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0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39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65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79篇
中国医学   495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123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681.
发热是机体在病原体入侵时所产生的一种复杂的防御性反应,对生物的生存有重要意义。同时,发热作为炎症反应的主要标志之一,是科研工作者的重点研究对象。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 诱导大鼠发热模型常用于解热药物研究中,但不同研究者所得的结果有较大差别。本文就LPS致大鼠发热的特点与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整理,以期对发热模型建立以及解热实验研究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682.
柯志鹏  张新庄  耿婷  鲁明明  曹泽彧  曹亮  王振中  肖伟 《中草药》2020,51(17):4489-4497
目的研究七味通痹口服液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主要活性成分和潜在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分子对接获得七味通痹口服液成分作用的潜在靶蛋白,结合文本挖掘、数据库联用检索出与RA相关的靶蛋白,将其投射到KEGG数据库阐释七味通痹口服液的分子作用机制,并采用体外抗炎活性实验进行验证。结果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七味通痹口服液中107个潜在活性成分作用于与RA相关的116个靶点和237条通路。进一步的网络特征分析发现高网络度和介数的分子主要为三萜类、黄酮类、甾醇类和生物碱化合物,部分化合物在实验中对炎症介质的释放具有抑制活性;靶蛋白和通路主要发挥抗炎镇痛,免疫调节,滑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凋亡、迁移与侵袭和破骨细胞分化、迁移、骨吸收等药理作用。结论七味通痹口服液的活性成分通过与多个靶点蛋白作用,调控多条生物通路,起到减轻关节炎症和肿痛、防止和减少关节的破坏、促进已破坏的关节和骨修复的作用,为七味通痹口服液药效成分分析和作用机制探索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683.
目的 以桂枝茯苓胶囊(Guizhi Fuling Capsules,GFC)和天舒胶囊(Tianshu Capsule,TC)为研究对象,将近红外光谱(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技术与机器学习算法结合,建立快速检测2种制剂中间体水分的方法。方法 采集GFC总混颗粒和TC总混颗粒的NIRS,考察不同的预处理方法、变量筛选方法及算法对模型的影响,筛选最佳建模条件,并对2种中间体建立1个水分NIRS通用定量模型。结果 对同一中间体建立定量模型时,广义路径追踪(generalized path seeker,GPS)算法均优于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 square,PLS)算法;GPS通用模型与PLS通用模型相比,预测性能更高,验证集相对偏差(relative standard errors of prediction,RSEP)由3.17%降至3.03%,性能偏差比(ratio of performance to deviation,RPD)由4.83升至5.05,可用于水分的预测,且与独立模型的预测性能相差不大。结论 GPS算法结合NIRS技术建立的通用定量模型,可快速、准确地检测2种制剂中间体的水分。  相似文献   
684.
张晟安  刘志栋  戴亮  李玲  党延启  周文君  王振中  季光 《中草药》2023,54(14):4599-4614
目的 对经典名方苓桂术甘汤的临床应用证据进行系统性评价与Meta分析。方法 在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PubMed、Web of Science与Ovid共7个平台检索自各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4月5日的苓桂术甘汤相关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对各病种研究中报告的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Egger检验评估发表偏倚,应用剪补法后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 纳入47项研究,各病种病例共3933例。病种主要包括慢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肾脏病以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Meta分析显示,苓桂术甘汤具有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左室射血分数(MD=3.63, 95%CI [1.72, 5.54], P=0.000 2)、脑利钠肽(MD=-104.35, 95%CI [-145.02,-63.67], P<0.000 1)、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MD=-140.60, 95%CI [-213.40,-67.79], P=0.000 2)水平;降低24 h内房性早搏数量(MD=-288.36,95%CI...  相似文献   
685.
沈浪  李旭  曹亮  王振中  肖伟  耿剑亮 《中草药》2023,54(20):6592-6595
目的 对红花八角Illicium dunnianum的干燥叶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综合应用各种现代色谱分离技术进行系统的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核磁共振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红花八角叶50%乙醇提取物经HP-20大孔吸附树脂30%乙醇洗脱部位中共分离鉴定5个化合物,分别为7-O-p-甲氧基苄基莽草酸(1)、黑麦草内酯(2)、去氢催吐萝芙木醇(3)、蚱蜢酮(4)、chakyunglupulin A(5)。结论 化合物1为新的酚酸类化合物,2~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86.
刘莹  王振中  韩巍 《北京医学》2023,(3):271-273+276
目的 探讨3D打印定制化腕关节置换术的围术期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收治的3D打印定制化腕关节置换术患者9例,在围术期给予患者全面综合的护理服务,比较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上肢功能障碍评分(disabilities of arm, shoulder and hand, DASH)、患者自评腕关节功能评分(patient-rated wrist evaluation, PRWE)和生活质量评分(short form 36, SF-36)及术后满意度。结果 9例患者中男5例,女4例,年龄19~63岁,中位年龄28.0(22.0,42.3)岁。9例患者术后48 h VAS低于术前[3.0(2.0,3.3)分比4.0(3.0,5.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9例患者术后6个月的DASH评分和PRWE评分低于术前[24.3(21.5,25.5)分比44.9(42.0,49.0)分,27.8(22.0,29.5)分比37.5(34.0,42.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  相似文献   
687.
