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6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18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8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研究新化合物YZG-404与腺苷A1受体(A1R)和腺苷A2A受体(A2AR)的亲和力及其镇静催眠作用。方法采用放射性配体受体竞争结合实验分别测定YZG-404与腺苷A1R和腺苷A2AR的亲和力;采用开阔场实验测定其对小鼠自发活动的影响;采用协同戊巴比妥钠睡眠实验评价其镇静催眠作用。结果 YZG-404对腺苷A1R亲和力较高,Ki值为98.8 nmol/L,而对腺苷A2AR的亲和力较低,Ki值约为9828.8 nmol/L。与溶剂对照组比较,YZG-404(1.25、2.5和5 mg/kg,ig)明显抑制小鼠的自发活动,抑制率分别为26.0%、59.7%和67.1%。另外,YZG-404(1.25、2.5和5 mg/kg,ig)可以明显延长戊巴比妥钠诱导小鼠睡眠时间,延长率分别为49.7%、129.5%和126.0%,并缩短入睡潜伏期,最高缩短率为19.8%。YZG-404能提高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诱导小鼠入睡率,最高入睡率达80%,效果与阳性对照药地西泮相当。结论新化合物YZG-404与腺苷A1R亲和力强,并具有强效的镇静催眠作用。  相似文献   
52.
目的 考察无毒浓度千金烷二帖化合物EM-E-11-4对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介导人口腔上皮癌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的逆转作用并检测其对P-gp功能的影响。方法 MTT比色法测定EM-E-11-4对人口腔上皮癌KB及其具有多药耐药株表型的KBV200细胞的细胞毒活性,采用维拉帕米为参比药,非细胞毒剂量EM-E-11-4(2.5、5、10 μmol·L-1)与3种常用抗癌药合用考察其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作用,并计算逆转倍数。EME-11-4对P-gp的转运功能采用阿霉素蓄积实验检测。EM-E-11-4对基础与维拉帕米诱导的P-gpATPase活性采用P-gp-GloTM试剂盒检测。结果 EM-E-11-4能够有效逆转P-gp介导的KBV200的多药耐药,并具有良好的剂量依赖关系。10μmol·L-1 EM-E-11-4能够逆转KBV200细胞对紫杉醇、长春新碱和阿霉素3种抗癌药物的耐药作用,逆...  相似文献   
53.
小白菊内酯对白血病K562细胞及其干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小白菊内酯(parthenolide,PTL)对白血病K562细胞及其白血病干细胞(leukemia stem cells,LSC)的作用.方法:以白血病K562细胞为靶细胞,四氮唑蓝(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活性,Annexin V/PI染色法测定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检测LSC相对含量,甲基纤维素集落形成法检测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结果:PTL显著抑制K562细胞的增殖,24,48,72 h的IC_(50)分别为17.1,8.67,9.42μmol·L~(-1).5,10 μmol·L~(-1)PTL处理48 h,K562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49.56±5.11)%,(71.88±2.12)%.结合干细胞免疫标志分析,K562细胞中LSC样(CD34~+ CD38~-)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52.63±4.14)%,(57.50±4.47)%.K562细胞中LSC的相对含量仅轻度增高,但高浓度(15 μmol·L~(-1))PTL处理,LSC含量则增高15倍.0.5~4.0 μmol·L~(-1)PTL显著抑制K562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集落数降低24.1%~89.2%;5~15 μmol·L~(-1)PTL预处理,存活K562细胞的集落形成数增高5.0%~50.0%.结论:小白菊内酯可抑制K562细胞及其干细胞的增殖活性,并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54.
小蜡树的酚苷及苯乙醇苷类成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系统研究小蜡树Fraxinuxsieboldiana枝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正相和反相硅胶、大孔吸附树脂、凝胶、反相高效液相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应用包括一维和二维NMR等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小蜡树枝的乙醇提取物水相部位分离得到4个酚苷和12个苯乙醇苷类成分,分别鉴定为:2,6-二甲氧基-对苯二酚-4-O-β-D-吡喃葡萄糖苷(1),2,6-二甲氧基-对苯二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2),4-羟基-3-甲氧基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3),4-羟基-3-甲氧基苯基β-D-吡喃木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苷(4),osmanthuside H(5),2-(4-羟基苯基)乙基β-D-吡喃葡萄糖苷(6),2-(3,4-二羟基苯基)乙基β-D-吡喃葡萄糖苷(7),2-羟基-4-(2-羟基乙基)-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8),4-(2-羟基乙基)-2-甲氧基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9),calceolarioside B(10),calceolarioside A(11),ferruginoside A(12),isolugrandoside(13),类叶升麻苷(14),chiritotoside C(15)和plantasisoside(16)。结论:化合物1~4,9,12,13和1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5.
