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105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1篇
预防医学   2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007年10月7日至11月2日,我有幸去香港伊利沙伯医院特编内科进行为期4周的AIDS专科护理培训,感触颇深.尽管两地体制有所不同,但以人为本、开展整体护理的服务理念是一致的,此次临床护理培训使我重新梳理了护理思维,强化了服务理念.  相似文献   
2.
细胞免疫功能在人体抗病毒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各种病毒感染性疾病的转归与细胞免疫功能尤其是与T淋巴细胞功能密切相关.临床上目前缺乏体内直接检测T淋巴细胞功能的手段,主要靠体外间接的方法来评估.如检测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及各亚群数量和比例、增殖功能及产生细胞因子的能力,主要方法有ELISA、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流式细胞术(FCM),其中FCM鉴于其独特的优势在临床中应用广泛.  相似文献   
3.
人类对HIV的易感性及HIV/AIDS患者的疾病进展速度存在个体和种族差异,表现在多数HIV感染者在感染后2~10年内进展为AIDS;但有1%~5%的HIV感染者在感染后10年内疾病没有进展;更有一部分人,因为吸毒、性交等高危因素,长期频繁暴露于HIV,却没有被感染[1~3].近年来,遗传免疫学研究已经发现了一系列影响HIV/AIDS易感性的宿主遗传因素(图1),这些遗传特质主要涉及了2个环节:①编码辅助受体及趋化因子的基因,其多态性影响了HIV进入靶细胞;②编码产物参与机体针对HIV的获得性免疫反应的基因,其中尤其以HLA-Ⅰ类分子多态性对HIV/AIDS易感性的影响为研究热点(图1).本文将对近年来关于HLA-Ⅰ类分子对AIDS影响的研究进展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4.
中华医学会第一次艾滋病、丙型肝炎学术会议纪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艾滋病学组举办的第一次全国艾滋病、丙型肝炎学术会议于 2 0 0 3年 9月 2 0日至 2 3日在北京举行 ,来自全国各地的 1 6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期间 ,邀请了全国艾滋病、丙型肝炎学界知名专家作了艾滋病、丙型肝炎领域的系列专题学术报告 ,并就近几年来全国艾滋病、丙型肝炎学术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交流。此外 ,为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充分借鉴发达国家在艾滋病、丙型肝炎控制与诊治的经验 ,会议还特邀了 8位从事艾滋病流行病学、基础研究及临床诊治方面的知名法国专家就相关领域的发展作了学术报…  相似文献   
5.
Th1/Th2在支气管哮喘大鼠气道炎症过程中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通过观察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气道炎症模型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分泌γ干扰素(IFN-γ)及白细胞介素4(IL-4)的变化,探讨INF-γ及IL-4在哮喘气道炎症过程中的作用,同时观察地塞米松对IFN-γ及IL-4的影响。方法 24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A组,16只)和对照组(B组,8只),根据实验需要又将实验组16只大鼠分为卵清蛋白致敏激发组(A1组)、激发前激素预处理组(A2组),每组8只。建立哮喘气道炎症大鼠模型采用流式细胞胞内染色技术,测定A1组、A2组[给予地塞米松腹腔注射(10 mg/kg)]和B组大鼠外周血分泌IFN-γ的CD4 、分泌IL-4的CD4 和分泌IFN-γ的CD4 细胞在激发后不同时间点的数值。结果 A1组大鼠外周血中IFN-γ 的CD4 细胞、IFN-γ 的CD4 细胞及IL-4 的CD4 细胞在雾化2 h时分别为(5.7±1.6)%、(11.5±5.1)%、(1.66±0.95)%,A2组分别为(2.6±1.3)%、(3.9±1.5)%、(0.77±0.37)%,B组分别为(1.8±0.7)%、(6.1±1_8)%、(0.65±0.12)%。A1组与A2组比较及A1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A1组大鼠外周血中IFN-γ 的CD4 细胞及IFN-γ 的CD8 细胞在雾化10 h时出现高峰,分别为(9.9±4.4)%、(38.7±6.3)%、A2组分别为(4.9±1.7)%、(15.7±8.7)%,B组分别为(1.5±0.5)%、(6.4±1.5)%,A1组  相似文献   
6.
高效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val therapy,HAART)是艾滋病的最主要治疗手段。2006年抗HIV治疗研究在诸多领域均取得了新的进展,国际艾滋病学会(International AIDS Society,IAS)和美国健康及人类服务部(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DHHS)。均依据新的研究成果对其艾滋病治疗指南进行了修订。以下就2006年国内外有关抗HIV治疗的最新进展综述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无基础心脏病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无基础心脏病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症状、体征、超声心动图检查、细菌培养等临床特点。结果发热是最常见的症状(占100.0%),其次为贫血23例(76.7%),栓塞15例(50%),脾大14例(46.7%),有心脏杂音者占90%,心功能不全9例(30%)。超声心动图发现赘生物28例,赘生物好发部位依次为左房室瓣(11例),主动脉瓣(6例),左房室瓣和主动脉瓣均受累(5例);左房室瓣膜脱垂6例,脓肿1例(主动脉瓣),脓肿同时有穿孔1例(发生在主动脉瓣);细菌培养阳性21例(70%),最常见的仍是革兰阳性细菌17例(占89.5%)、链球菌11例(占63.2%)。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可见于无基础心脏病的人群,其临床特点与有基础心脏病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8.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感染靶细胞需要识别细胞表面CD4分子及其辅助受体, C-C趋化因子受体5(C-C chemokine receptor type 5, CCR5)和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motif receptor 4, CXCR4)是HIV识别靶细胞的两种重要辅助受体。CCR5Δ32基因突变使得HIV无法识别CCR5受体, 从而阻止嗜CCR5的HIV病毒株入侵靶细胞。"柏林病人"和"伦敦病人"正是利用这一原理, 通过移植携带纯合子CCR5Δ32突变基因的异基因骨髓, 实现了停用抗病毒药物后病毒无反弹的目标, 故而被誉为HIV感染"治愈"案例。然而, 这一成功是否存在偶然性?事实上, 人群中携带CCR5Δ32纯合子基因突变概率极低、异基因骨髓配型十分困难、骨髓移植医疗费用昂贵、移植后HIV病毒株嗜性迁移等客观因素的存在, 使得通过携带纯合子CCR5Δ32基因突变异基因骨髓移植法实现HIV感染者停用抗病毒药物且保持病毒不反弹的目标困难重重。因此, "柏林病人"和"伦敦病人"的成功经验为治疗HIV感染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希望, 但如认为HIV感染已被"治愈"为时尚早, 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9.
如何提高我国抗艾滋病病毒治疗成功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俗称"鸡尾酒疗法",是目前已被证实的针对艾滋病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治疗方法[1].国际上最新研究表明,HIV/AIDS患者在有效的抗病毒治疗下,其平均寿命能延长数十年,艾滋病已成为一种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不能根治但可以长期控制的慢性疾病.由于抗病毒治疗的开展,近年来我国艾滋病患者的病死率已明显下降[2],但目前我国的抗病毒治疗也存在一系列严峻的挑战和困难,现就如何提高抗病毒治疗成功率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10.
病历摘要 患者男,46岁,因起搏器植入术后3年,反复咳嗽半年,胸闷晕厥1 d于2009年8月28日入院.患者人院前3年因突发晕厥于当地医院就诊,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缓,心率最慢达30~40次/min,根据医生建议患者于当地医院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术后患者心率在60次/min,以自主心律为主.2007年患者就诊北京阜外医院,检查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