲状旁腺激素1-34[recombinant human parathyroid hormone1-34,rhPTH(1-34)]间断处理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BMSC)增殖以及骨向分化的影响,进一步探讨rhPTH(1-34)促骨形成的机制。方法无菌条件下分离6~8周的C3H雄性小鼠BMSC,传代培养,10 nmol/L rhPTH(1-34)间断处理或者Vehicle处理,MTT检测细胞增殖;BMSC成骨诱导后,分别在3、6、9 d进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和活性测定;RT-PCR检测成骨细胞功能标志基因核心结合因子α1(core binding factorα1,Cbfα1)、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骨钙素蛋白(osteocalcin,OC)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p-Erk1/2,p-P38信号通路。结果 rhPTH(1-34)间断处理促进BMSC增殖;诱导9 d时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加ALP活性[D(405)/D(562):(0.625±0.049)vs(0.543±0.038),(P<0.05)];显著增加成骨功能相关基因Cbfα1(增加186.6%,P<0.01),OC(增加210.5%,P<0.01),OP mRNA(增加5.5%,P<0.05)的表达水平;p-Erk1/2,p-P38水平均增加。结论 rhPTH(1-34)间断处理通过激活下游的p-Erk1/2和p-P38通路,促进BMSC增殖,增强其向成骨细胞分化,使成骨细胞数量和活性增加,从而增加骨形成达到治疗骨质疏松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