目的 建立高效毛细管电泳法(High Performance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HPCE)同时测定热毒宁注射液中阴阳离子和小分子有机酸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以弹性石英毛细管柱(50 μm × 60 cm,有效长度49.5 cm)为分离通道,0.25 mmol·L-1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20 mmol·L-1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pH 5.8)为缓冲溶液,分离电压-12 kV,柱温为25℃,0.6 psi压力进样6 s,于232 nm波长下检测,12种阴离子及小分子有机酸10 min内能够完全分离;6 mmol·L-1α-羟基异丁酸-12 mmol·L-1咪唑(pH 4.0)为缓冲溶液,分离电压15 kV,柱温为25℃,0.6 psi压力进样8 s,于214 nm波长下检测,6种阳离子10 min内能够完全分离。结果 热毒宁注射液中阴、阳离子和小分子有机酸在测定的质量浓度范围内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 ≥ 0.9900)。K+、Na+、Cl-L-苹果酸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9.1%、106.8%、120.1%、120.7%,RSD值分别为1.57%、7.19%、4.1%、2.8%。10批次热毒宁注射液中K+、Na+、Cl-L-苹果酸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87.68、3941.25、1595.33、690.58 μg·mL-1结论 该方法简单准确,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可为热毒宁注射液质量标准的完善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88.
目的 构建粒子群反向传播(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back propagation, PSO-BP)神经网络对中药复方颗粒剂安慰剂制备着色剂的用量进行预测,为中药复方颗粒剂安慰剂颜色的模拟提供一种新思路。方法 运用BP神经网络建立样品颜色参数L、a~*、b~*与色素质量分数的模型,利用粒子群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优化BP神经网络权重和偏置,防止模型出现局部最小值,再采用线性降低权系数法和引入变异算子提高粒子群算法的全局寻优能力;以颜色综合评价指标(ΔE)为客观评价标准,验证试验结果。结果 训练结果表明,改进的PSO-BP神经网络拟合精度最高达到98.31%;预测结果表明,改进的PSO-BP神经网络的预测误差最小,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色差(ΔE)分别为0.411 5、2.164 6、2.56;制备3种颗粒的验证样品进行验证,验证样品与模型药物的ΔE分别为1.73、2.63、4.11,肉眼直观评价其中两组与模型药物色差较小。结论 基于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的BP神经网络可模拟中药复方颗粒剂安慰剂制备着色剂用量预测,可作为安慰剂...  相似文献   
689.
陈露萍  徐芳芳  张欣  吴云  王振中  肖伟 《中草药》2023,54(8):2446-2452
目的 基于近红外光谱(near infrared spectrum,NIRS)技术,建立一种快速预测大株红景天片(Rhodiola grandiflora Tablets,RGT)素片硬度的方法。方法 采集共600个生产样本与自制样本的NIRS,通过比较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与不同特征变量筛选条件下模型的优劣,建立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square,PLS)算法模型,另采集120个样本的NIRS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预测RGT素片硬度。结果 建立的素片硬度PLS模型中,无预处理的光谱采用全波段建模的模型效果最佳,预测模型的校正集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training set,Rcal)与验证集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verification set,Rpre)分别为0.971 9与0.988 7,相关性良好,预测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prediction,RMSEP)为2.03 N,性能偏差比(ratio o...  相似文献   
690.
混合过程是中药口服固体制剂成型共性关键环节之一。该文以桂枝茯苓胶囊浸膏粉和丹皮酚细粉为研究对象,分别测量了2种粉体的休止角、松密度和粒径,用于混合过程离散元仿真参数标定。在Hertz-Mindlin with JKR V2接触模型和颗粒缩放的基础上,采用离散元法首先标定了丹皮酚细粉和桂枝茯苓胶囊浸膏粉的仿真固体密度,然后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筛选出对休止角模拟测定影响显著的关键接触参数,通过Box-Behnken试验设计建立了关键接触参数与模拟休止角之间的回归模型,基于回归模型对每种粉末的关键接触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桂枝茯苓胶囊浸膏粉关键接触参数最佳组合为颗粒-颗粒静摩擦系数为0.51,颗粒-颗粒滚动摩擦系数为0.31,以及颗粒-不锈钢静摩擦系数为0.64,丹皮酚细粉关键接触参数最佳组合为颗粒-颗粒静摩擦系数为0.4,颗粒-颗粒滚动摩擦系数为0.19,丹皮酚细粉和桂枝茯苓胶囊浸膏粉颗粒间接触参数的最佳组合为碰撞恢复系数为0.27、静摩擦系数0.49和滚动摩擦系数0.38。验证结果表明,2种单一粉体休止角模拟值和实测值的相对误差小于1%,而两粉末质量比1∶1的混合粉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