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31.
肠内菌群对积雪草苷的代谢转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翁骏  吕秋军  田瑛  张敏  卞广兴  温利青 《中草药》2006,37(7):1008-1011
目的通过离体、在体实验研究大鼠肠道内菌群对积雪草苷的代谢作用,并确定代谢产物的化学结构。方法将积雪草苷加入大鼠肠内细菌的菌酶溶液中,温孵一定时间后,以TLC和LC-M S法检测体外实验代谢产物,LC-M S法检测在体实验大鼠尿、血中的代谢产物。结果发现了3个积雪草苷的代谢产物,鉴定了代谢产物的结构。结论积雪草苷可被大鼠肠内菌群代谢,原形物和代谢产物均为吸收入血成分。  相似文献   
32.
目的比较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携带者、急性自限性HBV感染者与正常对照之间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比例的差异,分析HBV感染后不同临床转归与Treg的关系,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提供新的线索。方法选取2004年2月至10月在我院肝炎门诊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8例、HBV携带者23例、急性自限性HBV感染者19例以及健康献血员14例,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外周血Treg的比例,分析其差异及临床意义。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组外周血Treg占CD4^+T细胞的比例为7.2%±3.1%,较HBV携带者组、急性自限性HBV感染者组及正常对照组增高;而HBV携带者组、急性自限性HBV感染者组及正常对照组之间Treg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reg在HBV感染后慢性化的过程中可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3.
鱼肝油里含有维生素A和维生素D,是用来预防佝偻病的,如缺乏这两种维生素一般在两个月后出现症状,六至十二个月症状明显,这是因为小儿的生长发育快,营养相对缺乏而造成的。两岁以后症状逐渐减少了,因为两岁以后随着年龄增长,小儿牙齿日趋健全,辅食的增加,还由于户外活动,皮肤接触紫外线照射后,人体自身已能合成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积极的家庭护理干预在脑卒中病人功能康复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在急性期经综合康复治疗好转出院的62例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2组,干预组每月随访2~3次进行家庭康复训练及自我护理指导,对照组回家自行锻炼或修养,不施加干预.随访观察两组的康复效果.结果 出院时两组Fug-Meyer评分(FNA)和Barthel指数(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6个月后干预组和对照组FMA及BI都明显高于出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且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脑卒中恢复期病人实施家庭护理干预,能进一步提高病人的自主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5.
蛴螬在祖国传统医学中有着悠久的使用历史.有破血、行瘀、散结、通乳等功效,用于治疗折损瘀痛、破伤风、喉痹、目翳等病症.目前蛴螬的具体化学成分不明确.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该动物药具有抗肿瘤、保肝、治疗口疮等多种生物活性,是一种极具研究和开发价值的动物药.  相似文献   
36.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eillary ascid protein,GFAP)是星形胶质细胞特征性标记物之一,在细胞骨架形成、细胞黏附、信号传导等细胞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对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分子病理学研究的日趋深入,GFAP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笔者就目前脑缺血后GFAP表达与神经损伤间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7.
38.
目的:探讨电针联合强制性运动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不同时间点神经功能评分及灶周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GAP-4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00只SD雄性大鼠按完全随机分组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强制性运动(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CIMT)组、电针组和电针联合强制性运动组各40只,每组随机分为7 d、14 d、21 d、28 d和35 d 5个亚组,每个亚组各8只大鼠。采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造模24 h后模型组和正常组动物自然饲养,不作特殊处理,其他组行相应治疗,分别于相应天数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随后取脑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每个时间点脑梗死灶周围GAP-43的表达。结果:造模后各时间点电针联合强制性运动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模型组、CIMT组和电针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CIMT组、电针组在28 d和35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低(P0.05),CIMT组在造模后35 d与电针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电针联合强制性运动组与模型组进行比较,在14、21、28 d时能够显著上调GAP-43表达(P0.05),且强于CIMT组和电针组(P0.05);在35 d缺血区周围GAP-43表达增加,但CIMT组和电针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联合强制性运动可促进脑梗死灶周围GAP-43的表达,改善大鼠神经功能,可能与缺血损伤神经元的再生和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39.
40.
目的探讨利奈唑胺对老年患者血液系统产生的不良影响,为合理用药和提高老年患者用药安全性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2年在住院期间曾使用利奈唑胺抗感染治疗的老年患者血液系统异常的发生率及特点。结果使用利奈唑胺后15.6%患者白细胞降低至正常值以下,但停药后多数可恢复。42.2%患者发生血红蛋白下降,其中不到半数患者停药后可恢复至治疗前水平,且需时间较长。78.1%患者出现血小板降低,其中42.2%降低至正常值以下,25%降至50×109/L以下,大多数患者停药2周后血小板可恢复至治疗前水平。结论老年患者使用利奈唑胺后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高于其他人群,故老年患者使用利奈唑胺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血常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