小花异裂菊中的萜类成分及其活性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研究异裂菊属Heteroplexis植物小花异裂菊的化学成分及其活性.方法:用乙醇提取后通过醋酸乙酯萃取、反复硅胶柱色谱、Pharmadex LH-20柱色谱以及反相HPLC柱色谱分离纯化;运用光谱数据解析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人肿瘤细胞、MPP~+诱导PC12细胞损伤和多形核白细胞β葡萄糖苷酸酶释放药理模型筛选其活性.结果:从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鉴定了17个萜类化合物,其中2个单萜类:(-)-龙脑阿魏酸酯(1)和黑麦交酯(2).7个倍半萜类:1β羟基-α-莎草酮(3),α-莎草醇(4),10α-hydroxycadin4-en-15-al(5),1-epi-10β-hydroxycadin-4-en-15-al(6),10α-hydroxyisodauc-3-en-15-al(7),大根香叶烯B(8)和mandassidione(9).5个二萜类:12-epi-bacchotricuneatin A(10),1-hydroxy-12-epi-bacchotricuneatinA(11),cleroinermin(12),desoxyarticulin(13)和anhydroolearin(14).3个三萜类:木栓酮(15),熊果酸(16)和obtusalin(17).化合物1对人胃癌细胞(BGC-823)显示一定的生长抑制作用,IC_(50)值为8.00×10~(-5)mol·L~(-1),活性强度与阳性对照喜树碱接近;在1×10~(-5)mol·L~(-1)浓度下,化合物12对MPP~+致PC12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与模型组比较相对保护率为104.32%,有显著差异(P<0.001);在1×10~(-5)mol·L~(-1)浓度下,化合物2能抑制PAF刺激的多形核白细胞β葡萄糖苷酸酶释放,抑制率为52.7%(P<0.05).结论:化合物1~17均为首次从异裂菊属植物中分离鉴定;化合物1对人胃癌细胞具有选择性生长抑制活性,化合物12有神经细胞保护活性,化合物2具有潜在抗炎作用,其他化合物在测试浓度下在以上筛选模型中未显示明显活性.  相似文献   
56.
大叶水团花茎枝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研究茜草科水团花属植物大叶水团花茎枝的化学成分并对其在多种体外药理模型上进行随机活性筛选。方法:运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进行成分分离,通过NMR,MS等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在细胞水平的多种药理模型上,筛选化合物的体外肿瘤细胞毒、抗炎、抗氧化、抗HIV和神经细胞保护等活性。结果:从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28个化合物,分别为5个芳香苷类化合物,clemochinenoside B(1),3,4,5-三甲氧基苯酚-β-D-呋喃芹糖氧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2),2-(4-羟基苯)乙基-β-D-呋喃芹糖氧基-(1→6)-β-D-葡萄糖苷(3),4-羟基-3-甲氧基苯酚1-O-β-D-[6-O-(4-羟基-3,5-二甲氧基苯甲酰基)]-吡喃葡萄糖苷(4)和β-D-吡喃葡萄糖氧基丁香酸酯(5);10个环烯醚萜苷,京尼平苷酸(6),京尼平苷(7),6β-羟基京尼平苷(8),6α-羟基京尼平苷(9),ixoside(10),ixoside 11-methyl ester(11),11-methyl forsythide(12),7β-hydroxysplendoside(13),栀子苷(14)和玉叶金花苷酸(15);5个木脂素,(+)-松脂醇(16),(+)-5′-甲氧基-松脂素(17),(+)-丁香树脂酚(18),(-)-落叶脂素(19)和evofolin-B(20);5个简单芳香类化合物,α-羟基乙酰香草酮(21),丁香酸(22),香草醛(23),3,4,5-三甲氧基苯酚(24)和2,6-二甲氧基对苯醌(25),以及3个常见的植物代谢产物β-谷甾醇(26)、甘露醇(27)和胡萝卜苷(28)。在1.0×10-5mol.L-1浓度下,它们在肿瘤细胞毒(MTT法,HCT-8,Bel-7402,BGC-823,A549和A2780细胞株)、抗炎(PAF,TNF-α和PGE2模型)、抗氧化(Fe2+-Cys诱导大鼠肝微粒体脂质过氧化模型)、抗HIV(VSVG/HIV模型)、神经保护(去血清和谷氨酸损伤模型)和抗糖尿病(PTPIB酶抑制模型)体外模型上均未显示出显著药理活性。结论:化合物1~20均为首次从水团花属植物中分得,它们的药理活性尚待在其他模型上进一步筛选评价。此外,通过2D NMR数据分析,对文献中报道的化合物10和11碳谱数据的错误归属进行了修正。  相似文献   
57.
