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43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程红亮教授认为,血管性痴呆病位在脑,与督、任、心、肾密切相关,明确提出“督-任-脑-心-肾”五位一体元神论。程红亮教授认为,其主要病机为“元阳虚衰、痰瘀阻窍”,以元阳虚衰、相关脏腑阳气不足为本,痰浊、瘀血闭阻气血经络神窍为标,属本虚标实之证,主张应在“督、任、脑、心、肾”五者的紧密联系基础上辨经论治血管性痴呆,总结并提出“百会、风府、神庭、大椎”“关元、气海”“内关、神门”和“中冲、涌泉”4对核心组穴及其他组穴,在临床上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2.
隔药灸治疗血瘀型膝骨关节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对隔药灸治疗血瘀型膝骨关节炎(KOA)的治疗效果进行量化、客观化评定,以观察隔药灸治疗血瘀型KOA的疗效。方法将确诊的血瘀型KOA患者70例(共98膝),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隔三七饼灸,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对照组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75mg/d,1次顿服,连服20d。对治疗前后膝关节的症状、体征进行评分比较以判断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综合疗效和远期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改善疼痛积分方面,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隔三七饼灸治疗血瘀型KOA疗效确切,综合疗效及远期疗效均优于西药治疗,是一种防治KOA的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93.
目的:比较化瘀通络灸法和常规药物对颈性眩晕的影响及疗效。方法: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收治132例颈性眩晕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方法分成化瘀通络灸组(67例)和药物组(65例)为对照进行观察。应用改良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有效率评估,采用数字评分法(NRS)评估眩晕及随同症状的改善状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92.53%73.85%,P0.05)。化瘀通络灸组的患者眩晕及伴随症状的平均NR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与药物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取化瘀通络灸治疗颈性眩晕,发现2个疗程结束后交感神经症状的改善程度及NRS评分的结果和疗效比均优于尼莫地平组。  相似文献   
94.
目的 评估通调针刺法联合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 将6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以抗抑郁药物治疗,治疗组予以通调针刺法联合心理干预处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HAMD评分均显著减少(P<0.05),BI均显著增加(P<0.05);两组HAMD评分、BI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疗效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调针刺法配合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症状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95.
目的:研究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IGF-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72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为通督调神针刺治疗组(36例)和奥拉西坦对照组(36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35 d后对中医核心症状、MoCA、NPI、MMSE、Hachinski、ADL等量表进行评价,测定治疗前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结果:通督调神针刺组的中医核心症状量表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药物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35 d后各量表得分较治疗前改变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血清IGF-1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但针刺组显著高于药物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法能够改善日常生活能力、认知功能及患者伴随的临床症状,提高血管性痴呆患者IGF-1水平,对血管性认知障碍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6.
目的观察电针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氧化亚氮(NO)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四血管阻断制作VD模型大鼠,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ELISA放射免疫法检测VEGF含量、硝酸还原酶法检测NO并与茴拉西坦对照。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电针能够改善血管性认知障碍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提高外周血血管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升高血清NO和VEGF水平。结论电针可通过促进内皮祖细胞的增殖、分化,上调血管生长因子NO和VEGF表达,从而促进脑微血管新生,恢复神经功能,提高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97.
目的:比较中医辨证护理和常规护理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影响及疗效。方法:2011年2月—2012年7月收治101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方法分成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0例)进行观察。方法: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护理。20d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进行NRS、MBI评分。应用改良《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有效率的评估。应用伤残能力评定巴塞尔指数(MBI)、数字评分法(NRS)评价眩晕及伴随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80.39%,对照组有效率64.00%。观察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眩晕及伴随症状的平均NR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MBI评分,2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讨论:中医辨证护理有利于眩晕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98.
目的:观察手法调整膝关节肌力平衡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手法治疗,1d1次;对照组口服双氯芬酸钠,75mg,1d1次;2组均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症状、体征积分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为73.68%。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均有明显改善(P均〈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手法调整膝关节肌力平衡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适应证广,且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针刺"额三针"为主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额三针"为主穴治疗,对照组常规选穴针刺,治疗21天,观察治疗前后智力测定量表、日常生活能力表评分值变化.结果:2组各临床疗效指标均有改善,尤以治疗组显著,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额三针"为主治疗血管性痴呆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隔三七饼灸对佐剂性膝骨性关节炎(KOA)兔软骨细胞及血清、关节滑液和关节软骨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的影响。方法:健康青紫蓝家兔50只,随机选取8只作为空白组(A组),余42只采用1.6%木瓜蛋白酶诱导的兔佐剂性膝关节炎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B组)、隔三七饼灸组(C组)、双氯芬酸钠灌胃组(D组)。对C组、D组2组分别进行治疗,隔天1次,10次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在治疗前、第1个疗程末、第2疗程末分别检测各组兔血清、关节滑液和关节软骨中MMP-3、iNOS的含量。第2疗程结束后,各组取患侧关节软骨制作病理切片,并在光镜下观察其病理变化。结果:造模结束2周后,与空白组比较,B组、C组、D组中MMP-3、iNOS含量均有显著性升高,P〈0.01;治疗10次后,C组、D组均有明显降低,P〈0.05;治疗20次后,与模型组比较,C组、D组均显著降低,P〈0.01;病理切片显示,隔三七饼灸能明显减轻软骨损伤,抑制细胞增生。结论:隔三七饼灸能有效降低佐剂性膝关节炎模型兔血清、关节滑液和关节软骨中MMP-3、iNOS的含量,减轻关节软骨损伤程度,是治疗膝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