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4篇
综合类   54篇
药学   36篇
中国医学   134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1.
目的:对不同产地牛蒡子药材进行质量评价。方法:用HPLC法测定了不同产地牛蒡子药材中牛蒡子苷和牛蒡子苷元的含量。结果:苷含量为2.85%~7.82%,以天水最低,建德最高,苷元含量为0.03%~1.37%,以会川最低,金陵最高。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可同时测定牛蒡子药材中牛蒡子苷和牛蒡子苷元的含量,可作为牛蒡子药材的质量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牛蒡子提取物中牛蒡苷及其苷元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以牛蒡甘、牛蒡苷元为含量测定指标,测定了牛蒡了提取物中牛蒡苷和牛蒡苷元的含量.色谱柱为Kromasil C18 100A(150mm×4.6mm,51μm).流动相甲醇-水(采川梯度洗脱的方式0~7min,35%~45%甲醇;7~9[Bin,45%~48%甲醇;9~15min,48%~53%甲醇;15~24min,53%~80%甲醇;24~30min,80%~100%甲醇);检测波长为280nm.结果牛蒡苷及牛蒡苷元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7%,96.9%.RSD分别为1.3%,0.9%(n=5);线性方程分别为Y=782.6X-64.11(r=0.999 8).y=1 220.217X-35.26(r=0.999 8).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可同时测定牛蒡提取物中牛蒡苷和牛蒡苷元的含量,可用作牛蒡子提取物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控制止泻保童颗粒的质量,考察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止泻保童颗粒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柱温25℃,以甲醇-磷酸三乙胺水溶液(30∶7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50nm。结果:盐酸小檗碱的加样回收率为97.1%,RSD=1.69%。结论:该法快速、简便、准确为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可行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仙人掌肉质茎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仙人掌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多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采用NMR和MS等波谱手段签定化学结构。结果从仙人掌肉质茎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出5个化合物,并分别鉴定为:1[6αD吡喃葡萄糖甲苷)]L(-)苹果酸甲酯(Ⅰ)、1(3乙基苯基)1,2乙二醇(Ⅱ)、(S)3羟基3甲基戊二酸甲酯(Ⅲ)、乙基αD呋喃阿拉伯糖苷(Ⅳ)、乙基βD吡喃果糖苷(Ⅴ)。结论化合物Ⅱ~Ⅴ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I为新化合物,命名为仙人掌酯B。  相似文献   
15.
仙人掌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仙人掌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层析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应用多种波谱技术,结合文献对照,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仙人掌肉质茎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出6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3,4-二羟基苯甲酸乙酯 (1),3,4-二羟基苯甲酸 (2),槲皮素-3-O-甲基-7-O-β-D-葡萄糖苷 (3),山奈酚7-O-β-D-葡萄糖苷 (4),manghaslin (5)和山奈酚7-O-β-D-葡萄糖基 (1→4)-β-D-葡萄糖苷(6).结论:化合物6为新化合物,化合物1~5均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胡椒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与卡瓦胡椒的对比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在与卡瓦胡椒做对比的基础上 ,就胡椒的生物碱、挥发油、有机酸、木脂素等多种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并简介了其构效关系。  相似文献   
17.
LC-MS-MS法检测附子水提液中新乌头碱、次乌头碱的含量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目的:建立检测附子水提液中新乌头碱、次乌头碱两种双酯型生物碱含量测定的LC-MS-MS方法。方法:应用液质联用技术,Agilent ZORBAX C18 SB(2.1 mm×100 mm 1.8μm)色谱柱系统,流动相:A水(0.05%FA),B乙腈;采用梯度洗脱方法,A-B(72∶28),0~2 min,28%~34%B;2~6 min,34%~35%B;6~10 min,35%~100%B;流速0.35 mL·min-1;柱温40℃,正离子模式,MRM,新乌头碱m/z 632.3~572.3,次乌头碱m/z 616.3~556.2。建立了附子水提液中新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的含量测定方法并进行了方法学验证。结果:建立了同时检测附子水提液中新乌头碱、次乌头碱的含量测定的LC-MS-MS方法。结论:方法准确、简便、快速,可用于附子水提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测定本溪地产的林下山参、生晒参、红参、池底参中有机氯类农药残留量并进行比较。方法:样品用石油醚提取,以硫酸磺化,采用DB-1701毛细管柱(30m×0.32mm×0.25μm)及电子捕获检测器(63Ni-ECD),外标法计算含量。结果: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区别不同种类人参中有机氯类农药残留量。结论:林下山参、生晒参、红参、池底参中有机氯类农药残留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道地药材牛蒡子适宜产区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蒡子为两年生菊科植物牛蒡(ArctiumlappaL.)的干燥成熟果实,又名大力子。牛蒡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牛蒡子主要有四大产区:东北产区、华东产区、西南产区和华中产区。过去认为牛蒡子以浙江一带所产的为好,目前牛蒡子被认为是关药,以东北产的为佳。目前,有关牛蒡子的道地药材产区仍然存在争议。因此,科学划分牛蒡子的道地产区,不仅可以解决争议,而且对牛蒡的引种栽培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本研究运用多元统计方法,确定影响牛蒡子道地性各环境因子的权重,在地理信息系统ArcGis9.0的支持下,进行牛蒡子产地适宜性划分,结果表明:牛蒡的最适宜分布区沿西南一东北方向呈现条带状分布,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记载的产区基本相近。但是,笔者的研究结果与药典记载也存在差异,华北(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和西北(宁夏、新疆、陕西、甘肃)也是牛蒡的集中分布区;原来以浙江为主的华东产区,现在以山东为主;东北地区的吉林和黑龙江也是牛蒡子的主产区;西南地区牛蒡子的产区除了四川和重庆外,还包括云南和贵州;在华南和华中地区的分布较少。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人为干扰(如人为拔除、除草剂的大量使用等)和气候变化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构树叶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水蒸气蒸馏提取挥发油后,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构树叶挥发油成分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共获得43个色谱蜂,鉴定出37种化学成分。其中主要成分为十八碳酸(25.67%)、十六碳酸(14.55%)、二十碳酸(11.31%)和6,10-二甲基-2-十一酮(10.9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