金银花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通过正相硅胶、大孔吸附树脂、MCI树脂、Sephadex LH-20,制备薄层色谱和反相HPLC等多种色谱分离方法相结合,从金银花中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借助波谱学分析方法鉴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adinoside A(1),stryspinoside(2),苄醇β-D-吡喃葡萄糖苷(3),苄基-2-O-β-D-吡喃葡萄糖基-2,6-二羟基苯甲酸酯(4),2,5-二羟基苯甲酸-5-O-β-D-吡喃葡萄糖苷(5),丁香油酚-β-D-吡喃葡萄糖苷(6),丁香油酚-βD-吡喃木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7),(-)-南烛木树脂酚9-O-β-D-吡喃葡萄糖苷(8),(+)-南烛木树脂酚9-O-β-D-吡喃葡萄糖苷(9),芹菜素7-O-α-L-鼠李糖苷(10),木犀草素3’-O-L-鼠李糖苷(11),熊果酸(12),β-谷甾醇3-O-β-D-葡萄糖苷-6'-O-棕榈酸酯(13),脱落酸(14),鸟苷(15),5-甲氧基尿嘧啶(16),反式桂皮酸(17)和对羟基苯甲醛(18).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金银花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8.
信宜润楠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萃取、正相硅胶、Sephadex LH-20、闪式柱色谱以及反相HPLC柱色谱等多种分离方法相结合,从信宜润楠乙醇提物中首次分离得到21个化合物;借助红外、质谱和核磁共振等波谱学分析方法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其中包括8个丁内酯类(1~8),8个木脂素类(9~16)和5个萜类化合物(17~21),化合物16是降七碳木脂烷类新天然产物。经体外活性筛选发现化合物5对胃癌(BGC-823)和卵巢癌(A2780)人肿瘤细胞株有选择性抑制活性,IC50分别为0.13×10-6,2.66×10-6mol.L-1;在1×10-5mol.L-1时,化合物8和9具有明显抑制PAF刺激大鼠多形核白细胞β-葡萄糖苷酸酶释放作用,抑制率分别为60.0%,54.2%。  相似文献   
59.
通过大孔吸附树脂、正相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以及反相闪式柱色谱和HPLC等多种分离方法相结合,从信宜润楠95%乙醇提物中首次分离得到10个苷类化合物;借助红外、质谱和核磁共振等波谱学分析方法分别鉴定为淫羊藿次苷B1(1),boscialin-3-O-β-D-glucopyranoside(2),pisumionoside(3),异落叶松脂素9’-O-β-D-吡喃木糖苷(4),5’-甲氧基异落叶松脂素9’-O-β-D-吡喃木糖苷(5),南烛木树脂酚9’-O-β-D-吡喃木糖苷(6),(E)-4-羟基苯丙-7-烯4-O-β-D-吡喃葡萄糖苷(7),(E)-4-羟基-3-甲氧基苯丙-7-烯4-O-α-L-吡喃鼠李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8)、4-羟基-3-甲氧基苯丙-8-烯4-O-β-D-吡喃木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9)和4-羟基-3,5-二甲氧基苯丙-8-烯4-O-α-L-吡喃鼠李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10)。  相似文献   
60.
该研究通过对不同来源的桑白皮流浸膏进行薄层鉴别、含量测定及指纹图谱等研究,建立了合理可行的质量标准。薄层鉴别方法使用聚酰胺薄膜,以冰醋酸-水(1:3)为展开剂,在365 nm下检视。该方法专属性好,合格样品均含有与对照药材和对照品相同的显色斑点。建立了HPLC测定桑皮苷A含量的方法,色谱条件为:甲醇-水(25:7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26 nm;标准曲线为Y=46.965X,r=0.999 6;线性范围4.6~228 mg·L-1。14批样品中4批桑皮苷A的质量分数小于0.5 g·L-1,其余样品质量分数均大于2.0 g·L-1,建议将桑皮苷A的含量限量定为不少于1.5 g·L-1。使用HPLC梯度洗脱,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对桑白皮流浸膏的指纹图谱进行评价,发现各批样品之间相似度较低,且桑白皮药材的化学多样性是影响相似度的决定因素,工艺因素影响较小,因此暂不拟列入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