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为了找到Ⅱ度烧伤创面的相对理想的治疗方法,自1992年9月至1997年9月选择448例含Ⅱ度烧伤的不同程度的烧伤病人(Ⅲ度烧伤创面一般需经植皮手术而治愈,故不列在本文观察范围之内),运用10%雷夫诺尔液、SD-Ag、紫花烧伤膏及干包法进行治疗,并将疗...  相似文献   
22.
目的研究富硒芪云水提物对S180荷瘤小鼠抗肿瘤作用及肿瘤微环境的影响。方法 S180荷瘤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环磷酰胺阳性对照组(60 mg/kg),黄芪组(3.9 g/kg),紫云英组(3.9 g/kg),富硒芪云水提物低(1.95g/kg)、中(3.9 g/kg)、高(7.8 g/kg)剂量组,另取正常小鼠为正常对照组。连续灌胃给药,持续治疗10 d后,第11天剥取瘤组织称定质量,计算抑瘤率。取血检测各组荷瘤小鼠血清硒结合蛋白1(SBP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GPX l)、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活性氧(ROS)。结果富硒芪云水提物1.95、3.9、7.8 g/kg抑瘤率分别为13.64%、44.92%、38.70%;富硒芪云水提物各剂量组能明显增加血清SBP1蛋白表达,提高GPX 1活性,提高AMPK水平、减少ROS含有量(P0.05),与模型组比较,1.95 g/kg、3.9 g/kg剂量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黄芪组比较,3.9 g/kg剂量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富硒芪云水提物能抑制S180肿瘤细胞的增长,其机制可能为升高肿瘤细胞中硒水平,影响肿瘤微环境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23.
目的跟踪调查某航校同一飞行学员人群连续2年的眼震电图,以判断飞行学员前庭功能的变化趋势,根据结果判断眼震电图各项目变化趋势,为防治飞机发动机噪声对高年级飞行学员前庭功能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某航校2008级140名学员进行眼震电图系列检查所包含的凝视试验、扫视试验、平稳跟踪试验以及视动性眼震试验,连续跟踪调研2年,并根据检测结果比较2年的变化趋势。结果在调查的同一人群飞行学员中,两年间的平稳跟踪试验增益值、视动眼震试验增益值及平均慢相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接触飞机发动机噪声的高年级飞行学员人群中前庭功能受到噪声影响。  相似文献   
24.
卵巢癌复发率高与耐药性强以及缺乏个体化治疗的有效预测因子,是其治疗的瓶颈。肿瘤干细胞是存在于肿瘤细胞群体中的少数干细胞样癌细胞亚群,能够凭借正常干细胞所赋予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处于静止期的特性、DNA损伤的修复能力以及高表达膜转运蛋白、逃脱药物的杀伤作用,从而在化疗后导致肿瘤的复发、转移和耐药。就肿瘤干细胞与卵巢癌的复发与耐药方面的相关性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5.
26.
致病梭菌指一类可使人或动物致病的梭状芽孢杆菌, 主要包括肉毒梭菌、艰难梭菌、产气荚膜梭菌和破伤风梭菌。致病梭菌感染往往病情严重,病死率高,是重要的一类人兽共患病。鉴定致病梭菌感染的传统方法一般检测周期长,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也高,因此,在常规检测中的应用越来越少。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因其快速灵敏的特点而被广泛应用。本文将近年国内外致病梭菌的实验室诊断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以期能够为致病梭菌临床诊断及流行病调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7.
目的:通过研究叉头框C2(Foxc2)和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在胚胎淋巴管的表达模式,探讨Foxc2在小鼠胚胎淋巴管发育中的作用.方法:以LYVE-1为淋巴管特异标识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Foxc2在小鼠胚胎淋巴管发生过程的表达模式.结果:从E10.5开始,在小鼠胚胎颈、胸部背主动脉旁出现Foxc2,呈强阳性表达的淋巴囊.E13.5时,在胸段脊椎两侧、脊椎腹侧的软组织和脊椎背侧的体表外胚层等组织中形成小淋巴管网,但无Foxc2染色.小淋巴管沿体纵轴方向延伸,其间有横向毛细淋巴管联系.E15.5以后,Foxc2蛋白仍在脊椎腹侧大的淋巴管内壁内皮细胞核强表达.在胚胎发育后期,表皮下毛细淋巴管数量增多,中、小淋巴管形成,但皮下以及其他部位的毛细淋巴管则未见Foxc2表达.结论: Foxc2参与了小鼠胚胎早期胸、颈部淋巴囊和中心大淋巴管的形成,胚胎中期的大淋巴管塑形仍需要Foxc2.  相似文献   
28.
近年来,随着铁调节肽—铁调素(hepcidin)的发现,人们对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贫血的病理生理机制的认识显著提高。在CKD患者中,铁调素的清除减少及慢性炎症状态的存在使得血清铁调素水平升高。对于铁调素多种影响因子及信号通路的研究发现为治疗慢性肾性贫血的药物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对铁调素调节机制的认识、铁调素与慢性肾性贫血的联系,以及当前针对调节铁调素的各种因子潜在的药物治疗新选择。  相似文献   
29.
21世纪,人类社会步入知识经济与信息时代,医学技术和现代化科学的飞速发展,使信息科学的重要性逐步被人们认识。近年来,计算机的开发与应用也已渗透到了医疗机构  相似文献   
30.
轮缘征在CT诊断输尿管结石中的价值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评价轮缘征对输尿管结石在CT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腹部平片无异常,在静脉尿路造影像上怀疑输尿管阴性结石患者51例,随后进行CT平扫来验证输尿管阴性结石的存在与否以及轮缘征的显示率。结果:除2例因结石染色明确诊断外,49例CT扫描显示结石者43例,检出率为87.7%。其中输尿管结石伴轮缘征者29例,占67.4%,结石平均直径为3.7mm,CT值100~422HU。轮缘征最大直径13.0mm,平均6.4mm,CT值为14~22HU。未出现轮缘征者14例,结石平均直径为5.8mm。结论:轮缘征是诊断输尿管结石较可靠的CT征象,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此征还可与静脉石和其他性质的钙化具有鉴别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